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专注照亮深埋地下的矿产——记江西省地质局生态大队地勘院主任工程师宋建平
2025年11月11日 15:40 106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地矿建设 作者: 徐辉
赣北的群山之间,昔日枝繁叶茂的景象日益褪色,但地质人的干劲仍如腾起的烈焰,照亮了深埋地下的矿产。
此时,江西省地质局生态大队地勘院主任工程师宋建平正和队员们一起蹲守在丛林中,时而察看钻孔岩芯状况,时而讨论下一步施工计划。
“岩芯的质量很关键,一定要保证取样的完整性和代表性。”“小刘,目前钻探到了一定深度,从取出的岩芯来看,有没有发现什么变化?”
作为一个平时话语不多的人,宋建平一到钻机平台立马变了个人。“一切都是工作需要。”他抓起岩芯,拿出放大镜贴近微凉的岩柱,仔细端详上面的颗粒纹理,说:“细节决定成败,不多看、不多问就会错失重要线索。”
在旁人眼里,宋建平没什么兴趣爱好,话也少,但“三句话离不开老本行”。
技术员杨志龙是宋建平的老搭档,他俩曾在赣州、上饶等地野外项目上共事。“他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据杨志龙介绍,地质填图时宋建平总是抢在前面开道。遇到露头岩体必定仔细观察,生怕漏掉一丝细节。
2024年7月,鄱阳县莲花山萤石矿勘查项目组进场作业,直到农历小年才回家。在莲花山的日子里,宋建平白天和大家一起出野外、守工地。夜晚埋头整理资料或者修改其他项目报告,忙起来经常凌晨才休息。
工作专注是宋建平一贯的表现。2010年7月,宋建平初入地质行业,职业生涯的第一站是吉水县川峰坳铁矿详查项目。在那里,最重最累的活他都会抢着干,并在基层实践中认真学习野外勘查要领,迅速融入项目中。为查明矿区铁矿分布特征,宋建平每天徒步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他仔细观察每一处岩石,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蕴含矿产资源的细微线索。正是这韧性,宋建平在野外填图中新发现铁矿体1条,促使矿区铁矿资源储量翻了一番。
2013年,宋建平主持寻乌县大湖坝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矿区地形陡峭,高差多在400米~500米之间,工作强度和难度都比较大。因前期异常查证结果不理想,艰苦的工作、辛勤的付出并未带来满意的回报。关键时刻,宋建平综合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决定从基础和细节做起,在矿区内进行1∶10000地质测量扫面。项目组从简单岩石分类到资料综合分析,对每一个细小的发现都不放过。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项目完成地质测量工作15.3平方千米,发现多处钨矿化点和一处萤石矿点。于是,又对萤石矿点进行探槽揭露和钻探控制,新发现优质矿体。这一意外收获,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地质找矿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江西省地质局生态大队地勘院副院长刘九金表示,当年他上学时老师曾严肃认真地告诫大家,地质人穷其一生能找到一座有价值的矿山就很了不起。“没想到宋建平的运气那么好,毕业没几年就找出了2座矿山。”刘九金笑着说。
在宋建平看来,自己的运气并没有那么好,这些年经历了不少磨炼,付出了数不清的汗水和心血,但也收获满满。他说:“很多事都在于细心与执着。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2019年,宋建平被派往缅甸八莫市负责推进项目建设。八莫铜矿项目上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白天断电,晚上供电仅3个小时。住的是简易工棚,中午时分热气穿透棚顶直压下来,里面的人真如热锅上的蚂蚁。不仅如此,矿区通信信号很差,周边矿体含有硫化物以致饮用水匮乏。
虽然条件艰苦,工作容不得停歇。在缅甸,宋建平依旧兢兢业业地开展工作,在分析以往资料和成矿条件的基础上,对矿区和外围开展补充调查。最终,在矿区内新发现锰矿体1条,在矿区外围发现铁矿体1条和多处砂金矿点。
2025年江西省“天工杯”地质勘查行业地质调查员(矿产地质方向)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选拔赛刚刚闭幕,“宋建平”这个名字顿时在该队传开。此前默默无闻的他,如今一跃成为全队瞩目的焦点。
不过,宋建平无暇沉浸在这份关注中,他依旧做好分内的事,一边心系他所负责的修水县东沅金锑多金属矿详查项目,一边为能在业务比拼的激烈浪潮中破浪前行而强化学习。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