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冲锋筑绿能 擘画铝业新篇章——沈阳院扎哈淖尔35万吨绿电铝项目建设纪实
2025年11月17日 10:23 11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铝 作者: 王楠 李鹏毅

扎哈淖尔35万吨绿电铝项目(扎铝二期)全景
初冬时节,北疆大地寒意渐浓,而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的扎哈淖尔产业园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由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院”)承揽的扎哈淖尔35万吨绿电铝项目(扎铝二期)现场,吊臂林立,焊花飞溅,1号脱硫塔项目最后一节筒体已顺利完成吊装;220kV铝新一线于11月11日顺利带电成功,各项数据正常,为核心系统投运奠定基础。
在这片被白雪覆盖的工地上,一场以“党员带头攻坚50天 全力保障12月20日通电节点”为主题的专项行动正全面展开,建设者们发扬攻坚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我国铝工业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引领 聚力攻坚
“距离12月20日电解槽通电目标仅剩50天,这是项目从建设转向投产的关键节点。”在动员大会上,项目部总经理管大军的话语铿锵有力。
作为国家电投集团在蒙东地区布局的“煤-新能源-电-铝”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扎哈淖尔35万吨绿电铝项目肩负着推动铝工业绿色转型的重任。
项目推进过程中,党员突击队的旗帜成为攻坚战标识。参建各方打破单位壁垒形成协同机制,通过挂图作战、工序穿插等科学组织手段,实现工程建设提速。在具体实施中,设备管控团队建立动态跟踪机制,每日更新关键设备进场状态;安全督导组实施风险分级管控,重点监控吊装作业、高空施工等高危环节。各参建单位通过优化施工时序、强化资源调配,确保一区电解槽筑炉工程等里程碑节点按期达成。
创新驱动 打造标杆
扎哈淖尔35万吨绿电铝项目是国家电投集团打造“源网荷储直供”新范式的标志性工程。沈阳院作为国内电解铝工程设计领域的“国家队”,在此次建设中充分展现技术创新实力:项目采用国际最先进的500千安系列预焙阳极电解槽技术,较传统工艺节能5%以上;自主研发的“烟气净化-脱硫一体化系统”使吨铝氟排放强度降至0.3公斤以下,二氧化硫排放降至0.3公斤以下的国际先进水平。
在净化区域施工现场,1号脱硫塔项目最后一节筒体的精准吊装,标志着4#净化区域脱硫塔主体结构施工任务全面收官。施工过程中,沈阳院团队充分展现了专业实力与责任担当:通过前期精准的方案研判、设备进场的周密协调,以及吊装作业时的精细操作与安全管控,全程高效衔接、无缝配合,在保障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如期兑现了关键节点目标。针对冬季施工难题,项目部采取倒排工期、清单化管控的方式,科学调配资源,为冬季连续施工提供了坚实保障。
央地协同 加速推进
扎哈淖尔35万吨绿电铝项目的快速推进,不仅是沈阳院技术实力的集中展现,更是央地合作、企地共赢的生动实践。项目自奠基以来,得到了通辽市委、市政府,扎鲁特旗政府及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的高度重视。地方政府成立专班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见效,沈阳院则抽调精兵强将组成项目管理团队,与各参建单位构建起“三级联动”攻坚体系:政府专班统筹协调、沈阳院技术领航、施工团队高效推进。
在这一协同机制的强力推动下,项目建设捷报频传:3月13日,首根电解槽预制柱精准就位;6月20日,首台电解槽成功吊装;11月6日,一区电解槽筑炉工程全部顺利完工……参建各方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方式,连续攻坚突破关键节点,全力保障2025年投产目标顺利实现。
绿色转型 赋能未来
根据规划,扎哈淖尔35万吨绿电铝项目将于2025年12月全面建成投产,2026年全面达产,投产后绿电占比将达80%,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20万吨,将为我国铝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该项目副指挥长赵冰洋表示:“项目不仅是践行‘双碳’目标的示范工程,更为全球铝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