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镍钴镍冶炼厂青年“双子星”领航技术创新
2025年10月30日 10:50 13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张宏阳

工作现场
在金川镍钴镍冶炼厂的生产版图上,湿法与火法两大生产系统如驱动产业发展的双轮,承载着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近年来,一批青年才俊在这两条战线上崭露头角,他们以创新为刃、以实干为基,在精密设备与高温熔炉间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青春答卷。湿法精炼系统的任贇与火法冶炼系统的梁子杰犹如两颗闪耀的新星,用各自的突破与担当点缀着传统工业智能化转型的征途。
湿法攻坚:
让百斤电镍片“智能转身”
2021年,刚毕业的任贇踏入金川镍钴镍冶炼厂镍电解三车间,便以“最早来、最晚走”的拼劲扎进生产一线。他在休息时也捧着资料钻研,遇惑必向老师傅请教,力求当天问题、当天解决。这个肯吃苦、善钻研的年轻人,很快与湿法精炼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在以电解液为血脉、电解槽为阵地的湿法系统中,传统电镍出装作业长期依赖人工模式。“怎样才能让机器代替人工,提升作业效能?”这个带着锐气的问号,成了任贇技术革新的着眼点。
作为设备组最年轻的成员,任贇带着笔记本蹲守现场,跟着老师傅钻地沟、查线路,在沾满油污的图纸上勾勒出设备改造的初步设想。2022年,电镍出装机组智能化研发与应用项目启动,任贇主动请缨:“我琢磨着能不能引入机器视觉识别定位,配合机械臂抓取系统,实现无人化操作,说不定还能为行业同类工序智能化升级蹚出一条新路来。”
“他白天扎在槽边不挪窝,夜里办公室的灯亮到后半夜是常有的事。”同事杨栋说。300多页技术笔记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技术要点与学习心得。
2023年,首台智能化出装机组启动,现场掌声雷动。这项成果不仅拿下甘肃省冶金有色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金川集团年度技术改进奖一等奖,更让任贇珍视的是,试运行成功当天大家挤在设备旁拍的“全家福”:“每个零件都有我们所有人的印记。”
“一个人的创新走不远,唯有凝聚团队力量才能突破瓶颈。”深谙此理的任贇积极参加车间党支部组织的“创新创效”“青工大讲堂”“三年三有三度”等人才培养特色活动,主动参与各项技术创新,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问题,同时,上讲台交流技术创新与成长经验,在交流互鉴中成长成才。
当有人提出“镍始极片加工机组装备性能提升”设想时,他立刻投入研究。查资料、画图纸,在一次次论证与试验中打磨方案,那些在大讲堂里探讨过的工艺原理、分享过的试验技巧,都成了破解难题的钥匙。目前,这套镍始极片加工机组装备性能提升技术方案正有条不紊地在生产线上推进实施,从设备维护到流程优化,从新手答疑到骨干分享,让更多青年人在融合互促的氛围中汲取养分,共同成长。
已是设备组组长的任贇常说:“车间每台设备都是会说话的‘老师傅’,只要用心听,就能听到创新的声音……”
火法突破:
让闪速炉火焰“淬炼青春”
与湿法系统的精密细腻不同,火法系统的闪速炉车间生产节奏紧张而高效。28岁的梁子杰在这里用立足岗位创新创效诠释着青年技术骨干的担当。2021年,甘肃省列重大项目——闪速炉提升改造项目启动,他作为主力,带领技改团队挑起攻坚重担。
“每次看到闪速炉喷出的火焰由红变蓝,就像看到青春在燃烧。”梁子杰的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火焰颜色与氧气浓度、精矿粒度的对应关系,每一组数据都凝聚着对炉内反应的精准研判,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
2022年9月,该公司改造后的闪速炉如期达产,各项指标跃居国内同行前列,实现闪速熔炼工艺迭代升级,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梁子杰的创新脚步从未停歇,他随身携带的“问题记录本”上,记满了设备运行数据。“工艺参数每波动0.1,产品质量就可能出现大偏差。”这句他常挂在嘴边的话,现已成为该技术团队的共同准则。
“别看他年纪轻,带队伍真有一套。”班里的老师傅对这个年轻人称赞有加。梁子杰牵头成立了青年技术团队,精心构建“老带新、新促老”的传帮带机制,推动车间技术力量跨越式成长,已累计培养出5名能独当一面的骨干。
双轮驱动:
青春动能赋能产业升级
从电解槽旁的精准操控到闪速炉内的火焰调控,任贇与梁子杰的成长,恰是两大系统创新活力的生动缩影。如今,任贇团队研发的智能出装技术已在3个湿法车间推广;梁子杰主导的闪速炉优化方案正应用于日常生产。两位青年先锋虽身处不同岗位,却形成了“湿法提效、火法降耗”的协同效应,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初心永挚,薪火相传。任贇所在的湿法系统已形成5支青年创新团队,他们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推动镍冶炼厂从“经验型”向“数据型”,“单机自动化”向“系统智能化”跨越;梁子杰的技术攻关团队也成为闪速炉车间的“人才孵化器”,将一个个初入车间的新人锤炼成镍火法领域的“尖兵”。
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从来不是冰冷的机器替代,而是热血青年与时代同行的生动实践。在金川镍钴镍冶炼厂这片工业热土上,更多青年正追随任贇与梁子杰的脚步,让湿法精炼与火法冶炼两大系统在创新中同频共振,为中国镍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