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十届国际(三亚)铝产业链绿色发展高峰论坛召开

2025年11月21日 9:36 19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共赴“铝”程新十年 开创绿色新未来

——2025第十届国际(三亚)铝产业链绿色发展高峰论坛召开

1

11月20日,由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和山东创新集团主办的2025第十届国际(三亚)铝产业链绿色发展高峰论坛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论坛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技术创新和国际协同等行业热点,致力于加强国内外交流,构建全球铝业命运共同体。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嘉宾参会,共同研讨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新路径,为铝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汇聚智慧与力量。

山东省副省长孙喜民,云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俊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孟宪东出席论坛并先后致辞。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徐显明出席论坛并作《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报告。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原会长陈全训,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原副会长、山东省铝业协会名誉会长文献军,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红河州委书记赵瑞君,文山州委副书记、州长马忠俊,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周踊,云南省能源局局长陈杰,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刘斯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德峰,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秘书长靳海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山东创新集团董事长崔立新,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伟光,伊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霍斌,山东华建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维光等出席论坛。

2
山东省副省长孙喜民致辞

孙喜民在致辞中指出,山东正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聚力推动铝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他强调,山东作为工业大省,铝产业基础雄厚,已形成全球最大的铝产业集聚区。当前,山东正以“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为引领,通过创新驱动、资源保障和主体培育三大关键举措,着力突破低碳节能冶炼等关键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培育链内上下游联动、链外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他表示,山东将聚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在鲁投资兴业创造良好条件,诚挚邀请海内外企业家走进“好客山东、好品山东”,积极参与山东铝产业发展,共同探寻合作机遇,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
云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俊民致辞

赵俊民在致辞中指出,云南正充分发挥绿色低碳、政策叠加和区位开放三大优势,加快建设“中国绿色铝谷”。他介绍,云南依托清洁能源占比高、碳排强度低的绿色优势,以及国家政策支持与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红利,已形成电解铝产能规模优势,产业链日趋完整。同时,云南借助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国际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绿色铝产业开拓更广阔市场。他表示,云南将坚持绿色发展方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绿色铝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与各方共创铝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4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孟宪东致辞

孟宪东在致辞中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及通辽市铝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绿色转型实践。他指出,内蒙古铝产业整体规模已挺进全国前列,通辽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铝产业核心区域,深入践行“双碳”目标,通过风光多能互补、绿电替代、超低排放改造等措施,持续提升绿色生产能力,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表示,内蒙古将积极借助本次论坛平台,学习先进经验,开展务实合作,与各界嘉宾共同探索铝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携手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5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致辞

张波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深刻变化,铝产业既面临需求增长的新机遇,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和国际贸易壁垒等挑战,在此背景下,唯有构建更具韧性的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方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他介绍,魏桥创业集团将紧扣“十五五”规划指引,围绕“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三大方向,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魏桥创业集团坚持数智化赋能,依托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重构生产经营体系;坚定绿色化转型,大力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与循环经济发展;推动融合化发展,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等领域,推动铝产业与多产业协同发展。面对新形势,张波希望行业同仁携手构建开放、协同、健康的产业发展生态,呼吁各方深化技术、标准、市场与国际合作,共同塑造可持续发展新动能,携手奔赴铝产业绿色发展的新征程。

6
山东创新集团董事长崔立新致辞

崔立新在致辞中回顾了论坛10年来的发展历程,向各级领导、合作伙伴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10年来,论坛始终秉持绿色发展初心,汇聚全球铝业智慧,有力推动了行业绿色转型与协同发展。产业链各方在国家部委的指导下,在山东、云南、内蒙古等地政府大力支持下,共同推动绿色铝产业体系从理念走向实践,为构建协同共赢的产业链生态提供了有益范例。他表示,创新集团在魏桥创业集团支持下,10年间营收从400亿元跃升至1300亿元,并正推动第二家上市公司落地,迈出国际化步伐。面向未来,创新集团将与行业伙伴深化合作,携手共进,共同开创中国铝工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7
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作主旨演讲

