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伟业景川国际铜市技术解盘
2004年05月27日 8:41
46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机构看盘]长城伟业景川国际铜市技术解盘
如期止步于2730~2750美圆的LME铜市场昨晚继续于阻力下方运行,市场的整理态势较为明显。较预期疲弱的美国经济数据令市场再一次打消了联储加息的顾虑,同时没有动摇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4月美国耐用商品订单下降2.9%,至1913亿美元,而3月为大幅增长5.7%。 报告显示,商业飞机和汽车订单下降拖累总体订单水准回落。除汽车外美国4月耐用品订单下降2.1%。美国4月耐用品订单在经过两个月的增长之后出现回落,但仍保持在支持制造业增长的水准。美国4月新屋销售月率下降11.8%,年率为109.3万户,年率为2003年11月来最低。正当通货膨胀加速的同时,经济数据却见减缓,反而引发了市场人士怀疑未来出现停滞性通货膨胀,美国经济在第一季快速成长,本季却似乎呈现出了减缓现象。在汽车销售不佳的拖累下,4月零售销售下降 。新屋开工也逐渐减少,其他数据,大多也显示成长率 正逐渐下降。当然,这种现象与能源价格高涨有关。上升的运输成 本,使得全社会的成本提高,从而出现通胀,这种曾经于上时机70年代出现过的停滞性通货膨胀,将使得美联储在利率面前投鼠忌器。但从目前来看,其经济增长的基础仍然坚固,因此价格的压力并不是很大。从全球商品综合指数CRB看,经历了前一段时间的调整,目前该指数已经摆脱了调整所形成的下降通道,步入反弹通道之中,对铜价构成支持。而美圆在此次回落中已经跌破90美分的支持位,其前一阶段所形成的上升态势遭到了破坏。以美圆计价的铜市场自然视为利多。
笔者继续坚持国际铜市场已然完成上一波段的回落目标后的反弹行情的观点,而自从2477美圆开始的上升行情,在短期内完成了5段式的推动上升之后,市场如期停顿于2730~2750美圆下方做震荡整理,以完成笔者所提及的三段式调整。而显然,笔者前期所提及的美圆、铜铝、镊的非推动楔型中,美圆已经率先突破,其形态已经基本确立,对铜价后期走出楔型奠定了基础。短期内,铜价于关前蓄势对于突破上方阻力较为有利。
有关消息:美国Phelps Dodge公司表示,预期今年下半年铜精矿价格料适度上涨。2003年全球的铜精矿供应吃紧,价格上涨。但交易商和分析师预期因供应增加,在2005年全球的铜精矿价格料下降。该公司表示,因全球经济改善和中国需求仍然强劲,预期在今年年底前,全球的铜精矿供求缺口为500,000吨。日本一位行业官员周三称,去年晚些时候出现岩层滑动事故的印尼大型Grasberg铜矿将在5月底以前向日本供给今年首批铜精矿. 他说,该铜矿将向日本住友金属矿山<5713.T>交付20,000吨铜精矿.Grasberg为全球第三大铜矿,为美国上市的Freeport McMoRan铜金公司所拥有. 这位铜行业官员对路透表示:"装船日期在本周末.船舶已经指定,将在6月上半月运抵." Freeport此前表示,已在上月恢复开采Grasberg的高品位矿石.去年12月发生岩层滑动後,公司宣布部分供货遭遇不可抗力.日本行业官员表示,位于印尼东部巴布亚省的Grasberg矿山今年对日本的铜精矿发货量将较2003年减少约25%. 住友金属矿山今年将接收90,000吨的Grasberg铜精矿.
随着LME注册仓库的库存不断下降,现货紧张状况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昨晚其现货升水虽然出现了一些回落,但总体上仍然处于高位,对铜价形成支持。而近期出现的罢工以及有关今年供需缺口扩大的预计同样对调整后的铜价构成支持。而美国股市近期亦摆脱下跌的局面,重新步入上涨的轨道,显示出在美国经济总体向好的前提下,相对偏弱的经济数据不但缓解了加息的压力,同时对于经济的平稳发展更具建设性,无疑对铜价而言是有利的。美圆的上倾楔型在其确立之后,其中期回落的预期对于铜价的回升也是有利的。从铜市场自身而言,铜价在完成了回落目标之后,目前的上升一个完整的波段结束,两日的停顿整理有关前蓄势的意味,铜价已经站立于30日均线上方以及布林通道上方,布林通道目前的收口已经维持一端时间了,其再度开口将伴随着铜价的打破短期区间。摆动系运行于强势区,对铜价构成支持,铜价在目前2670~2720美圆区间的整理,对于铜价的再度冲击2730—2750美圆的关键位的蓄势仍然在进行当中。(景川)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