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伟业景川国际铜市技术解盘
2004年05月21日 9:40
57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机构看盘]长城伟业景川国际铜市技术解盘
在前一个交易日大幅上涨的后,昨晚国际铜市场小幅回落,铜价没有向2600美圆的上方拓展。美国股市没有出现明显的反弹而在市场人气对铜价没有提供支持,而美圆汇率同样没有继续滑落,短线出现了一定的反弹。昨日公布的美国就业数据不如预期是近期继贸易逆差以及新房屋开工率等不利数据之后的另一个疲弱的数据,劳工部报告称,5月15日当周初请失业救济金人数增加至34.5万,前周修正後为33.3万。4周均请失业救济金人数却下降至2000年11月来的最低水准,为33.35万,前周为33.625万。劳工部的数据显示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上升,未能进一步加强美联储提前升息的预期。数据公布后美元走软,跌去了欧洲市场开盘以来的涨幅。 近两个个月来美国劳动力市场明显改善,是支撑美元走强的一个重要因素。此次数据虽然不佳,但由於只是一周的统计数据,不能说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 而在美国经济总体趋好的前提下,此次接连公布的数据偏弱显然会减少市场对联储在6月份的市场公开委员会上的加息的预期,对美圆的继续上升显然不利。铜价在美圆有可能趋弱的情况下,其目前的反弹亦有可能得到延续。
笔者对于铜市场如期完成波段性下跌后的反弹格局的观点继续坚持,铜价自2477美圆开始的反弹由于其上涨的速度过快,因此昨日出现了一定的回落。同时笔者在前期提及的2580美圆一线的前段目标位在突破之后,昨晚再度回试,盘中回到2580美圆之后,收盘仍然站立于该位之上。笔者仍然关注铜价在2580美圆之上的表现,同时对于与之相关的美圆指数在90点的支持连动关注。
隔夜交易中,LME铜市场早盘以2590美元开盘,市场对于场外时段的2613美元高点没有触及,在2600美元下方运行,上午曾经抵达2548美元,午后在美元走弱的影响下回升到2589美元报收.成交量58307手,持仓量153588手.
有关消息: 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称,今年全球精炼铜产量缺口将由去年的36.1万吨扩大至75万吨,因为尽管2004年铜产量显著上升,但用量增长的幅度更大. ICSG周三晚些时候表示,2005年的缺口料将缩窄至52.1万吨,因精炼铜用量增速预计将在明年放缓. 然而战略铜库存的释出,将有助于增加精炼铜市场的实际供应量. 全球最大铜产商--智利国有铜公司Codelco已宣布,将释出其在2003年囤积的20万吨库存铜. ICSG称,市场消息人士报告,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SRB)今年在释出铜库存. ICSG表示,"释出铜库存的时间和数量都不得而知,然而将对今年供需平衡产生影响." ICSG称,全球铜矿今年铜产量有望增加79.9万吨或5.8%,至1,447万吨,2005年还将上升84万吨或5.8%,总产量将达到1,531万吨. 该组织表示,多数增产将源于拉丁美洲.北美重新开工的铜矿也将提高该地区产量,而印尼铜矿2005年恢复满负荷生产也将使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为明年增产做出贡献.
中国最大铜冶炼商江西铜业<0358.HK><600362.SS>周四预计中国2004年铜产量将持平于180万吨,尽管国内七大冶炼商已经一致同意削减精矿原料的进口量. 江西铜业财务总监杜新民还向路透表示,中国国内需求今年至少将达到300万吨,基本和去年相当,需求方面并没有受到政府紧缩政策的影响. 杜新民在北京一次行业会议上称,"我们预计铜的消费量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他并表示电力和电子行业今年的需求将增长. 杜新民没有说明江西铜业今年将减少铜精矿进口量的数量.国内冶炼商减少进口的原因是加工费率及国内市场价格较低.
在本月第三个周三的现货月交割之后,铜价的现货升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回落,证实在库存不断下降的大背景下,现货的紧张仍然存在,而有关今年铜的缺口达到去年一倍的报道同样令市场感到供需的紧张状况,因此在铜价的逼仓结束之后,其现货升水为非人为因素所致,对铜价的后期显然是较为有利的.而本次铜价在关键的时间与空间完成共振之后,其分时结构的背离令铜价回升.昨日在回试2580美元下方的支撑区后,目前仍然站立于2580美元之上.同样金属市场的总体反弹也给予铜价以支持.另外,铜价的运行其楔形结构以及镍市场的楔形结构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差异,而在形态已经完成的时间上保持一致.同时,美元的结构与之相对应的下倾楔形也保持一致,目前陆续进入结构的完成期.短线看,分时结构仍然对铜价构成支持.
总之,国际铜市场的反弹仍然在继续,而再度上升有赖于美元指数能否有效跌破90点的支持.(景川)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