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重工携多领域创新成果亮相2025中国(郑州)重型机械装备展览会
2025年11月04日 14:8 22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地矿建设 作者: 李中重

展会现场
日前,2025中国(郑州)重型机械装备展览会在郑州中原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重工”)携绿色智慧矿山全流程解决方案、“中信微”操作系统等全系列明星机器人产品、超细超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等多领域最新研发成果集中亮相,全方位展示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能力和硬核制造实力。
中国重型机械协会理事长,中信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武汉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时值“十四五”收官之际,本届展会以“创新驱动·链动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创新引领,共筑产业生态,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条。在“十五五”的新征程中,中国重型机械将整体迈入全球中高端,向着“大国重器、世界共享”的目标继续前行,让我们携手打造绿色、智能、服务型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为世界提供“中国装备、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服务”的系统解决方案。
看点一:极大极重装备
展会上,中信重工重点推出的绿色智慧矿山全流程解决方案,整合了提升机、破碎机、矿用磨机、高压辊磨机、回转窑等矿山全流程的核心装备,形成了完整的高端智能装备产品矩阵。
在该产品矩阵中,中信重工矿物磨机和提升机凭借先进技术、卓越性能及可靠品质,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世界前三,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直径12.2米半自磨机与直径6.96×52米氧化球团窑回转窑,以超大规格和领先技术荣膺“世界之最”称号,进一步彰显了中信重工在“极大极重”装备研制领域的顶尖实力;全栈自研的矿山装备控制器,以高集成度、多功能实现和安全可控的特性,为矿山装备打造了自主可控的“智能大脑”与“强大神经”。
看点二:尽数尽智机器人产业
中信重工携全明星机器人产品阵容亮相,现场展出防爆轮式巡检机器人、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阿信”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双臂协作机器人、移动重载智能高空作业机器人系统、重载机械手、辅助安装机器人等十余款创新成果。同时,中信重工还重磅发布了矿山井下无人化解决方案与高层建筑消防行业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场景”深度融合,以科技之力破解“人不能近、人不能及、人不能为”的高危场景作业难题,全面诠释特种机器人领域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当前,中信重工正坚持“4+6+N”的机器人产业布局,聚焦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重点打造四大核心底座——“中信微”操作系统、“中信智”智能控制器、“中信能”高能效电池以及“感知-决策-执行”智能算法体系,构筑起具备高端竞争力的机器人“大、小脑”与“心脏”,为全系列产品的智能化、自主化提供坚实支撑。基于这一底座,中信重工已成功发展人形、四足、轮式、履带式、重载机械臂及低空飞行装备六大机器人平台,通过软硬件标准化、平台化的设计架构,灵活衍生出适应不同场景的多样化机器人产品,并在矿山、应急救援、石油化工、公共安全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全面覆盖“地下、地上、空中”等多维作业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阿信”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产品的代表,集成了中信重工自研操作系统、智能控制器、电池及核心算法,实现从底层系统、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全栈技术突破。
看点三:超细超纯新材料
在新材料领域,中信重工突破了高强钢、大型加氢反应器、高端水电不锈钢、核电高温气冷堆、船用曲轴锻件、高端耐磨等新材料技术。
本次展会上,中信重工携手中信集团兄弟单位中信机电、中信锦州金属等,带来了水电锻件、核电锻件、纳米级新能源材料、耐磨材料、特种金属等实物展品。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光伏、航空航天及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卓越的稳定性与功能性。中信重工突破二氧化钛20nm以下超细粒径和99%~99.97%超高纯度工艺极限,推出全新自清洁光伏玻璃产品。在技术指标上,中信重工自清洁光伏玻璃膜层铅笔硬度达5H等级,超过国家标准的3H等级,经橡皮循环擦拭30次无变化;水接触角均低于5°接近于0°,优于国家标准的小于10°。该自清洁光伏玻璃不仅能应用于光伏电站,有效减少灰尘遮挡造成的发电效率损失,还可拓展至高层建筑幕墙、轨道交通和汽车玻璃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提升设备整体运行效率与环境友好度。
当前,中信重工正瞄准超细超纯发展方向,继续拓展锑、锆、铬等多元材料的超纯制备技术,向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延伸,培育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超细超纯”新材料增长极,建设国内领先、世界前列的高端耐磨产业基地和特种金属产业基地,铸就国家工业强基的战略基石。
看点四:向新逐绿新能源装备
中信重工此次展出的5kW~50kW垂直轴风机产品,填补了微风发电领域空白,具有噪音低、占地面积小、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可高效利用城市园区、乡村等低风速区域风能资源。目前,中信重工50kW垂直轴风机在全国首个零碳智慧收费站——山东高速蓬莱收费站成功投用,助力该收费站建设成为交通领域绿色转型的创新样本。
除微风发电外,中信重工打造绿电平台和新能源生态体系,积极开展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源网荷储等业务。目前,中信重工承制的单桩、塔筒、吸力筒、导管架等设备,已服务于神泉、徐闻、青洲等多个风场;研制的高安全/超高压、超高倍率/宽温域电池和电源系统,已在多个领域实现工程化应用,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从产品到服务、从制造到“智造”,此次参展,中信重工充分展现了自身从“卖产品”向“卖方案”服务型制造企业的关键转型。凭借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势,中信重工正以技术创新朝着自主可控、智能引领、绿色低碳的产业链高端持续迈进,为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贡献更多中信重工力量和中信重工方案。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