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银市场的特点及趋势(2004.2.4)

2004年02月04日 11:17 188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中国白银市场的特点及趋势 中国黄金网      中国白银市场自2000年开放以来已经3年了,3年来中国白银市场在国家支持和白银行业内各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白银产量和流通量均快速增长,开放后的白银市场逐步成熟,并成为国际白银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银市场开放后生产和消费的变化   自2000年1月5日国内白银市场开放以来,基本上实现了由计划管理向市场调节的平稳过渡,发挥了沟通产需、提供信息、形成合理价格的作用。上海华通铂银交易市场是目前国内惟一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白银交易的履约率达100%。在该市场成交的价格已成为国内白银市场的主要参考价。 1、生产情况   白银市场开放后,对矿产品征收13%的增值税,对银锭征收17%的增值税,这无疑加重生产企业的经营压力。不过,在铜、铅产量大幅增长的带动下,全国的白银产量仍保持着高速增长。2000年我国生产白银1588吨,同比增长17.24%,其中有色物料产银1541吨,同比提高19.28%。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和白银价格的回升,白银产量快速增长,年平均增幅超过20%。预计2003年我国白银产量将达到2900-3000吨;   我国白银企业产量目前呈现两个特点:一是白银生产区域日益集中化,现在湖南、河南、云南、浙江、广东已经成为国内最主要的白银生产省份;二是矿产银企业产量保持稳定,再生回收银企业产量递增幅度整体比矿产银企业产量快。 2、消费情况   取消"统配统售"后,江浙沪一带的银器、银摆件、银饰品等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浙江仙居、湖南郴州的白银需求量大增。由于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电气和电子工业、化学试剂及化工材料方面对限的需求量增幅较大;感光材料、银器用银量适度增长;而首饰方面对银的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此,从消费方面分析,我国白银的需求在稳步增长,但相对于产量,增幅较缓。国内感光材料的市场潜力较大,因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每年人均消费胶卷3.6卷,而我国只有0.1卷。2003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8.7%的高增长势头,必然使工业方面、首饰及银器方面的需求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 3、白银出口配额使出口大幅度增长   白银出口是我国白银行业发展的晴雨表。银市开放后,由于出口配额较低,2000年我国未锻造银及半制银的出口受到影响,当年的出口量均下降。进入2001年,国家将拥有出口配额的企业由2000年的2家增加到30家。在国家13%的退税政策的鼓励下,2001年白银出口1225吨,同比增加540%。2002年我国白银出口数量为2214吨,与2001年相比,增幅80.7%。2003年首批白银出口配额就达1720吨。1-5月份我国未锻造白银出口高达1011吨,同比提高22.9%。2003年1-5月白银出口数量为1044吨,同比增幅18.4%。从白银市场方面看,由于香港地区在金融、贵金属仓库等方面的优势,仍是内地白银的最大市场,其次是印度、泰国、美国等。从全球市场情况分析,亚洲市场是我国白银出口的主要市场,占出口总量的90%以上。中国大量出口白银已成为国际市场白银供应不可忽视的一大新生力量。 4、白银深加工带动白银工业高速发展   电子工业银消费量最大,主要用于银及其银合金、银复合材、超细银粉和光亮银粉,各种电子浆料、焊料、银电镀等。国内白银消费量逐年上升,2002年中国白银需求在1500吨左右,增幅超过10%,2003年国内白银消费量有望达到1800-2000吨,不过消费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产量增长速度。中国的白银工业发展前景广阔,目前中国的白银产量占世界白银产品的10%。在中国经济增长7%以上速度的带动下,白银消费将会同步增长。如果在首饰等工艺品的加工工艺和水平上进一步向国际水平靠近,必将进一步刺激国内白银的消费。 中国白银市场的发展 1、中国白银市场的发展历史   (1)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简称"老华通")的交易模式和交易情况   1999年10月18日,我国取消了白银的"统购统配"管理政策,放开了白银市场。