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期货6月21日上海期铜早间技术看盘
2004年06月21日 9:24
56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机构看盘]中州期货6月21日上海期铜早间技术看盘
上海期铜6月18日冲高回落,回吐了昨日的涨幅。LME三个月期铜隔夜在持续降低的库存支持下,大幅上涨47美元,收2630美元。沪铜受此带动小幅跳空高开,但随即受到空头的打压而振荡回落,午后出现小幅反弹,但尾盘再度回落,收盘于日内低点附近,各合约还有120--280元的小幅下跌。成交量有所放大,总持仓则减少230手。主力0410合约25200元高开,盘中振荡回落,最低探至24690元,收盘于24730元,跌200元,成交208718手,持仓量154842手,日增仓8手。现货月合约收盘于25220元,跌260元。
沪铜今日保持偏弱的走势,隔夜外盘的上涨仅引发了早盘的高开,盘中空头打压比较凶,市场做多人气不旺,成交和持仓量变化不是太大显示出投资者观望的心态还是比较浓厚。沪铜的下跌可能与市场对于利率政策的担忧有关。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若通货膨胀率超过5%,央行将考虑上调贷款利率。周小川的这一讲话刊登于官方媒体《中国日报》(China Daily)。 这是迄今为止周小川最明确的表示:央行正密切关注CPI走势,在通货膨胀超过5%之前不会考虑加息。中国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指数较上年同期上升了4.4%,为7年来最高水平,而且正在接近央行设定的5.31%的基准1年期贷款利率水平,这引发了市场对于央行进行加息的担忧。 一些分析师预计,中国将考虑上调贷款利率,不是作为遏制过度投资举措的一部分,而是为了重新平衡因今年CPI上涨而被削弱的实际利率水平。 随著种种迹象表明贷款的加速增长对过度投资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从去年年末开始紧缩信贷。中国政府今年进一步压缩了投资规模,严禁对某些领域的投资开支,严格禁止将农田转为工业用地。目前为止,中国的领导人自信,政府已经在不引发经济硬著陆的前提下通过投资和信贷紧缩达到了减缓经济过热增长的目的。但今年以来,食品、尤其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导致通货膨胀率攀升,这引发了市场对于央行将不得不在近9年时间里首次进行加息的担忧。花旗银行(Citibank)的经济学家黄益平表示,他预计央行将把贷款利率上调100个基点,有可能在第三季度首次加息50个基点,随后在2005年上半年再加息50个基点。
现货方面,6月18日上海现货价格的成交区间在25900-26100元,较17日跌90元。现货价格略有回落。据现货商反映近期消费也不是很旺。
伦敦铜6月18日窄幅振荡,最终小幅走低。早盘受投机性买盘的推动价格一度上扬至2650美元一线,其后受空头的打压振荡回落,最低探至2595美元,尾盘才有所回升,场内收盘于2615美元,场外报收于2619美元,小幅回落23.5美元。伦敦现货涨14美元,报2662美元,继续回升,标准现货/三个月期货的逆价差报32.5美元,小幅回落4美元,变化也不大,方向也不明朗。
国际市场,铜价的振荡与近期市场对美国加息的预期飘忽不定有关,市场情绪明显浮躁。美国连续公布的经济数据表现较佳,但核心CPI及核心PPI均上涨幅度不大,目前的通胀并不严重,这使得市场对加息的预期有所下降。美元汇率的变动对金属市场影响很大,美国商务部周五(6月18日)公布第一季经常帐赤字为1,448.8亿美元,高于去年第四季修正后1,269.9亿美元的赤字规模,也高于分析师原先预估值1,410亿美元,创纪录高点,这引发了美元走软,从而吸引投机买盘介入金属市场。基金买盘在LME几乎全线出击,其他基本金属普遍上扬,但三个月期铜例外走低,据反映与中国国储局准备抛售部分铜有关。
持仓方面,据CFT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COMEX非商业多头头寸为12 012手,降5 878手,非商业空头头寸为8 149手,增加64手,净多头寸减少5812手至3863手。显然多头头寸持续减持,价格缺乏大幅上涨的动力,对此,我们不宜报过高的期望。
技术上,沪铜冲高回落,仍维持区间震荡走势。近期市场仍属反弹性质,反弹也尚未结束,但反弹高度不看太高。若伦铜能在2600美元一线企稳,后市仍有机会走高,但2750美元一线会对铜价有较重的压力。国内市场缺乏信心尤为明显,更多投资者都在关注政策因素的出台。在政策面尚未明朗的情况下,沪铜后市将呈震荡走势。建议投资者观望或短线操作,逢高可少量尝试中线放空。(李静远)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