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牛市终结者?铜价将进入最后的疯狂(2004.3.24)
2004年03月24日 10:41
99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谁是牛市终结者?铜价将进入最后的疯狂
中国金属集团网
铜价在3月初终于越过了3000美元/吨的重要关口。面对如此凶猛的涨势,投资者在为期铜牛市行情欢欣鼓舞之时,也不禁要为期铜的高位风险而暗自担心。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铜价持续不断的上涨也在孕育
着导致铜价产生反转行情的力量。当然,我们目前的总体观点仍以铜价将继续走高为前提,但仍有必要对几个方面的因素给予充分的关注。在未来的某一时间,这些因素可能成为期铜牛市的终结者。
历史的宿命
打开铜价的长期走势图,我们不难发现铜价基本上是在3300美元/吨-1300美元/吨的大箱体中运行的,而其中的大部分时间是运行于3000美元/吨之下。换句话说,3000美元/吨以上区域属于铜价的高位区域。
从1969年到2004年的35年间,铜价共有7次突破3000美元大关,分别为:74年高点3153美元/吨、80年高点3288美元/吨、89年的高点3384美元/吨及次高点3026美元/吨、90年高点3016美元/吨和95年的高点3085美元/吨及次高点3063美元/吨。35年间的最高点出现在1989年,为3384美元/吨。
目前,铜价已经徘徊在3000美元/吨附近,即将进入传统的高位区域。可以说,能否突破历史的宿命是铜价能否再上台阶的关键。如果不能,铜价的牛市运行将在接近价格箱体上沿时结束。
库存再次上升
无可置疑的是,铜库存的急速下降是最近铜价暴涨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导致铜价飞涨的不是下降的库存数字,而是人们对于铜短缺的担忧心理。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不断下降的数字其实只是能够统计到的显性库存,以隐性库存及以铜精矿方式存在的铜并没有包含其中。
从两个事实中我们可以探察到隐性库存和铜精矿的情况:一是中国的贸易商将未到港的铜转手卖给东南亚国家;二是CRU报告显示铜价的高企已经使很多铜矿将铜以铜精矿方式保存。第一个事实说明中国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库存,而第二个事实则铜供应短缺中的一部分纯粹是认为原因造成的。因此,虽然我们短期内看不到铜供应增长,但是决不等于说一段时期后世界仍会无铜可用。可以说,显性库存下降的背后是贸易商们积极的囤积,是生产商们刻意保留的产能。这种囤积和保留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必然要对市场释放,届时铜库存将再度呈现增长态势。当人们发现市场中的铜供应并不短缺的时候,短缺铸就的迷信心理会在短期内崩溃,铜价也将应声而落,急转直下。
美元汇率反弹
美元汇率对铜价的影响一直贯穿于铜价的上涨过程中。在经过了大幅度贬值之后,美元指数在2004年的1、2月间构筑了代表底部的双底形态,而后开始反弹。目前,美元指数在越过该双底形态颈线后对突破进行回试。如回试验证突破有效,则美元指数将进一步上扬。
促成美元汇率反弹的因素既有技术性的,也有来自于基本面的。从技术上看,100以下是美元指数的底部区域,美元指数在这个区域中通常保持大幅震荡走势。2002年以来,美元在32个月中累计贬值幅度达到30%,这种急速、大幅度的下跌的情形与80年代后期的情形极为相似。从历史来看,美元指数继续下跌的空间已经不是很大,而每次反弹则都比较剧烈。一般情况下,这种剧烈震荡走势将持续约两年的时间,而后进入下一个牛市循环过程。从基本面上看,美国经济的继续发展是支持美元汇率走强的重要因素。在走出了"衰退"阴影之后,美国经济开始呈现明显加速的发展态势。目前,美国的GDP增长率、领先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指数等重要经济指标都在稳步的向上攀升,显示美国经济正在稳定上扬。那么,这对美元汇率将产生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眼下美元的反弹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综合技术面和基本面的情况来看,美元将在下一阶段运行反弹走势。与之对应,因美元贬值而扶摇直上的铜价也应该出现理性回归过程。
恐怖袭击抬头
全球投资者恐怕都还记得"911"事件发生以后铜价的暴跌。最近一阶段,国际恐怖袭击有所抬头,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近期,西班牙的马德里、俄罗斯的莫斯科、伊拉克的巴格达等地连续发生恐怖爆炸和袭击,并且有扩散到世界各地的可能。而搜捕"基地"组织头目拉登的行动又以失败告终,不了了之。可以预见的是,恐怖袭击不仅将在一段时间持续下去,而且很可能将逐步升级。
愈演愈烈的恐怖袭击将对国际投资心理造成沉重打击,造成投资者的恐慌。很明显,这样的恐慌情绪只能为铜价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一旦全球恐怖袭击成蔓延之势,商品价格将深受其害。
以上提到的是近阶段可能导致铜价下跌的几点因素,但并不是全部的因素。不过,我们暂时还不必过于担心这些因素,那是下一个阶段(至少几个月后)的事情。在此之前,铜价将运行牛市中最后阶段的疯狂,我们目前需要把握的是这最后一波上涨之前的买入机会。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