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材消费峰值何时到来 (2004-03-23)
2004年03月23日 12:33
167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谈用科学的发展观关注钢铁工业
对于我国钢铁工业还要不要发展、还有没有
发展空间的问题,市场已做出了回答。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是,钢铁工业如何用
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就这个主题,谈几点看法,供
大家研究参考。
一、市场需求与扩大产能问题
影响钢材消费量因素非常复杂而且多变。根据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钢材消费
的一般规律分析我国钢材需求相关产业发展趋势,业内外人士普遍认为:中国钢
铁工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将呈稳定增长,但因不确定因素太多,应认真关注。
9一0钢材消费饱和点和消费增长速度是个变量
我国钢材消费饱和点(或峰值)究竟有多大?何时才能达到饱和点?不同观
点间分岐很大。其实,这是个变量。如果把实现工业化作为包括钢铁工业在内的
传统产业产品消费增长的终结,那么在此之前的钢材消费总量应该是一个确定值
(假定为50亿吨),只有达到这个值,才能构筑成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基本框
架。当国民经济和社会稳步发展时,平均每年消费2.5亿吨钢材,20年就可
以实现这个目标,最高消费值(饱和点)可能达到3.0亿吨或更高一点。如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或以超常速度发展,则平均每年钢材消费量将超过
2.5亿吨,饱和点要大大超过3.0亿吨,而高消费增长期用不了20年,要
明显缩短。钢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间消费环节,二者的关联度是非常紧密
的。因此可以认为,钢材消费增长速度是个“晴雨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速度的重要标志,钢材消费饱和点的大小和达到饱和点的时间都受它的制约。
科学地预测中长期钢材消费量,首先应对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支撑国民经济
发展条件的变化趋势做出基本判断。如果认为2003年9.1%的速度已是高
速增长,今后一二十年还会长期保持这个发展速度吗?我们认为,不审以十六大
提出的20年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此作为钢材中
长期预测的依据为妥,并将其作为钢铁产能发展的指南。
(二)产能增长速度有可能大于需求增长速度
近3年来,我国钢产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同期净进口钢材量增长速
度为39%左右,反映国内钢材需求强劲。需求拉动使钢铁投资和产能急剧增
加。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已有和在建项目的钢生产能力将达到3.3
亿吨以上,如果产能全部释放出来,今后两年钢产量将增加1.1亿吨。目前拟
建项目很多,其中500-1000万吨级大型钢铁企业就有10多个。在这样
的形势下,应充分认识到,钢铁工业建设周期较长,产能增长与需求预测容易出
现较大偏差。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期,由于产业链加长,国民经济中的钢铁、
机械等中间需求环节,对住宅、汽车等最终需求环节容易产生过高估计,导致钢
铁投资过高。
防止产能过快增长还要充分考虑进口钢材的影响。受品种结构和产品竞争力
的影响,在短期内,进口钢材总量不会大幅度降下来,在产能与需求预测分析
时,要充分考虑国际钢材市场对中国的影响。
(三)建筑材消费增长是个长期过程,要警惕消费波动造成产能过剩
目前,钢材消费结构中60%以上是建筑材,其中主要用于房地产业和基础
设施建设。据房地产业内人士预测,中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将会持续二三十年,
是个长期发展过程。目前,我国人均住房面积为22平方米,2020年将达到
30-35平方米;城市旧房改造,一般需要二三十年;按每年1%城镇化进程
计算,每年有1300万-1500万农民进入城镇,按城镇人口60%计算
(发达国家大于75%),中国需要二十年。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一项长期任务,
它将伴随我国实现工业化的整个历史阶段,甚至更长。由此可见,在相当长的时
期内,建筑材消费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但在产能安排上应警惕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阶段性需求不同而造成的消费波动
目前,全国城镇每年建房面积约7亿平方米左右,主要集中在中央直辖市和
东部沿海大中城市。近几年,北京城市每年建设开工面积都达1亿平方米。20
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前,几个特大城市的建筑用钢材消费呈
