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之光照亮强国新征程 勇当保障国家战略材料安全主力军——中色东方六十载科技报国、材料强国之路

2025年11月17日 10:53 14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521062
超高比容钽粉审定会

巍巍贺兰见证六十载峥嵘岁月,滔滔黄河奔流一甲子奋进华章。从响应国家“三线建设”伟大号召、扎根西北戈壁的冶金部905厂,到如今跻身世界钽铌行业三强、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科技企业,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色东方”)以产业报国为初心,以科技创新为利刃,走过一条与党和国家事业同频共振的光荣之路,一条坚持深化改革、聚焦科技创新的奋斗之路。中色东方用60年的坚守,在戈壁荒原上镌刻下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奋斗史诗。

戈壁铸剑 使命启航

1965年的春天,注定被载入中国钽铌铍工业的史册。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200多名干部、职工应“三线建设”需要,从繁华的首都来到巍巍贺兰山下的戈壁荒漠,为实现做强中国钽铌铍的梦想,开启了艰辛而又充满豪情的创业历程,一个稀有金属冶炼加工厂随之诞生。当时,该厂只有一个代号——905,这将成为中国钽铌铍工业破局的起点。

“当时哪有什么厂房,就是几排土坯房,晚上就着煤油灯画图纸,白天顶着风沙焊设备。”早已退休的老工程师回忆道:“当时,国外把钽铌铍材料卡得严,国家要加快建设,缺了材料可不行。我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就算在戈壁里,也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高性能稀有金属材料!”

没有现成的生产线,第一批开拓者就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他们在黄沙肆虐的恶劣环境中,在低矮昏暗的窑洞窝子里,在加工手段欠缺的艰难困苦前,怀揣着“科技创新、实业报国”的初心和使命,把国家钽铌铍事业扛在肩上,克服产业底子薄、基础差等“先天不足”,在很短时间里诞生了我国第一条钽铌湿法生产线、年产6吨钽粉的火法生产线,以及我国唯一一条铍生产线,彻底改变我国钽铌铍工业一穷二白的面貌,为打破技术封锁、实现自主可控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多次对钽、铌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快速提升了钽铌冶炼技术,产品填补我国相关领域多项空白。“这不是普通的金属,是咱国家的‘硬脊梁’啊!”905老职工说。

回望60年前,第一代905人背着行囊、告别家乡,聚焦钽铌铍等关键战略材料研发,在戈壁滩上搭起帐篷、点燃炉火,用双手创建出第一条生产线,为后续产业升级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与人才储备,把“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拓荒精神,深深地刻进了企业的血脉里。

技术引领 走向世界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政策转变,中色东方决定实施“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战略,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力量和设备优势,相继开发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逐步打开了国内市场。20世纪90年代初,欧美企业垄断全球钽铌市场,如果仅靠国内市场短兵相接抢饭吃,终究没有多大发展空间。905人毅然选择“走国际化之路”。中色东方领导带领技术人员出国考察,发现我方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应用水平有20年的差距。当考察人员向外国同行提出引进技术的请求时,对方表示:“我们绝不会在世界的东方培植一个自己的竞争对手。”

这样的冷遇让905人彻悟: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席之地。中色东方坚定地开启自主创新之路。以何季麟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自强不息,潜心钻研,优化钽粉生产工艺、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实施“超高比容钽粉”“中高压高比容钽粉”“钽电容器阳极引线用钽丝”3个国家级重点项目,突破了西方长达20年的技术封锁,成功实现中国钽粉、钽丝出口“零”的突破,彻底打开了世界市场的大门。

1992年11月,在第33届国际钽铌研究中心(TIC)年会上,中色东方被TIC接纳为正式成员;1997年,该公司作为国际钽铌研究中心中国唯一成员单位,成功承办了第38届国际钽铌会议,让“中国制造”享誉世界;1998年8月13日,在全国火炬计划10周年经验交流会上,905承担的第二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彩电配套用钽粉项目获国家科技部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随着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色东方成功当选国际钽铌研究中心亚洲执委,中国企业终于在全球稀有金属领域拥有了话语权。1999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钟声敲响,中色东方旗下东方钽业成功上市,募集资金如“活水”注入研发血脉,推动企业从“技术追随者”向“行业领跑者”加速蜕变。这一时期,中色东方还先后获评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从戈壁荒滩到现代化厂区,从手工操作到智能生产,变的是生产条件,不变的是“为国造材”的红色基因——这,是中色东方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改革破局 创新加速

