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代市长陈君文:和谐株洲,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2007年09月13日 0:0 509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株洲,地处江南交通枢纽,是一座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工业重镇。
        湖南提出的以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这对于株洲这样一个老工业基地,尤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株洲,在实施产业兴市、城镇带动和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如何谋篇布局?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科学发展看湖南”专题报道组对株洲市代理市长陈君文进行了采访。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紧密结合
        “再也不能走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高污染,吃子孙粮的老路。”针对株洲市区较严重的污染问题,陈君文指出,株洲的工业结构“三重一低”,就是重工业占的比重大、源头产业占的比重大、耗能污染企业比重大、科技含量很高而利润空间很大的企业很少,新型工业化的提出对于株洲所面临的问题来说,是一剂灵丹妙药。
        当被问及如何理解新型工业化时,陈君文认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密不可分,新型工业化是新型城市化的动力和支撑,为新型城市化提供物质基础。而新型城市化是新型工业化的促进力量,城市的交通、通讯、电力,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们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支撑。同时新型城市化可以扩大消费,并提供高素质人才。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没有城市化就没有现代化。
        他认为,新型城市化是破解“三农”的突破口,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型工业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农村的产业化和农村的工业化应该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容,一个农村的城市化也是新型工业化的活跃力量。
        陈君文表示,围绕新型工业化,株洲将牢固树立“突出抓工业,长期抓工业、全面抓工业”的工作理念,在主攻方向上突出抓产业集群,在产业布局上突出抓企业进园,在发展支撑上突出抓项目建设,在增长方式上突出抓自主创新,在推动力上突出抓改革开放,在保障措施上突出抓配套服务,以工业的又快又好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集中发展工业园区
        在谈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时,陈君文指出,工业向园区集中,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以园区的方式来吸纳工业实体的进驻,不仅可以增加新的工业投入,而且有利于人才资源的集中。
        株洲现有工业园区11个,其中国家级高新区1个,省级开发区4个。2006年,全市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84.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2.4亿元,实现技工贸收入294亿元,上交税金11.9亿元,出口创汇2.5亿美元。陈君文向记者介绍,株洲最近几年经济发展特别快,财政收入每年能增加10多个亿,这与株洲从2001年开始的园区建设密切相关。现在,全市各行各业都在大力支持园区建设和发展。
        为此,株洲提出要加快推进“5115”工程,即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培育5个过100亿元、10个过50亿元的规模企业,到2010年,交通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化工、陶瓷、服饰和农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加工销售收入达到1050亿元。今年株洲的园区发展目标是实现“3335”,即引进投资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新上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0个以上。
        陈君文指出,围绕此目标应该做好如下工作:扩大投入,强化基础。一方面坚持规划先行,把园区规划与国家政策,包括土地、环保、产业政策紧密结合,与城镇建设发展紧密结合,与产业培育发展,特别是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趋势紧密结合,搞好园区功能定位、产业布局、设施配套和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拓宽融资渠道。从2001年起,市财政每年增加投入3000万元,用于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投入增加到5000万元。
        突出中心,全力招商。一方面,眼睛向外,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将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50强、省内10强企业,引进大项目做到引进一个、带活一串、做大一群。另一方面,向内看,加大项目培育力度。株洲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有一批优势企业,如亚洲最大的铅锌冶炼企业株冶集团,亚洲最大的硬质合金生产企业株硬集团,生产“中华第一速”的株洲电力机车公司,中国最大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生产基地南方动力机械公司等等。依托这些优势企业,株洲将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引导企业在园区新上项目,发展产业集群。
捆绑整合优势
     近年来,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从概念的提出到着手实施,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长株潭基础设施一体化已经先声夺人,但在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及其多种城市要素的整合与聚集上,仍步履艰难。面对这些问题,陈君文希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三市应打破相互间的壁垒。
        陈君文表示,在产业发展上仍然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以城际轨道交通发展举例,陈君文说,轨道交通制造业是株洲的强项,如果将湘潭的电机厂、长沙的IC等产业整合,将长株潭地区用Y型的或者环行的轻轨联系起来,既可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对接,又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产业的发展,但目前的状态却停留在年产值50亿元以下。“没有捆绑整合,就会很容易让优势变成劣势。”
        “三市要本着扬长补短的原则,在共性中找到个性,通过个性的发展形成一个地区的共性。”谈到三市的产业对接,陈君文说:“三市的发展要靠环境,相关的配套平台以及本身的实力来吸引外商。”他认为,在此方面长沙做得比较好,定位并没有仅仅局限在政治、文化、旅游中心,同时逐步形成了一个工业中心。 “长沙有这样的优势,株洲和湘潭需要接受长沙辐射。这种辐射不是援助,而是与长沙共同进步。” 
 
来源:商务部网站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