现高峰。这几年,基础设施建设也超速发展,促使建筑钢材消费大幅度上涨。2
010年之后,随着东部沿海消费建筑材大户退出市场,建筑用钢材消费出现阶
段性较大幅度波动是难以避免的。
第二,地区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消费波动
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钢材消耗量大的第二产
业差距更大。西部地区有3.65亿人口,687万平方公里面积,约占我国国
土面积的70%。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4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主
要集中在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生态建设上,经济增长明
显加快,开端良好。但由于西部地区面积辽阔、人口密度低、经济薄弱,而且地
区差异很大,西部大开发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推进,实施国务院提出
的“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重点开发战略。因此,西部大开发将是一个较长的
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钢材消费总量将是非常巨大的,但每年消费量占全国钢材
消费比重很低,2002年还不到20%,2010年前后,东部地区消费增幅
下降,西部地区消费量上升,但不足以补偿东部地区增长下降的幅度,全国增幅
将呈下降趋势。2010-2020年,东部地区钢材消费有可能停止增长并出
现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继续增长,全国形成一个钢材消费平台,并保持较长一段
时间,然后开始下降。建筑用钢材消费波动将遵循上述变化规律。
第三,出口竞争力变化而造成的消费波动
螺纹钢是建筑业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最主要的钢铁材料,占建筑业钢材消费的
42%左右。近几年,我国螺纹钢筋进出口量变化不大,出口量略大于进口量。
长期以来,我国生产的螺纹钢筋一直以Ⅱ级螺纹钢筋为主,而工业发达国家一般
采用强度高、综合性能好的Ⅲ级(或Ⅲ级以上)螺纹钢筋。2002年,国产Ⅲ
级螺纹钢筋的产量不到200万吨,并有少量出口(不到8万吨)。在一般建筑
用钢材市场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产品竞争力较强。受我国钢铁产品
结构和周边国家产品竞争力影响,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大幅度增加建筑用钢材出口
量是很困难的。再加上钢铁生产原材料、电力、运输、人工费用等大幅度涨价和
进口关税下降等因素影响,进出口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也是不能忽视的。
目前,地方钢铁企业和民营钢铁企业发展很快,其中建筑用钢材占很大比
重,是造成我国钢铁生产板带比升幅较小或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建筑
用钢材需求仍很旺盛,极大地刺激企业高速扩大生产能力。由于产能的增加与消
费有个较长的时间差,根据去年调查的已有和在建的建筑用钢材生产能力来看,
如果全部释放出来,已基本能够满足建筑业发展的需求。再继续安排新增能力,
一定要认真研究消费波动而造成的影响,不能把消费高增长期的需求作为增长的
尺度而盲目扩大规模。
(四)板材轧机建设也要防范风险
板带材消费水平反映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板带
材消费增长速度将大于钢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预测2005年和2010年的
消费板带比将达到43.6%和46.1%左右,板带材消费量分别达到1.2
2亿吨和1.43亿吨左右。与国内现有生产能力相比,市场前景似乎看好,其
实不然,板材轧机建设仍然存在很大风险。
第一,在建能力过大,淘汰落后设备能力还需要较长时期
根据去年上半年进行的调查,全国主要钢铁企业2003年底热轧薄板带轧
机(包括叠轧薄板轧机、中宽带钢轧机和主要窄带钢轧机)生产能力为6566
万吨,中厚板轧机生产能力2040万吨,合计能力8606万吨。2005
年,包括在建和拟建(已立项)的热轧板材轧机能力为12143万吨,其中热
轧薄板带轧机8875万吨,中厚板轧机3268万吨;2010年,包括在建
和拟建的热轧板材轧机能力为17839万吨,其中热轧薄板带轧机13730
万吨,中厚板轧机4109万吨。即使扣除深加工部分的影响,板材生产能力也
已超过消费预测值。
当然,这里边存在需要淘汰的叠轧薄板轧机能力和中宽带钢轧机、窄带钢轧
机、中厚板轧机中的落后设备能力,但淘汰力度有多大,何时淘汰,有很多不确
定因素。这都为新建板材轧机带来很大风险。
第二,冷轧薄板生产能力增长相对滞后,加大热轧薄板轧机建设的风险
2003年底,全国主要钢铁企业普通冷轧薄板带生产能力1643万吨,
其中普通冷轧宽带钢轧机能力1486万吨。根据在建和拟建能力统计,200
5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