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2007年3月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报告

2007年05月22日 0:0 508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一、宏观经济继续处在上行通道,有从偏快转向偏热的风险
1.先行与一致指数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今年前三个月,综合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一致合成指数继续保持较强劲的回升势头,与描述未来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数双双上扬,表明当前经济运行继续处于上行通道。
今年前三个月,在组成一致合成指数的指标中,虽然经季节调整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下降,但由于工业增加值增速、狭义货币M1增速,以及发电量增速均比去年同期有明显的上升,并且都已经超过了本轮经济扩张期以来的最高点,从而导致一致合成指数继续出现比较强劲的上升势头。
今年前三个月,在组成先行合成指数的指标中,受钢产量、生铁产量增长的拉动,先行指数继续上行。受企业效益继续增长等因素的影响,逆转后的产成品资金占用上升较快。受进出口增速回落的影响,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走势回落。在主要先行指标上升的带动下,先行合成指数继续上升,从而预示着未来4-6个月内国民经济将继续处于上行通道。
2.综合警情指数显示宏观经济运行继续处于偏快区间
对组成综合警情指数的十个指标的监测结果表明,今年3月份描述宏观经济景气状况的综合警情指数仍处于黄灯区,综合得分比前两个月有明显的上升,表明宏观经济运行处在偏快的区间。
从组成综合警情指数的10大指标看,M1、发电量、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等四个指标处于红灯区,其中M1是在这一轮经济上升期以来第一次进入红灯区。财政收入、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增速两项指标处于黄灯区,CPI、进出口总额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四个指标处于绿灯区。
进一步分析会发现,3月份的综合警情指数存在以下特征:
(1)除CPI外,处于绿灯区的其他三个指标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速。例如,随着基数的增加,今年3月份外贸进出口总值保持23.8%的增速仍是一个相对较高的增速。固定资产投资也是如此,前三个月22.4%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比2004年初本轮经济扩张期最高点时的43.5%有明显的回落,但相对于居民消费的增长来说仍然是一个较快的增速。同样,本轮经济上升期以来绝大部分月份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虽然一直处于绿灯区,但3月份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接近黄灯区的下沿,名义增速是本轮经济扩张期以来的最高增速。
(2)描述宏观经济效益和企业效益的指标均表现良好。财政收入是描述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3月份该指标继续处于黄灯区。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是描述企业效益的重要指标,3月份该指标处在红灯区继续上升。与此同时,描述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CPI继续处于绿灯区,表明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形势继续保持。
(3)大部分实体经济指标和金融指标均处在红灯区或黄灯区。3月份描述实体经济的主要指标,如发电量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等都处于红灯区,描述金融运行情况的M1增速和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也分别处于红灯区和黄灯区,这说明无论是从金融运行状况还是从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看,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共同使宏观经济运行处在偏快的区间。
3.要防止宏观经济从偏快转向偏热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提出的总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其目的就是要防止宏观经济大起大落,避免出现偏冷和偏热的势头。从当前经济运行趋势看,一致合成指数和先行合成指数继续上行,宏观经济存在着从偏快转向偏热的风险。其主要判断依据是:
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着反弹的可能。去年下半年以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今年前两个月回落到23.4%这一近年来的较低水平,然而,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上升26.9%,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从整个大环境看,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使固定资产投资反弹成为可能的条件:一是在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放贷意愿较强,为投资反弹提供了宽裕的资金支持条件;二是经过近年来的投资建设,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供给条件明显改善,而水、电、气等一些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从而为投资反弹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三是地方政府对投资的影响力仍然很大,一些地区自行出台土地、税收、电价等优惠政策,为投资反弹提供了宽松的体制基础;四是近期国际上一些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使企业感到有较大的盈利空间,为投资反弹提供了新的动力。
其次,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今年一季度CPI涨幅虽然只有2.7%,但却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并在3月份以3.3%的涨幅超过3%的控制线。这其中既有去年以来粮价上涨惯性的影响,也有以粮食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上涨所带动的新涨价因素的影响。从CPI结构变化、未来的涨价因素以及消费需求、货币环境来看,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在加大:一是CPI构成中生活资料价格在小幅上涨;二是随着各地政府对资源性产品及公共服务价格上调的措施的陆续出台,新涨价因素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会上升;三是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稳中有升,消费需求增长对CPI上涨的拉动作用在增强;四是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的传递作用仍然存在,今年的农业生产也存在着受极端天气的影响而出现减产的可能;五是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尤其是与即期需求密切相关的M1的快速增长,为总体物价水平的上升提供了宽裕的货币环境,这将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第三,贸易顺差将继续加大。今年一季度,我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464亿元,比去年同期高231亿美元。虽然3月份贸易顺差明显下降,但这只是短期现象,今年全年贸易顺差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其中的主要因素:一是受FDI大规模流入的推动,作为贸易顺差主要来源的加工贸易顺差将会继续增长;二是近年来在进口替代效应的作用下,部分高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贸易盈余不断扩大,这种趋势会因出口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而不断增强;三是近年来部分国内高耗能产品由于投资过剩已经积累了相当一部分产能,这部分产能需要通过出口来消化;四是传统大宗产品的出口增速虽然会有所下降,但国内企业市场定价能力的增强也会促使贸易顺差继续保持相当规模。相比之下,对国外初级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进口需求规模毕竟有限,不足以改变顺差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
