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求变化看铝市(2004.3.9)
2004年03月09日 9:44
100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从供求变化看铝市
自2001年年底,铜、铝等基本金属摆脱熊市进入牛市格局以来,价格大幅飙升。2001年11月份至今,LME铜价由1334美元/吨涨至近期的最高价3035美元/吨,涨幅高达127%;同期LME铝价从1251美元/吨涨至近期的最高价1777.5美元/吨,涨幅仅为42%。从历史资料来看,铝价的上涨一向滞后于铜价的上涨。目前,LME铜、铝的价差最大已经达到了1274美元/吨,离近10年来LME铜、铝价差的最大值1275美元/吨仅一步之遥。由此可见,在这强劲的牛市中,铝价的上涨远弱于铜价的上涨。那么,铝价走势为何相对较弱?铝价在未来是否会走出独立的行情?我们不妨通过回顾近年来全球铝市的供求变化,以此来分析铝价的未来走势。
全球铝市的消费情况
据英国商品研究机构(CRU)统计,全球铝市2001~2003年的消费量分别为:2382万吨、2523万吨、2717万吨,增幅分别为-4.5%、5.9%、7.7%;2001~2003年,全球原铝产量相对消费量过剩64.6万吨、85.9万吨、77.8万吨;同期原铝的可报告库存分别为307万吨、340万吨、347万吨。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原铝连年产量过剩和库存量较大抑制了当前铝价的上涨。
原铝消费量与全球经济密切相关。据世界银行预测,2004年美、日、欧盟的经济将回暖复苏。而且,在未来几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定高速增长。据市场人士估计,如果今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近年的增长势头,全球2004年铝需求量将同比增长8%,将达到2930万吨左右。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全球原铝的需求量将稳步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全球房地产、汽车、包装等铝消费支柱产业的迅速发展。
全球铝市的生产情况
近年全球原铝产量增长,主要得益于我国铝业发展。据CRU统计,全球原铝产量2001~2003年分别为:2447万吨、2609万吨、2794万吨,增幅分别为:0.2%、6.6%、7.1%;同期中国原铝产量分别为337万吨、432万吨、542万吨,增幅分别为20.8%、28.2%、25.5%。目前,我国原铝产量占全球原铝产量的比重已由13.7%上升至19.4%。从2000年开始,欧美等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对原铝的需求下降。发达国家纷纷降低原铝的产量,逐步把电解铝这种高能耗、污染大的产业转移到能源、人力成本相对低的发展中国家。与此同时,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不断扩大对原铝的需求,加上国家政策扶植,铝业利润高企,使我国铝业得以迅速发展,生产能力大幅增加。2001年以后,我国已由铝进口国转变为铝净出口国。可以说,我国原铝产量的变化对全球原铝的供求平衡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几年,我国铝产量将受到原料、能源和国家政策的影响
第一、原铝生产依靠电解氧化铝,而铝土矿是氧化铝的生产原料。据悉,我国可开采铝土矿保有量为7.05亿吨,产量虽居世界第7位,但90%以上的铝土矿质量较差,是加工困难、耗能大的一水硬铝石型矿石(国外主要为三水铝石型矿),这制约了我国氧化铝产量的增长。自2001年以来,我国氧化铝产能的提高远低于原铝产量扩张对氧化铝的需求。2002年、2003年我国氧化铝产量分别为545万吨、593万吨,进口氧化铝数量为457万吨、561万吨。据中国铝业预测,2004年中国氧化铝供需缺口将达550万~570万吨,2005年将进一步上升至700万吨以上。由此可见,为适应我国铝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氧化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依赖进口。
第二、电解铝产业是一种高能耗产业。我国电解铝的能源利用率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现有的电解铝企业平均规模仅为3.9万吨,远落后于国际上电解铝厂平均规模19万吨的水平。铝企业规模小,致使管理落后,技术更新和原料采购困难,生产成本高居不下;另一方面是我国现有电解铝生产企业技术水平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自焙槽产能尚有136万吨,占总产能的25%。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生产一吨电解铝平均耗电,在我国为15000度,能源支出约占总成本的35%~47%。而西方国家为13000~14000度,能源支出仅占总成本的20%~30%。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电解铝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
2003年美国、北欧、澳洲、中国先后出现大面积的能源供给紧张,石油、煤炭的价格普涨,电力成本增加。我国虽在近期兴建了大批骨干电厂,但由于电厂的投资周期较长,在2006年之前,我国市场整体缺电状况难以改变,这将直接抑制电解铝行业产量的增长。
第三、目前,我国铝产业政策正在由扶植转为限制。我国近年来在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盲目重复建设等问题。国家发改委2003年年底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电解铝产能为546万吨,已产大于销,但在建和拟建能力还有约500万吨。为了避免电解铝的盲目扩张,国家发改委发文要求严格控制电解铝产能的审批,限定在2004年年底前淘汰尚存的自焙槽生产能力,并在2005年年底以前,原则上不再审批扩大电解铝生产能力的建设项目。今年2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国家有关部委召开的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制止电解铝行业的过度投资。
由于能源短缺,去年年底全国已有22个省市用电紧张,并拉闸限电。从今年1月1日起,工业用电每度上涨了0.008元。这对于“电老虎”的电解铝行业来说,相当于每吨电解铝成本上涨了120元。而且,我国铝锭及铝合金锭出口退税率,也由2003年的17%调整到了8%,这无疑又使国内相当一部分电解铝厂的利润打了折扣。
综合以上因素,笔者认为,在未来两年内我国电解铝产量,将难以维持前两年的高增长速度。在原料受限、能源成本提高、国家政策转变的不利条件下,相当一部分小铝厂将被迫停产,而大铝厂的产量也难以提高,我国电解铝市场产大于需的情况将逐步转向供需平衡。同时,我国原铝进出口之间的差距将缩小,预计今年原铝净出口量将由去年的50万吨下降至30万吨左右。
全球铝市供求状况将发生改变
在全球原铝需求保持高速增加的背景下,作为全球最大的原铝生产国——中国的原铝生产增速走缓,必将使全球原铝过剩的局面逐步缓解,甚至导致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考虑到未来自焙槽产能的关闭和铝厂的限产,笔者估计我国原铝产量增长率将下降为15%。另外,西方国家原铝产量在未来两年时间内将维持3.4%的年增长率,全球原铝需求将保持7.5%的增幅。据此估算,2004年世界原铝过剩只有32万吨,2005年全球原铝将短缺15万吨。
倘若受原料、能源和政策影响,我国原铝生产不能保证较高的年增长率,而世界经济好转带来更高的铝需求量,那么全球铝供需平衡的局面将会在今年出现,2005年全球原铝将短缺50万吨以上。需要注意的是,近期全球原铝充足供应,大量的库存和闲置产能重新开启仍将使原铝市场维持供过于求的局面,并抑制铝价的上扬。而且,如果美、日以及欧盟的经济复苏未能在2004年延续,那么全球原铝需求则会下降,原铝供求关系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东华技术部:025-84208666-1823、1826)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