宋永祥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滨州市培育了全球最大铝产业集群,成为国家战略支持和山东重点布局的世界高端铝业基地的主阵地、核心区和先行区。滨州市持续向更“高”进发,推动滨州铝瞄准高端领域、锻造高端链条、培育高端产业,叫响“中国铝都、世界铝谷”的闪亮品牌;持续向更“新”进发,培强创新主体、建强创新平台、育强创新人才,燃旺新质生产力“燎原之势”;持续向更“绿”进发,深化能源赋“绿”、技术赋“绿”、集约赋“绿”,全力描绘“绿意盎然”的铝业高质量发展图景;持续向更“远”进发,树牢开放思维、构筑开放通道、建强开放载体,助力广大铝企在“走出去”中做大、做强、做久;持续向更“暖”进发,制定暖企政策、推出暖心服务,努力让广大企业家在滨州心安顺遂、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8
魏桥轻量化研究院院长张海发布科技成果

作为本次开幕式的重要环节,魏桥轻量化研究院院长张海现场发布了魏桥创业集团铝合金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本次系统性发布了5款关键新材料、4款绿色低碳合金材料、5个新增注册合金牌号及3项关键核心技术。一系列科技成果是魏桥在新型铝合金材料研发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未来将助力铝基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更广泛应用,进一步巩固魏桥创业集团在轻量化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引起了与会嘉宾的高度关注和热烈掌声。

9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作报告

在专题报告环节,范顺科作了题为《守正创新,擘画中国铝工业“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报告。他全面分析了我国铝工业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的显著成效,指出现代化铝产业体系已全面建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技术装备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绿色低碳发展加速推进,全球化布局不断拓展,产融结合持续深化,整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同时,他也深入剖析了行业面临的“四大挑战”:国内资源保障不足、对外贸易环境复杂、消费逐步趋顶以及铝加工领域竞争激烈;并指出“六大机遇”:自主创新赋能、绿色低碳转型、资源循环利用、新兴产业发展、双循环新格局以及国家政策支持。在此基础上,范顺科提出,“十五五”期间应着力从九大路径推动铝工业高质量发展,包括强化资源保障、发展特色材料、提升中间环节竞争力、深化绿色低碳转型、增强自主创新、拓展传统与新兴应用、严守安全环保底线、深化产融结合、加强行业自律等。他强调,铝行业仍大有可为,应坚定信心、科学谋划,推动中国铝工业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10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徐显明作专题报告

徐显明在专题报告中从国家治理和法治建设的高度出发,阐释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引发了热烈反响。

11

12

论坛期间举行了两场主题分论坛,在“铝产业发展论坛”上,来自能源、电解铝、证券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行业政策引领、“煤—新能源—电—铝”循环经济新模式、全球铝市场供需格局等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在“新能源汽车及轻量化论坛”上,多位嘉宾就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与趋势、智能网联技术、新材料应用等主题分享观点。两场分论坛内容丰富,既突出铝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宏观视野,又紧扣智能化、轻量化的技术趋势,为与会者奉上一场思想盛宴。

1

2

3

4

5

6

论坛开始前,与会领导还现场参观了解了魏桥新能源汽车板块212越野车、极石01、锐胜王牌MPV、信V80、雷驰汽车等新款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和轻量化汽车零部件、滑板底盘等优势产品。论坛期间,还将举办不同形式的商务洽谈、对接活动。

参加论坛的还有山东、云南、内蒙古等地的政府领导,有关行业协会的负责同志,铝产业链、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

7

8

作为铝产业领域一年一度的论坛,三亚铝产业链高峰论坛至今已走过十载春秋。本届论坛内容充实、亮点纷呈,从政策解读到技术发布,从项目洽谈到观点碰撞,全面展现了当前铝产业在绿色低碳、智能创新、协同共赢方面的最新趋势与成果。与会代表普遍认为,铝产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一方面,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可再生能源和循环再生铝的应用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新技术革命驱动下数字化、智能化深入赋能传统制造,铝材料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