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助力生产经营的路径分析

2025年11月03日 11:11 39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镍铅锌   作者:

当前,企业发展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职工思想也日益多元化。如何让思想政治工作从“虚功”变“实招”,真正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是很多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能凝聚职工共识、统一行动方向,也是企业应对风险挑战、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思想根基不牢,会导致职工理念偏差,阻碍经营落地见效;机制衔接不畅,易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发展脱节;文化浸润不足,会削弱企业凝聚力;平台支撑薄弱,则限制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笔者结合国有企业实际与职工需求,从强化政治引领等4个方面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的融合路径,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分析解决企业现存问题,推动职工思想与企业战略同频共振,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思想根基、提供坚实保障。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职工思想根基与生产经营是“根”与“干”的共生关系,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助力生产经营的“内在驱动力”。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企业需制订长期推进思想政治学习教育方案,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日常培训流程,让职工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生产经营工作把握方向、统一思想、凝聚认识、团结力量。二是加强行业特色价值导向引导。结合行业自身特点,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主题教育内容,将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助力企业生产经营目标落地实现。三是加强典型示范培育。筛选并培育“双优”标杆对象,搭建供职工交流分享的平台,借助榜样的带动作用,在企业内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与团队凝聚力。

创新工作机制,提升融合效能。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提升融合效果,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助力生产经营的重要保障。一是强化责任体系建设。搭建网络化责任框架,明确各级主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KPI考核体系,与绩效薪酬直接挂钩,推动各级人员主动承担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的同步规划、同步部署。二是强化资源整合。采用平台化运作模式,设立思想政治工作专项基金,组建专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打破部门间沟通壁垒,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三是及时响应职工诉求。建立全流程诉求处理机制,构建职工思想动态数据库,精准掌握职工实际需求,为职工提供针对性服务,通过提升职工满意度,营造稳定的内部环境,为生产经营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深化文化浸润,激活内生动力。企业文化工作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产经营提供价值引领、精神动力和行为准则。一是强化品牌矩阵建设。注重企业文化内容的可视化呈现,提炼企业文化核心要素,借助数字化、沉浸式技术打造VR展厅等展示场景,深化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并将这种认同转化为推动企业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二是强化文化塑造活动开展。定期组织文化活动,结合职工实际需求与企业发展目标,开展技能竞赛等特色活动。创新“业务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模式,在提升职工专业能力的同时,凝聚职工思想共识,促进企业核心经营指标提升。三是强化心理疏导。设立专门的心理疏导室,引入EAP(员工帮助计划)服务。针对不同岗位压力特征,为职工制订个性化疏导方案,有效降低职工焦虑情绪,减少安全生产风险。

构建融合平台,实现双向赋能。创新打造并用好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平台,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助力生产经营的有效载体。一是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推进智能化升级,运用“学习强国”、内部云课堂、移动学习APP等平台工具,结合职工岗位特性与学习偏好,构建个性化内容推送机制,确保思想政治内容精准触达。同时,创新二维码学习墙、短视频课程等形式,提升职工思想政治学习参与度与效果,推动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业务能力,增强职工理论素养与专业水平。二是突出实战导向。在重点项目、关键任务中设立“党员责任区”“攻关小组”,将思想政治目标拆解为生产、技术指标,引导党员职工发挥先锋作用,助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缩短项目周期,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项目建设互促共进。三是实施产教融合。深化外部协同,联合党校、高校共建思想政治实践基地与产学研平台,围绕企业需求设计思想政治研究课题与技术项目,在提升职工思想觉悟、专业能力的同时,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绿色转型,促进人才培养、技术突破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是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的关键路径。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创新工作机制、深化文化浸润、构建融合平台,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破解与生产经营脱节的问题,实现凝聚职工共识、激发企业活力、防控经营风险的协同效应。未来,国有企业需进一步探索数字化、场景化、精准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注入持久动力。

(作者单位:安徽铜陵有色金新铜业分公司)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