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聚全球 链动未来 2025第二届中国国际锂业大会召开

2025年11月26日 15:9 15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1

11月25日,2025第二届中国国际锂业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特邀协办,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承办,以“锂聚全球 链动未来”为主题,围绕“稳供给、强链条、促创新、谋发展”四大核心,聚焦全球锂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旨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水平,推动锂电产业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礼,津巴布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公使格拉希亚·尼亚古斯,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安琪,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飞,广州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曹子海出席会议并致辞。国际锂业协会秘书长Roland Chavasse,西班牙、阿根廷等国驻华大使馆代表,巴基斯坦、巴西、新加坡等国驻成都总领馆的总领事、副总领事、商务领事等嘉宾出席会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秘书长段德炳主持会议。

2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致辞

葛红林在致辞与主旨报告中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锂产业把握时代机遇,勇于创新突破,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一是资源多元协同供给能力有效提升;二是产业链持续完整,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创新成果丰硕;四是绿色智能制造走在全球前列;五是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入。

为构建更加动态韧性的产业平衡体系,推动锂产业行稳致远,葛红林提出4点建议:

一是携手资源合作,共同构建安全稳定的资源供给体系。锂产业应加大锂资源合作开发、互利共赢的脚步,保障资源供给安全畅通,努力保障资源端、制造端、应用端共享锂产业发展的红利,共同夯实锂产业健康发展的根基。

二是携手科技合作,共同构建创新引领的产业发展体系。全球锂产业科技界应携手合作,加强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启迪,瞄准锂产业发展的科技前沿与共性问题,联手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向产业化应用转化,让创新成果惠及全球。

三是携手环保合作,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生态体系。锂产业在锂电产品全生命周期中,都应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强化环保领域合作,加强锂产业的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碳足迹核算,共同推进全球锂产业绿色生态体系建设。

四是携手产业合作,共同构建协同协作的产业命运体系。全球锂产业界要加强产业间的沟通协调,通过协同协作,共同努力破除各种贸易壁垒与非贸易壁垒,努力推进全球锂产业的联动有序发展,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维护世界经济一体化、多极化进程,构建全球锂业健康发展命运共同体。

3
津巴布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公使格拉希亚·尼亚古斯致辞

格拉希亚·尼亚古斯在致辞中表示,津巴布韦拥有非洲大陆最大的锂资源储量,与中国已建立了基于透明、政策可预期和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华友钴业、中矿资源、盛新锂能、青山集团等中资企业的在津投资已取得成功。他表示,非洲矿业的未来在于向价值链下游延伸,而非持续开采和出口原矿,津巴布韦政府坚定地与合作伙伴站在一起,正通过加强许可制度和法律框架,持续改善投资环境,以确保投资的安全、盈利和长期受保护,呼吁投资者通过在津巴布韦建立属于价值链一环的产业,与津巴布韦共同实现制造与工业化。

4
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安琪致辞

蒋安琪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深耕30 余年的行业参与者,天齐锂业始终与行业同频,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天齐锂业不断优化工艺,创立创新实验研究院,并聚焦下一代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研发,硫化锂中试项目落地加速,金属锂制备技术、稳态负极材料以及精密加工技术取得突破。在可持续发展上,天齐锂业将锂渣高值化生产为锂质硅铝微粉,实现“源头减量化、过程资源化、末端无害化”,硅铝微粉碳足迹较原生矿产叶蜡石降低52%以上。在国际合作上,联合普洛斯发起新材料新能源私募股权基金,以开放姿态共建全球韧性供应链。

5
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飞致辞

薛飞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盐湖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依托青海盐湖资源布局,构建了从资源勘探、技术研发到规模化生产的全产业链优势。中国盐湖率先提出从“老卤提锂”到“原卤提锂”的变革跃迁,实现“吸附+膜+萃取”耦合分离工艺,锂综合回收率超过70%,并建成万吨级原卤提锂产业化示范线,用技术突破解决了超高镁锂比、更低原始锂浓度的盐湖开发的世界级难题。截至目前,公司碳酸锂年产能已达到11.5万吨,稳居行业前列,产品供应覆盖国内外主流电池企业,为我国锂资源自给率提升提供了坚实支撑。

