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内卷” 攻坚克难 奋楫前行 2025广东(南海)铝加工产业技术大会召开
2025年11月17日 15:37 26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刘京青

破局“内卷”,以创新驱动行业新引擎。11月15日,由广东(南海)铝加工产业联盟和佛山市南海区铝型材行业协会主办的2025广东(南海)铝加工产业技术大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开幕,全球铝加工领域的精英翘楚齐聚一堂,共同探寻攻坚克难、奋楫前行的发展之路。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范顺科出席大会并作题为《转变观念 主动作为 再创铝挤压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主题报告,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区长王勇、副区长劳剑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德峰,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秘书长靳海明,佛山市南海区经济促进局局长梁耀智,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镇长仰国林出席开幕式。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范顺科作报告
范顺科在报告中全面解析我国铝挤压产业运行情况、发展特点、挑战机遇,并提出高质量发展路径。他指出,我国铝挤压产业规模全球领先,2024年产量达2330万吨,占全球76.7%,工业型材产量首超建筑型材,新能源汽车与光伏型材成核心增长点。自主创新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多项技术实现突破,2024年注册14个国内合金牌号,专利公开量达6001项,再生铝应用持续扩大。主流装备与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出口覆盖209个国家和地区,但出口占比仍有提升空间。产业呈现向下游深加工延伸、集群化与全球化布局并行、龙头企业引领的鲜明特点。
范顺科分析认为,行业面临多重挑战:人均铝消费进入峰值区间,建筑领域需求下滑;产能过剩导致产品同质化与“内卷式”竞争,加工费大幅下降;外贸形势复杂,贸易摩擦频发,碳关税等新型壁垒显现;安全生产、现金流及铝价波动等经营风险不容忽视。同时也存在政策支持、创新赋能、高水平出口及“新三样”与低空经济等新兴赛道带来的发展机遇。
范顺科建议,行业需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转变发展思路;巩固传统应用市场,拓展新兴消费领域,推进“以铝代钢”等材料替代;通过兼并重组、品牌建设、延长产业链实现转型升级;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聚焦材料、工艺与管理创新;把握出口机遇,优化全球布局,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强化行业自律,抵制恶性竞争;坚守安全生产底线,做好风险防控,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型。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区长王勇致辞
王勇在致辞中表示,南海铝材产业近年来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双重提升,形成了从研发、生产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为助力铝业高质量发展,南海区政府明确六大举措:一是抓好“两新两重”政策落实,以最强执行力推动装备及消费品以旧换新,为铝行业释放发展机遇;二是做强有色金属与再生金属交易两大平台,提升市场定价权,助力循环经济发展;三是用好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两类机构,强化研发支撑与成果转化;四是办好技术产业大会与营销博览会两大峰会,凝聚行业合力;五是支持铝型材产业协会与铝加工产业联盟壮大,发挥行业自律与服务职能;六是协调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只手”,以标准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保持区域核心竞争力。

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秘书长靳海明致辞
靳海明在致辞中指出,过去一年,我国铝挤压行业在变革中前行,正经历一场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效益的深度转型。一是产品结构深度调整。新能源汽车型材与光伏型材是核心驱动力。二是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2024年,我国出口铝挤压材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结构加速优化。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四是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绿电铝、再生铝使用比例持续加大,分布式光伏等清洁能源加速普及。
靳海明指出,广东作为铝挤压产业第一大省,产量占全国20%以上,汇聚众多龙头及骨干企业。广东南海铝加工产业联盟、佛山南海区铝型材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系全产业链商家与技术专家,通过各类行业交流活动,为全国铝挤压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突出。
在铝价高企、消费趋顶、贸易环境复杂等挑战面前,靳海明建议行业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聚焦关键材料技术攻关;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稳步提升出口规模;拓宽应用场景,在新赛道挖掘市场增长点;强化行业治理,防范各类风险,抵制恶性竞争,以新发展理念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总冠名单位、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志兵致辞
大会总冠名单位、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志兵在致辞中表示,坚美铝业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搭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拥有上千件专利,斩获首届有色金属加工行业优秀专利奖等多项荣誉。面对行业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等挑战,坚美倡议全行业从“卷”价格转向“卷”技术、“卷”价值,以技术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共促铝加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南海)铝加工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卢继延作报告
广东(南海)铝加工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卢继延作《2025年广东(南海)铝加工产业联盟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产业联盟过去一年紧扣“聚势蓄能 绿色转型 新质拓展”主题,推动会员企业在转型创新中突破,成果显著。
卢继延表示,产业联盟未来将以“摒弃‘内卷’,攻坚克难,奋楫前行”为主题,落实行业倡议,破解恶性竞争;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深化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加快氨燃料零碳燃烧技术落地,推进团体标准建设;搭建国际合作桥梁,成立企业“出海”及创新技术协调小组,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期间,还举行了颁奖仪式,对广东(南海)铝加工产业联盟第二届新增产业联盟理事会成员单位,专家委员会成员,新成立的联盟企业“出海”环境技术和3C、 汽车轻量化创新技术两个协调小组组长以及产业联盟第二届新增成员单位等进行了公布,并向相关单位、个人颁发了牌匾、证书、聘书。
同时,“2025年度铝加工十大优秀新人、十大技术标兵、十大管理标兵”“2025年度产业联盟先进工作者”等多位优秀个人,以及“2025年度积极贡献奖、突出贡献奖”,铝加工优秀品牌供应商、专精特新优秀企业等多个企业奖项也逐一揭晓,表彰了其在推动铝加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大会向2025年度企业论文贡献奖单位颁奖、公布了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名单,并向2025铝加网点赞品牌排行榜十强企业颁奖。
在技术专题报告环节,辽宁象屿铝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东辉、广东和胜工业铝材股份有限公司许栩达博士、德国菲特精密部件(上海)有限公司的总裁克劳斯•克尔斯、华中科技大学塑性成形及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索进平教授分别以《铝合金在深远海船舶领域的应用》《AI算法提升铝加工过程中FEM分析效率及准确性》《德国转台技术助力中国的铝加工及制造行业》《提高工模具钢寿命的理论和实践》为题作精彩报告。
大会还同期举行了“中国铝加工企业‘出海’与海外铝业状况探讨”“ 熔铸与新型合金”等六大主题技术分论坛及霍林郭勒市投资推介会,来自铝加工产业链、供应链各领域的60余名企业家、技术专家围绕行业新趋势、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及新挑战展开了深入地探讨与交流。


作为2025广东南海铝加工技术产业大会同期核心活动,展会板块吸引了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特别是多家智能装备研发、技术创新企业带来生产自动化、绿色节能等领域的新技术与新设备。多元展品矩阵丰富了大会内容,搭建起跨领域合作桥梁,助力产业链协同发展。
本次大会得到了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山西迎才物流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朗盾科技有限公司等、佛山市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等29家企业和单位的大力支持。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轻金属部主任莫欣达、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铝部主任卢建、佛山市南海区铝型材行业协会秘书长苏天杰,以及来自河南、中国香港、上海、江西、云南、贵州、湖北等全国多地铝业协会代表出席大会。同时,本次大会还汇聚了全球逾1000家铝加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超过2500位行业精英,共绘铝业发展新蓝图。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