第四,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一季度全国部分高耗能产品出口翻番,带动高耗能产品生产再度抬头,使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据统计,一季度粗钢、电解铝、氧化铝、铁合金、焦炭等产品产量增长幅度较高,涨幅从20%到50%不等。这其中,钢材、钢坯、焦炭、铁合金等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低者增加两成,高者达一倍多。一季度钢铁、有色、化工、电力、石油加工及炼焦、建材等6个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20.6%,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快2.3个百分点,用电量增长18.2%,比工业用电量增速快1.4个百分点。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价格高涨成为这些高耗能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双双增长的重要原因,同时,部分地方政府以发供电联动、协议供电、大用户用电直供、竞价上网等名义自行出台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措施也助长了产量的增长。预计今年内,高耗能产品的需求仍然比较旺盛,加之国内大量过剩产能需要通过出口来消化,以及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转变不可能过高过快,全年节能减排任务非常艰巨,需要国家运用价格、收费、税收、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杆,消除制约节能减排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建立更加有效的约束机制。
二、主要经济景气指标变动情况
1.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在红灯区继续上行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8.3%,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比上月高5个百分点,经过季节调整后,工业增加值增速在红灯区继续上行。
目前工业生产中高耗能产业增长过快,工业生产仍具有重工业化倾向。一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平均增速为20.6%,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2.3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0.6%,化学燃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2.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3.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7.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3.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5%。主要工业产品均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原煤、原油产量和发电量分别同比增长14.8%、1.5%和15.5%;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增长19.7%、22.3%和26.2%;水泥产量增长14.5%;汽车产量增长22.3%。
2.消费增长平稳,接近黄灯区下沿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9%,比去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5%,比去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3%,经季节调整后,消费增速上行已经接近黄灯区下沿。城乡消费“双轮驱动”是当前消费需求稳快速增长的主要特征。分地区来看,一季度,城市居民消费同比增长15.5%,增幅比去年同期高2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居民消费增长13.7%,比去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当月小幅反弹,经季节调整后仍保持下降态势
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7%,比去年同期低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3%,增幅比1-2月高0.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4.5个百分点;农村投资同比增长16.7%,比去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尽管3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出现小幅反弹,但经过季节调整,投资增速仍保持小幅回落态势,处于绿灯区。
分行业看,一季度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同比增长4.1%;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增长1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增长22.6%;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7.0%;非金属矿采选、制品业投资增长41.2%;黑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12.7%;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54.8%。从反映未来投资走向的施工项目和新开工项目投资来看,截止到3月底,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累计92925个,同比增加5827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41654亿元,增长16%;新开工项目31117个,减少2294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2630亿元,下降13.9%。
4.出口增速骤降,进口增速上升,进出口增速预警指标落入绿灯区
3月份当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4%,经季节调整后持续下行,处在绿灯区。当月出口增长6.9%,增幅比上月骤降44.8个百分点,创2003年以来增速最低纪录;进口增长14.5%,比上月高1.4个百分点,高出同期出口增速7.6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68.7亿美元,自去年3月份以来首次回落到百亿美元以下。
一季度,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3.3%,其中出口增长27.8%,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进口增长18.2%,增幅比去年同期低6.6个百分点。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良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8.5%,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8.4%。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31%;机械及设备出口增长27.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7.1%。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增长17.6%;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增长9.8%;鞋类出口增长16.7%;塑料制品出口增长10.2%。
5.CPI涨幅持续扩大,在绿灯区继续上行
3月份CPI同比上涨3.3%,涨幅比上月高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经季节调整后在绿灯区继续上行。1-3月份,CPI累计同比上涨2.7%,低于年初预定的3%的调控目标。
从CPI八大类构成来看,食品价格仍然是拉动CPI涨幅扩大的主要力量。3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7%,涨幅比上月扩大1.7个百分点;居住价格同比上涨4%,涨幅比上月高0.3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价格当月上涨100.1,涨幅比上月高0.5个百分点。除以上三类价格出现上涨外,其余各类价格涨幅均与上月持平或下降。3月份,衣着价格同比下降0.2%,而上月同比涨幅为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比上月多下降0.2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同比上涨1.4%;烟酒及用品价格同比上涨6.1%,涨幅均与上月持平。
6.M1增速略有放缓,经季节调整后进入红灯区
3月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长均有所放缓。3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7.27%,增幅比上月末低0.5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49个百分点;M1余额同比增长19.81%,增幅比上月末低1.0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7.14个百分点,经过季节调整后,M1增速继续加快,已经进入红灯区。1-3月累计净投放现金315亿元,同比多投放875亿元。
7.人民币贷款增速放缓,经季节调整后持续小幅上升