6
广州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曹子海致辞

曹子海在致辞中表示,广州期货交易所作为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已构建新能源金属期货品种板块,其中碳酸锂期货运行平稳,功能持续发挥,成交规模占全球锂盐期货市场90%以上,价格发现功能凸显,产业企业参与度稳步提升,并已引起境内外市场高度关注,部分国际贸易开始参考广期所价格定价。广期所正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探索将碳酸锂期货纳入特定品种等开放模式,同时持续优化服务、强化监管,助力产业稳健发展。未来,广期所将加快推进氢氧化锂等品种研发上市,深化市场服务,为锂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7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秘书长段德炳主持会议

8
天齐锂业研究院院长刘杨发布“全固态电池核心材料硫化锂新产品”

会上,天齐锂业研究院院长刘杨发布了“全固态电池核心材料硫化锂新产品”。该产品通过工艺创新将生产成本降至行业平均水平的60%,为全固态电池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天齐锂业通过循环提纯技术,将硫化锂纯度提升至99.9%,杂质含量降低90%,解决了硫化物电解质对水分和氧气敏感的技术难题。目前,天齐锂业已与10余家下游客户完成样品测试,材料性能和质量有望满足未来市场需求。

9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国华作主旨报告

10
国际锂业协会秘书长Roland Chavasse作主旨报告

11
清华大学物理系长聘教授张跃钢作主旨报告

12
Fastmarkets全球市场开发总监Przemek Koralewski作主旨报告

13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会长李宇圣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在会议主旨报告环节,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国华、Roland Chavasse、清华大学物理系长聘教授张跃钢、Fastmarkets全球市场开发总监Przemek Koralewski分别就高能比电池材料技术、锂产业碳足迹与监管分类、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等行业热点议题,多方位构建锂产业发展全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会长李宇圣主持该环节。

14
“锂问未来——锂产业战略高层访谈”环节

当前,固态电池技术加速迭代、产业化进程步入关键期,固态电池产业发展承载着突破传统液态电池瓶颈的厚望,聚焦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中的核心挑战与关键方向,会议设置了“锂问未来——锂产业战略高层访谈”环节。刘杨、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强特聘教授杨勇、五矿新能源材料(湖南)股份有限公司前沿材料研究中心总监白立雄、Minviro公司总监Phoebe Whattoff从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安全防控、环境评估等多个维度分享了真知灼见,共同探索固态电池的可行路径,以期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驻会副会长张江峰主持该环节。

15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稀有稀土部主任彭涛主持报告会

16
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徐爱华主持报告会

11月25日下午,锂电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主题报告会举行。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证券公司的专家学者,围绕锂资源保障、产业链协同、技术迭代路径展开对话,探讨“双碳”目标下锂产业的长期战略布局。该环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稀有稀土部主任彭涛、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徐爱华主持。

17
五矿证券副总经理兼研究所所长杨诚笑作报告

18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强特聘教授杨勇作报告

19
四川省综合地质调查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付小方作报告

20
IRMA亚洲高级顾问王海林作报告

21
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宋璇作报告

22
五矿新能源材料(湖南)股份有限公司前沿材料研究中心总监白立雄作报告

五矿证券副总经理兼研究所所长杨诚笑作《反转将至——碳酸锂2026年供需格局展望》的报告;杨勇作《新型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机遇及其挑战》的报告;四川省综合地质调查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付小方作《锂业新纪元:从资源博弈到产业变革》的报告;IRMA亚洲高级顾问王海林作《国际高标准如何助力中资企业出海》的报告;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宋璇作《盐湖锂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新技术及应用》的报告;白立雄作《固态电池及其正极材料发展与现状》的报告。报告内容从市场、技术、资源等维度层层递进,为锂产业从“资源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型提供了务实的方向指引。

会议得到了锂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也得到了雅保公司、雅化集团、当升科技、思特瑞锂业、盛新锂能、天宜锂业、国泰君安期货等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全力支持。来自国内外行业组织代表、国内外知名院所专家学者、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400余人参加会议。

11月24日,会议还特别设置了“君英汇”国泰君安期货锂电行情展望交流会。来自行业协会、期货研究所的专家,围绕锂盐现货市场格局现状及展望、2026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展望与政策研判、碳酸锂期货行情与储能行业展望等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解读,将风险防控意识融入业务全流程,助力锂电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