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因素左右铜价(2004.2.23)

2004年02月23日 13:52 115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两大因素左右铜价 最近铜价加速上涨,期价在投机资金大举介入和空头回补买盘的强劲推动下创出8年多来的新高2970,离3000美元大关仅仅一步之遥。铜价是否能够一鼓作气直冲上3000大关并挑战1995年的高点3063?是继续演绎强势牛市行情还是高位振荡之后逐渐构筑阶段性头部,从而孕育一轮大级别的调整行情呢? 笔者认为,两大因素左右着铜价近阶段的走向,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第一个因素是美元贬值的趋势。可以说,铜价在初级上涨阶段,市场更多关注的是基本面的变化,无论是经济数据的好坏还是股市的波动等都是反映着铜市场的供求关系;美元贬值虽然从长远来看为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但是并没有被当作一个十分重要因素来炒作。不过,随着铜价的不断攀升,当价格进入了加速上涨阶段之后,市场的炒作表面来看仍然在依托十分良好的基本面状况,但是实际上投机资金已经把铜价当成一个金融衍生品来炒作了。投资者如果细心留意一下近期铜价的走势就不难发现,铜价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与美元走势紧密相关:美元在2月18号对欧元跌至创纪录的低点1.29之时,铜价也达到了8年的高点2970;美元在2月20号大幅回升至2周高点的时候,铜价则应声自高位大幅滑落。因此,从铜价走势和汇率波动的紧密性来分析,至少两者是有着一定程度关联的。 至于美元贬值的后市趋势,笔者觉得,在欧元区越来越多的重要官员表示了对汇率的关注以及投资者对美国可能升息的揣测愈来愈多的情形下,美元进一步贬值的力度大打折扣,而且技术上欧元还面临1.29-1.30的强大心理阻力。一旦投资者对美元贬值的信心出现实际性的动摇,加上美国升息的可能性不断增加,那么美元贬值的趋势不排除在1.29一线终结。当然,美元贬值的氛围一时还难以扭转,后市还会反反复复,但近期的波动无疑将对铜市场的多头气氛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美元指数在见底之后有效突破了88左右的强劲阻力,那么铜价阶段性头部就可能已经构筑,一轮大级别的调整行情也就呼之欲出了。 如果对比一下近期黄金价格走势,投资者也许能够悟出更多道理来判断铜价走向。黄金价格在前期高点410美元/盎司上方遭遇强劲阻力,随着美元回升,黄金价格大幅下挫至400美元/盎司下,短期见顶迹象明显。后市在美元回升的压力下,黄金价格将继续向下调整的可能性较大。尽管黄金作为避险工具与美元的关系更加紧密,但由于同是作为金融衍生品种炒作,黄金价格的波动与铜价的波动也就存在较大的类似性,只不过黄金价格更加具有先导性,而铜价可能更滞后一些。 第二个因素是美国股市的走向。随着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美国股市也一路攀升,牛气冲天。不过随着股价达到2002年的高点附近,投资者的谨慎心态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浓厚。一方面是股市的长期大幅上涨使得投资者获利丰厚,落袋为安的想法正在占据上风;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在去年下半年强劲增长以来,最近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并不尽人意。一旦最先复苏的制造业出现萎缩,那么就很可能暗示美国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劲增长之后将出现调整期。因此,最近即将公布的制造业指数和采购经理人指数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如果道琼斯指数在近期经过盘整之后不能有效突破10800点阻力,那么一旦技术上的双头确立,就可能走出一轮较大的调整行情。股市的调整对正处于高水位的铜价来说将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可能诱发基金的进一步清算行为。 也许有投资者会说,铜价走势虽然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但是基本面才是最关键的。不错,左右铜价的关键因素还在于供求关系,不过目前的铜价水位已经完全将库存持续下降、现货供应紧张以及消费逐渐增加等诸多的利多因素反映在其中了;当前的库存水平以及通胀状况显然还不支持铜价上涨至8年多来的新高。 至于铜价后市走势,笔者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上述两个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如果美元贬值趋势和股市走向都不能对铜价构成支持,那么从阶段性的行情来看,铜价进一步攀升的高度已经相当有限,一轮大级别的调整行情也许正在孕育之中;而且从技术上分析,充分调整也是十分必要的。投资者在当前铜价剧烈振荡的情形下,一定要具有高度的风险意识,要冷静客观地分析判断市场,而不能被主力牵着鼻子走。 (东华技术部:025-84208666-1823、1826)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