3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25%,增幅比上月末低0.9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52个百分点。3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4417亿元,同比少增958亿元。其中,居民户贷款增加1078亿元,同比多增232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3338亿元,同比少增1189亿元。
虽然3月份信贷增速较上月有所下降,但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去年3月份基数较高。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2万亿元,新增贷款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高出1678亿元。尽管一季度央行提前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以及提高存贷款利率等紧缩政策,但是银行积极放贷以及高经济景气度,依然使得银行信贷增长较快。从结构上看,一季度短期贷款增长较多,中长期贷款增长依然保持高位;居民户贷款增加较多,企业贷款增长平稳。
8.财政收入同比增速经季节调整后小幅上升,仍处于黄灯区
一季度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经过季节调整后,财政收入增速预警指标小幅上升,仍处于黄灯区。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11783.62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12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296亿元,增长25.5%,增速为近年最高;工业增值税完成3102亿元,同比增长19.7%;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4.3%,与房地产投资相关的建筑安装业和房地产业营业税增长35.3%;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共完成2836亿元,增长25.8%;一般贸易进口增幅同比增长24%,相应地,一季度,海关代征进口税收完成1419亿元,同比增长27%;股市交易活跃,证券交易印花税完成122亿元,同比增长515.9%;汽车市场销售形势较好,车辆购置税完成204亿元,同比增长28%。
9.发电量保持较高增速,季节调整后增速于红灯区持续上行
3月份规模以上发电企业发电2472千瓦时,同比增长13.7%。季节调整后,当月发电量增速于红灯区持续上行。3月份规模以上火电企业发电2164.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由于来水下降,水电企业发电253.4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5%。1-3月份规模以上发电企业发电7011.71亿度,同比增长15.5%。其中,火电企业发电6195.27亿度,同比增长17.1%;水电企业发电667.54亿度,同比增长6.3%。
一季度,受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全国用电需求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全国用电量为7189.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92%,增幅同比提高了3.2个百分点;除四川、湖北等局部地区外,电力供需形势较2006年同期明显缓和,电力供需总体基本平衡。
三、对策建议
1.继续提高人民币汇率对一蓝子货币的弹性,采取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继续收紧流动性,适时提高存贷款利率
流动性过剩是内外经济不平衡的结果,改变这种不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因此要把好抑制流动性过剩的第一道关口。在现行浮动汇率体制下,不仅应提高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的弹性,而且也应该提高人民币汇率对蓝子内其余货币的弹性,进一步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发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抑制流动性过剩方面的作用。
继续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票据和其他公开市场操作等常规手段,抑制流动性过剩。为缓解流动性过剩的状况,抑制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和价格走势的跟踪监测,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存贷款利率和法定准备金率。加强常规手段和利率手段的协调配合。同时,可考虑取消利息税,既可为进一步提高利率腾出空间,又可增加居民收入。
2.以遏制能耗过快增长为突破口,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防止宏观经济由偏快转向偏热
要督促各地区清理违反规定自行出台的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土地、税收、电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清理通过减免税收等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盲目新上高耗能项目的行为。通过进一步降低初级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以及加征出口关税来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大量出口,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要按照补偿治理成本的原则,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要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项目。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
要尽快设立国家节能专项资金,支持高效节能产品推广、重大节能项目建设和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制定节能节水和环保产品目录,出台鼓励生产和使用列入目录产品的税收政策。实施节能产品政府强制性采购政策,将企业研发的首台、首套节能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3.坚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在实践中建立淘汰落后产能的市场退出机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在关停和淘汰高耗能产业落后生产能力的过程中,要把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贯彻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的原则。实行更加严格的差别电价政策,扩大级差,并严格按照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的分类标准执行,同时实行差别水价政策。为抑制产能过剩,新建项目要以淘汰落后为前提,同时必须符合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要有效利用关停企业的工业用地,为被关停和淘汰企业的职工安置、转产提供优惠政策和补偿机制,促进落后生产能力尽快退出市场,确保不再反弹。要通过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和产业布局,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落后产能的市场退出机制。
要加快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在重点行业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技术,加大推广力度;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加快培育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发展。
4.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调控体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支持科技创新
我国房地产市场虽经过多年调控,但调控体系还不完善,调控目标还不够明确,调控措施也不配套,调控效果也不尽人意,市场秩序也有待进一步规范。为此,需要梳理已出台的调控政策,妥善解决好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套问题,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既要遏制投机、抑制过度消费,又要使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规模保持合理的水平,解决好低收入人口的住房问题。
针对目前国内资金充裕的状况,应抓住当前证券市场持续上涨、人气较旺的时机,加快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的上市步伐,为证券市场进一步扩容,化解市场价格上涨的压力;抓紧时间,加快创业板推出的进程,为企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融资渠道。积极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使其成为企业创业的融资场所。积极发展面向科技型企业的债券市场,为优质中小企业开拓融资渠道。(国家信息中心月度宏观经济景气监测课题组)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