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路能走多远(2004.3.5)
2004年03月05日 10:54
60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中国制造”的路能走多远
中国金属集团网
-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上,中国企业处于中低端
-内忧外患夹击,跨国公司工厂随时可能搬走
“中国虽是备受青睐的制造大国,但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3月1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制造与自主品牌”研讨会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团主席、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给很多沾沾自喜于“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中国人泼了一盆冷水???该为“中国制造”警醒了。
刘瑞旗的观点,在翁史烈、郭重庆、孙晋良、郁铭芳、周翔等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专家中引起强烈反响。
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上中国企业处于中低端
刘瑞旗认为,“中国制造”仅仅是中国经济在21世纪参与全球分工的基础。在未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它不能支撑中国成为经济强国,中国应该努力打造成经营大国。
刘瑞旗尖锐地指出,在很多人眼里,似乎中国有一些“领带大王”、“打火机大王”、“彩电大王”,就可以做世界工厂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制造基地”,应该是占有世界工业品市场相当份额,拥有相当多创新产品,同时还有一大批在世界同类产业中的“排头兵”企业。
数据显示,2001年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仅上榜11家,还没有一家是制造业企业。2002年中国制造业产值为1.27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仅占全球GDP的3.7%,是美国的11.5%,日本的20%。也就是说,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刘瑞旗说,由于没有自己独家生产技术,很多关键部件都要用人家的品牌,“中国制造”根本无法与洋品牌相匹敌,只好为其做OEM定牌生产,只给自己创造了1%~2%的利润!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上,我国企业只游荡在中低端。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