2005年薄板市场仍将高位运行
2005年01月19日 11:18
48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2005年薄板市场仍将高位运行
在2004年的各钢材品种中,冷、热薄板受宏观调控影响最小,资源尤其是冷薄板资源极度紧缺是2004年薄板市场的一大特征。湖南省资源信息中心的卢涛预计,2005年薄板市场仍将高位运行。
热薄板方面:自从2004年初开始,热轧市场一直处于上升通道。由于商家看好后市,再加上钢厂不断上调出厂价格,到了去年3月,热薄板市场价格达到5250元/吨高位。受到建筑钢材下跌的影响,下游用户的观望气氛增强,出货开始缓慢,社会库存增加。虽然钢厂方面不断以涨价方式给市场打气,但如此高的价位难以让多数下游企业接受。同时不断上涨的出厂价使得经销商的进货成本增加,资金出现严重问题,开始出现套现现象。由于经销商手中掌握资源的利润空间比较大,售价开始回落。在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打压和整个钢市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下,热薄板价格从5250元/吨跌至4950元/吨。进入7月份,市场开始出现小幅反弹,由于国内资源紧缺以及国际市场的支撑,市场价格在8月初开始逐步恢复。在钢厂不断上调出厂价格的支撑下,9月份形成加速上涨,10、11月份进入高位调整期,12月份继续拉升,创下历史新纪录5700元/吨。
冷薄板方面:在所有钢材中,冷轧薄板是受进口冲击最大的品种。去年我国适时执行冷板反倾销关税,对冷轧薄板价格起了决定性的支撑作用。冷薄板价格短期内涨幅巨大。之后随大势出现回落,经销商的库存压力明显减轻。受一季度末武钢出台5月份出厂价格(冷轧普上调200元/吨,不含税)政策的影响,商家希望把市场价格继续提高的愿望比较强烈。进入下半年后,冷薄板市场更是奇货可居,价格一次又一次刷新纪录。价格上涨后,需求受到了抑制,市场需求疲软,终端用户想尽办法寻找替代品,冷轧带钢成了商家无奈选择。12月初,宝钢发布了明年一季度产品价格将上调6%的信息,这导致本钢、武钢、太钢、唐钢、广钢等一大批国内钢厂也纷纷大幅上调明年一季度板卷价格。受此影响,12月中旬板材类产品再次全面上涨。
2005年冷、热薄板市场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国际市场价格远高于国内市场价格,这将成为支撑国内冷、热薄板高价位的有利因素。但同时也应该关注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新增产能释放。近年来,一些钢厂加快了冷热板生产线的建设步伐。初步统计,主要新建的热轧生产线有5条,增加产能800万吨。其中湖南省的涟钢热轧薄板生产线去年计划完成产量100万吨,今年可能还要扩大产能;冷轧生产线2条,增加产能200万吨;今年批建及立项的热轧生产线有18条,冷轧生产线6条,加上目前国内现有的生产线,总计冷轧生产线有20条,产能3000万吨左右;热轧生产线有30条,产能8000万吨左右。随着这批新增产能陆续释放,将增加国内市场的压力。
二是国际市场变化。今年国际市场的冷、热薄板价格持续居高不下,且价格普遍高于国内市场,导致我国进口量下降,出口量上升,有效缓解了国内市场矛盾。自去年4月份以来,冷、热薄板进口量基本呈现逐月回落的态势。但近期随着美国市场价格的回落,我国冷热薄板出口量开始下降。预见2005年国际冷、热薄板市场还可能出现变化,对国内市场将带来一定影响。
三是市场需求存在变数。据有关资料显示,明年五个行业看跌,其中有机械制造业、有色金属业、塑料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橡胶制造业等,这将对冷、热薄板的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汽车行业,前几年均以30%-40%的幅度增长,拉动了板材的需求,而对今年汽车业的预计中,汽车业增长速度将降至15%-20%,对板材需求的减少似乎已成定局。因此,今年冷、热薄板市场将呈现高位运行的态势,上涨和下跌的空间都不会太大。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