2008年,对于中色东方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色东方正式加入中国有色集团大家庭,从地方国企升级为“国家队”中央企业成员,“产业报国”的使命有了更广阔的平台与更深远的战略支撑。在产业布局层面,该公司加速推动产业链延伸与横向拓展,钛材、超导腔等生产线相继顺利投产,产业结构实现全方位优化,核心竞争力初步凸显。科研创新领域同样硕果累累:国家钽铌材料工程技术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标志着该公司科研平台迈入国家级梯队;钽粉钽丝新生产线建成并投产,将钽粉年产能提升至550吨、细直径钽丝年产能达到100吨,凭借过硬品质,钽粉、钽丝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攀升至30%和50%,稳居行业前列。

从2016年起,中色东方将全面深化改革确立为驱动企业突破发展的“关键一招”,秉持“大胆干、坚决改、勇于试”的信念,凝聚全员力量攻坚克难,接连打出“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战略转型、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组合拳,以“赶考”的清醒和“补考”的担当推进改革落地。

在发展进程中,中色东方始终心无旁骛、砥砺前行,紧扣“聚焦钽铌铍,行业引领国家保障;发展新材料,创新驱动做优做强”的发展战略,深挖产业创新点,推进医用钽、增材制造用铌钛铝合金棒材、高纯钽靶用超高纯钽粉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集成,成功培育出新的利润增长点,有效破解各类“卡脖子”技术难题,先后荣获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重要奖项。

科创强基 再续辉煌

“十四五”以来,中色东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有色集团三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双轮驱动”,以高质量党建把舵定向,以科技创新突破技术壁垒,以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作为中国有色集团首批国家科改示范企业,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与“科改示范行动”,持续激活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经营业绩发生根本性变革、实现历史性突破,职工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厂容厂貌焕然一新。中色东方连续两次获评“科改示范行动标杆企业”,经营业绩连续3年刷新历史峰值,资源开拓实现从“破冰”到“突围”的关键跨越,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连续3年被评为“A级”,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色东方勇闯科技“无人区”,耐高温钽铌合金及抗氧化涂层核心部件再一次填补国内空白。构建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引擎,打造“2+5+N”多层次、立体化创新平台矩阵,研发平台的实体化建设成效逐步显现。积极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化与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及上下游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有力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创新要素高效流动,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和坚实保障。新增专利196项、标准60项、国家级科技奖项2项、国家级行业协会科技奖项7项、省部级科技奖项1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5项成果入选央企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收比重超过14%,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显著增强;西材院、金航钛业先后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东方钽业、西材院先后获批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东方智造获批国务院国资委启航企业。

在深化改革领域,中色东方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实施中长期激励和“三个不低于”政策包,构建了更为市场化、更具竞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革实践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基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案例”,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年度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正结出丰硕果实,改革红利更惠及每一位员工。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色东方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核心战略,创新推出科技人才发展系列举措,在“引才、选才、育才、用才、聚才”全链条上持续发力,联合东北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共同培养硕博人才,让一大批“战将良才”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人才队伍的层次结构实现质的跃升,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骨干、高技能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显著。多位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新时代青年先锋等称号,顶尖人才持续引领方向。现有人才结构呈现高层次、年轻化、专业化特点,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活力的战略人才力量正加速形成,成为驱动企业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引擎。

逐梦未来 再谱新章

面向未来,锚定“百亿”企业奋斗蓝图与打造成为“有行业重要影响力带动力的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研发创新高地、成为先进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目标再启新程,中色东方正从多维度发力:一方面,全力推进超导材料、可控核聚变材料、半导体材料等前沿领域研发,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集中力量打造钽铌铍及超导材料原创技术策源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坚持高质量推进“科改示范行动”,以继续保持“标杆”评价,切实当好中国有色集团保障国家战略材料安全、推动改革的“双排头兵”;另一方面,提速产业转型,坚持“走出去”战略,深化落实中国有色集团资源增储上产、科技赋能新材料专项行动,全面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支撑集团“三稀”金属产业布局,加快推动各产业向数字化、融合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进一步完善数智化转型发展规划,完成智慧运营中心和基础网络建设,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更多“东方力量”。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载春华秋实。从戈壁荒滩的“工业火种”,到全球行业的“中国标杆”;从技术封锁下的“突围者”,到国家战略的“支撑者”;从单一产业的“探索者”,到多领域协同的“引领者”——中色东方用60年的奋斗证明:唯有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需要,将初心使命刻进时代脉搏,才能在历史的长卷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篇章。站在新起点,中色东方这艘承载着60年荣光与梦想的航船,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活力,向着“世界一流”的目标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