国家指定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简称"老华通")组织白银上市交易。"老华通"基本上扮演的是现货贸易商的角色,即从上一家买入,加上一定的手续费后再卖给下一家。有关统计显示,老华通市场自1999年12月28日试运行,2000年6月28日正式投入运行以来,累计交易白银200吨,交易额逾3亿元。老华通逐步成了国内大白银现货贸易商之一。白银市场的白银交易价格已经成为国内的参考价格,发挥了指导性作用。然而"老华通"白银市场的运行总体效果却并不理想。一来市场供应过剩,导致白银价格持续低迷;二来流通秩序混乱,偷漏税、走私现象非常突出,场外白银交易价格低于场内交易价格,严重削弱了白银市场的吸引力,造成老华通白银交易市场有行无市的尴尬局面。   (2)上海华通铂银交易市场(简称"新华通")的交易模式和交易情况。   "新华通"是在"老华通"市场的基础上更名改建成立的铂银交易市场。"新华通"的成立旨在弥补原有市场的不足,通过新交易平台的运作,促进白银交易的大市场、大流通,形成白银生产与消费的指导价格。   "新华通"的交易模式是为白银买卖双方搭建了一个网上电子交易平台。交易商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签订合同、支付货款和提取货物。市场的主要职能是监督买卖双方履行合同,保证平台正常运转,为交易商提供各种服务,本身并不参与买卖。通过"新华通"的"中国白银网",企业可以在未来6个月之内的任何一天以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进原材料,并且得到货物质量与交货的保证,从而实现对原料成本的控制,提高成品销售利润。   "新华通"正式运营至今,交易白银2000多吨,已初步形成白银网上电子交易中心。 2、形成白银网上交易市场的必要性   (1)促成全国统一的白银市场   我国白银市场开放较晚,生产、经营和使用领域均未形成寡头,传统的交易模式以零星买卖为主,没有做市商。这种情况下,传统形式下的统一市场就必须集中全国所有的买家卖家于一处进行竞价。现代互联网技术为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集中竞价的虚拟平台,新华通的"中国白银网"正是利用这一现代通信技术实现了全国的白银市场的统一。   (2)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按目前华通市场的收费标准,通过"中国白银网"买卖白银的直接费用为每公斤1.5元人民币,远低于采购(销售)的代理费用10元/公斤。此外,网上交易节约成本之处还在于大幅减少搜索成本。由于网上价格通过竞价产生,所有买家竞价产生最高申买价,所有卖家竞价产生最低申卖价。 白银市场新增长点--投资需求   1、世界白银市场的投资需求。白银捕捉了工业实际用途的本质,以及人们对贵金属的吸引力,同时也是热、电的最佳导体。除了工业上的需求以外,白银就如同黄金一般,扮演着交换媒介和储存价值的历史角色。20世纪50年代以来,白银的货币功能日益弱化,世界各国官方储备的需求在减弱,而投资的需求则在逐步上升。   世界白银的需求主要来自3个领域:一是各国官方的储备。各国官方的白银储备主要作用是作为国家工业原料和战略储备。二是工业用途。白银的工业用途十分广泛,主要有首饰、电子电气、银币等领域。三是投资需求。白银作为一种投资工具,与外汇、证券、黄金、有色金属等相关市场存在复杂的关联关系。   白银的投资需求主要体现在白银投资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即贵金属性上。具体反映在下面几个方面:   A、地缘政治危机的副产物--大型投资基金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在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战争阴影下,大量买进传统的贵金属如金银品种以寻求保值。他们可能通过柜台交易、场外交易、期货期权市场建立长期多头头寸来保护资产的利益。   B、外汇市场的连动性--美国近年来连续13次之多的降息,目的是拉动消费,扩大引资,减缓通货紧缩和财政赤字压力。为此强势美元政策已经体现不出优势。美元的一再贬值趋势使得黄金大幅度走高,带动白银同步上扬。一般意义上,美元与黄金负相关,黄金与白银正相关。   C、全球经济龙头衰退间接影响--对美经济复苏的迟疑和迷茫刺激投机热钱的转移,以股市为代表的美证券市场持续缩水,全球投资热点自然流向商品类型品种。   D、7国财长会议倡导的弹性汇率制度进一步默认美元贬值倾向,以美元为报价的商品全体上涨,刺激白银走强。   E、以纽约交易所为龙头的全球投机热潮--表现为短线资金过度买进,大型宏观基金战略买进,由此短线走势不断探高,而调整底部也提高,且波幅加大。   F、技术形态--黄金白银处于价格历史相对低位,黄金突破后上涨通常意味着基本面的大改变,因此牛市的周期会拉长。作为姐妹品种,白银也在试探突破阶段高点。   G、供销变化一工业方面尤其是摄影业用银减少对基本面变化有部分影响。缘于总需求变动不大,全球总产量略跌,白银行情短期波动以区间为主,但区间在扩大中。   2003年美元的大幅贬值,在相关贵金属和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