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化组织微束分析技术委员会电子探针微量分析分技术委员会第31届年会在伦敦召开

2025年11月10日 11:17 69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2025年10月28日—30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微束分析技术委员会电子探针微量分析分技术委员会(ISO/TC 202/SC 2)第31届年度会议在英国伦敦举办。本次会议由该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色桂林院”)主导,秘书处现任主席朱景和、秘书韦志伟共同主持,来自全球相关国家的委员会代表及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电子探针微量分析国际标准。

朱景和在致辞中深入分析了当前电子探针技术标准的发展现状与行业需求。他指出,国际标准化组织微束分析技术委员会电子探针微量分析分技术委员会现有标准已全面覆盖定性、定量、面分析等通用技术领域,但随着全球行业对“精准化检测”“领域化应用”的需求持续提升,标准体系需进一步向细分场景延伸。基于此,他明确提出后续工作建议:聚焦地矿样品(如硫化物矿物)、材料样品(金属/钢铁微量元素、非金属材料杂质相)等重点领域,深耕电子探针定量检测方法制定。这一举措不仅能显著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国际可比性,更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即学即用”的技术方案,有效降低其应用研究成本、缩短技术发展周期,助力全球电子探针技术应用实现均衡发展。

韦志伟作秘书处年度工作报告,内容全面涵盖代表团参与情况、技术委员会新增P-成员国(Participating Menbers)情况、在研国际标准项目推进细节及上届会议决议执行成效等关键信息。

会上,来自中国的专家陈振宇、严春莲分别就两项新的标准提案作了详细介绍。这些工作旨在建立统一的国际技术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精准分析奠定基础。

会议期间,中色桂林院的代表与各方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展现了其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积极态度和重要贡献。下一步,中色桂林院将继续加强电子探针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建设,积极履行国际组织责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争取成为更多标准的研制者,不断提升在国际标准微束分析领域的影响力,为电子探针标准的制、修订提供有力的组织和技术保障,为中国有色集团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贡献桂林院智慧和力量。

作为我国首次提出组建的ISO技术机构,ISO/TC 202成立1991年,初始名称为“微束分析—电子探针”,每年定期举办年度会议,下设术语(SC 1)、电子探针(SC 2)、分析电镜(SC 3)、扫描电镜(SC 4)等多个技术领域分委员会,在全球微束分析标准化领域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其中,中色桂林院自1993年起便担任ISO/TC 202/SC 2秘书处单位,是全国最早提出承办此类国际标准化秘书处的单位之一,长期为该领域国际标准体系建设贡献中国力量。

(韦志伟)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