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与重塑—— 十二冶造价中心的改革实践与价值跃升

2025年11月13日 14:41 73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矿建设   作者:

2025年,中色十二冶金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二冶”)以直管直控改革、“算账”工作要求为导向,聚焦极致经营目标,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开展造价体系系统性变革。从组织架构的重构到数据体系的搭建,从后台核算到一线经营的转变,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十二冶造价中心实现了从分散到集中、从被动核算到主动经营、从经验判断到数据驱动的进阶式发展,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组织重构,打破壁垒的“先手棋”。改革前,十二冶造价中心资源分散、专业力薄弱,市场报价难精准、项目管理难精益、工程结算难提速,直接制约着盈利能力提升。改革之初,十二冶将造价管理架构重塑作为破局关键,以人员整合为切入点,推行全公司造价人员统一统筹管理模式,一举击碎造价管理部门与分公司、分公司与分公司、项目与项目间的壁垒。

十二冶建立动态人才库,形成人才“蓄水池”,成员覆盖土建、安装、矿山等多个专业的造价工程师,标注每位工程师的专业特长、项目经验与可用时段。当接到紧急项目需求时,能根据项目规模、专业类型快速组价匹配团队,较以往单独分公司筹备效率提升几倍以上。

数据赋能,精准报价的“导航仪”。十二冶以数据建设为突破口,构建起多维度精准报价支持体系,让报价从“经验拍板”变为“数据支撑”。在数据收集端,十二冶造价中心搭建“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工作机制,横向联动市场营销、项目管理、专业公司等部门,纵向贯通业主、各项目部、分包商,织密价格信息网络。今年年初,十二冶造价中心已收录210家分供商信息,建成包含1663项材料设备的价格库;安排专人每月更新人、材、机价格及分包商报价等核心数据,确保数据与市场动态实时同步。

接到招标文件后,十二冶造价中心根据项目特性组建跨专业团队,通过限价平台调取区域价格数据,结合案例库开展多方案比对。依托这一模式,十二冶造价中心已助力公司成功开拓多个项目,报价前先查数据、再集体会审,显著提升报价精准度。十二冶造价中心起草了《造价人员专项激励方案》,将投标报价精准性、施工图预算及时性、项目材料计划准确性与人员激励挂钩,构建“数据+激励”的双驱动模式。

深耕项目,精益管理的“主战场”。为推动从“后台核算”到“一线经营”的转变,十二冶造价中心将工作重心全面前移,让造价人员成为项目经营的“贴身参谋”。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造价人员的身影贯穿始终。策划阶段,造价人员参与成本测算与方案比选,从源头把控投入;施工阶段,定期下沉现场,对照图纸核查施工工艺,跟踪变更签证,确保成本数据真实反映现场情况;结算阶段,提前梳理资料漏洞,及时补充完善,减少后期争议。

针对重大项目结算难题,十二冶造价中心创新推出“专班攻坚”模式,建立重点项目台账,对结算周期长、争议多的项目,专门成立专项小组驻点一线开展工作;制订《项目结算管理办法》,通过执行结算策划、签订《结算目标责任书》等,有效缩短了项目结算周期。

人才筑基,长远发展的“动力源”。十二冶将人才梯队建设作为战略任务,构建起“培训+传承+实践”的培养体系。在技能提升上,开展“分层分类”培训,针对新人,开设基础技能班,通过“师带徒”机制安排资深工程师一对一指导;针对骨干,推出“数字化升级”课程,涵盖广联达软件高阶应用、数字化成本管控等内容。同时,十二冶安排年轻员工参与重点项目攻坚,在实战中积累经验,鼓励员工参加行业竞赛与继续教育。这种系统化培养,让十二冶造价中心形成了“老中青”搭配合理的人才梯队,为核心业务开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未来,随着管理体系的持续完善,十二冶造价中心将继续以改革为起点,发挥专业特长,充分运用数字化,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