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有色院4个项目获2025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2025年11月18日 7:50 118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近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公布了2025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获奖项目名单,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有色院”) 4个项目获奖。其中,“西藏巨龙铜业有限公司驱龙铜多金属矿10万吨日采选工程”获有色金属工业设计奖一等奖,“广西誉升锗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50kta(一期)锌直接浸出及综合回收锗工程”和“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炼厂炼锌渣绿色化升级改造项目”获有色金属工业设计奖二等奖,“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获有色金属工业设计奖三等奖。

该奖项是由民政部、中央社会工作部2025年审查发布的首批全国性社会组织评比表彰项目之一,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组织进行评选,也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全国性重要奖项。作为全国范围内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最高级别奖项,本次评选共分35个行业范围,涵盖工程勘察和建筑、市政、园林、石油化工、机械工业、电力工业、轻工工业、冶金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煤炭工业等奖项,由各工业行业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勘察设计同业协会负责推荐。

西藏巨龙铜业有限公司驱龙铜多金属矿10万吨/日采选工程,作为资源储量超30亿吨、铜金属量达2000万吨的世界级斑岩铜矿,该项目面临矿山海拔5500米以上高寒、缺氧的极端环境挑战,在全球范围内首创性地采用了沿地形起伏布置的高强度、高带速(ST7800,7m/s)下运胶带系统,大幅降低了碳排放与运营成本,实现了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该项目集成了全球尖端装备与智能化控制系统,整个采选系统为构建“无人化、少人化”的智能矿山奠定了坚实基础,极大地减少了高原恶劣环境下的人工操作,提升了本质安全水平。

广西誉升锗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50kt/a(一期)锌直接浸出及综合回收锗工程,作为全球首座处理单一高锗锌精矿的氧压浸出工程,在锗的提取工艺、综合回收率与核心装备水平上均达到国际领先,标志着我国在稀散金属高效冶炼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创新采用“低压还原控锗—中压强化浸出”等高效浸出工艺,成功攻克了高锗锌精矿中锗浸出率低的关键技术难题,通过优化全流程热量梯级回用系统有效解决了能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蒸汽消耗显著降低。在分离提纯环节,项目应用了自主研发的“选择性沉锗—锗精矿高效挥发—氯化蒸馏—盐酸再生”一体化技术,使锌粉、盐酸等主要物料单耗大幅下降,并实现了残酸中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该项目构建了从锌精矿到锌、锗、硫等高纯产品的全产业链绿色闭环体系。2024年,实现年产电锌5万吨、金属锗50吨、硫磺2万吨,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炼厂炼锌渣绿色化升级改造项目,渣处理能力每年近30万吨,是国内首次采用“搭配处理锌冶炼渣料的直接炼铅方法”的炼锌渣绿色化生产线,将氧压浸出炼锌渣等危废转化为一般固废,综合回收其中铜、铅、锌、银等有价金属。该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首创智慧铅电解、智能配料,推动行业智能制造升级;采用铅电解整体通风及酸雾净化等创新设计,实现全流程节能低碳、绿色环保;开展精细化设计和设计优化,为客户创造价值;设计与采购、施工等深度融合;全过程实行设备位号,确保设计标准化、规范化,为总承包设备采买工作提供了十分便利的分类、汇总条件。该项目投产后的生产实践表明其整体工程设计科学合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树立了炼锌渣绿色化协同处置的行业标杆,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

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首创锂云母熔盐置换焙烧技术,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工艺设备腐蚀严重、回转窑结圈及锂回收率低等重大技术难题,实现了锂云母提锂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创新开发了锂云母提锂浸出液中钾、钠回收技术,实现硫酸盐循环利用和锂、钠、钾等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研发了锂云母高纯碳酸锂综合生产技术,确保电池级碳酸锂产品品质;开发了碳化热解精制提纯方法,产出高纯碳酸锂产品;自主开发了连续除杂的反应装置、连续脱碳反应装置等装备,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其中,锂云母焙烧转晶率≥90%,总锂回收率81.52%,工艺能耗2988kgce/t碳酸锂,尾渣含Li2O<0.3%,可溶锂<0.02%,具有显著的社会效应和环境效益,技术成果对我国锂云母提锂项目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在“十四五”征程圆满收官之年,本次所获奖项既是对长沙有色院过往成就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十五五”新程的强劲激励。此次获评的先进典型项目将以标杆之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凝聚全员奋进合力,鼓舞全体员工以实干笃行续写新篇,为长沙有色院全面建成有色行业创新型领军企业不懈拼搏、勇攀高峰。

(谭翔天)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