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锂行业运行情况

2025年10月29日 14:36 116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行业统计   作者:

9月份,碳酸锂期货价格延续弱势震荡。前期价格大幅上涨,部分锂盐厂锁定了销售利润,带动锂辉石需求旺盛,抵消了江西地区锂云母停产带来的影响。四川超越江西,成为锂盐产量排名第一的区域。在需求端,新能源汽车产销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

锂产品价格

9月份,国内碳酸锂价格呈弱势震荡走势。其中,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月初的77000元/吨下降至月末的73000元/吨,降幅为5.2%;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从月初的75300元/吨下降至月末的71300元/吨,降幅为5.3%;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从月初的75560元/吨下降至月末的72800元/吨,降幅为3.7%,月末期现价差为1500元/吨。

9月份,国内氢氧化锂价格下降。氢氧化锂价格从月初的74500元/吨下降至月末的74000元/吨,降幅为2%。

市场成交方面,9月份,碳酸锂期货日均成交量为67.8万手,较8月份下降37.5万手;日均持仓量为74.8万手,较8月份下降4.5万手,市场交易活跃度下降。

9月份,碳酸锂期货价格延续弱势震荡,主力合约在7.3万元/吨附近窄幅波动。前期价格大幅上涨,部分锂盐厂锁定了销售利润,带动锂辉石需求旺盛,抵消了江西地区锂云母停产带来的影响。

520241 (1)
图1  9月碳酸锂期现价格(元/吨)

520241 (2)
图2  9月氢氧化锂价格(元/吨)

520241 (3)
图3  近1年碳酸锂期货月度日均成交量和持仓量(手)

锂产品供应

供应端,9月份,碳酸锂产量小幅下降,氢氧化锂产量回升。受宁德时代旗下枧下窝锂矿停产影响,以锂云母为原料的碳酸锂产量下降。四川超越江西,成为国内锂盐产量排名第一的区域。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9月份,全国碳酸锂产量约6.3万吨,环比下降2.5%;全国氢氧化锂产量约3.4万吨,环比上升10.5%。全国锂盐产量折合碳酸锂当量(LCE)约9.4万吨,环比上升1.4%。

锂盐产量区域集中度较高,9月份,我国碳酸锂产量主要集中在四川、江西、青海,产量分别为1.8万吨、1.7万吨、1万吨;氢氧化锂产量主要集中在四川、江西,产量分别为1.5万吨、1.2万吨。

表1  2025年9月我国锂盐产量(万吨)
520242
数据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

520241 (4)
图4  9月各省(区域)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产量(吨)

锂产品进出口

9月份,我国进口锂精矿环比增长,进口碳酸锂与出口氢氧化锂环比增长。

进口方面,9月份,我国进口锂精矿71.1万吨,环比增长14.7%。其中,进口量前三的国家分别为澳大利亚、尼日利亚、津巴布韦。9月份,澳大利亚进口锂精矿环比增长64.1%。进口锂矿价格回升,进口价格环比月均下降约8%。

520241 (5)
图5  1—9月我国锂精矿进口主要国家(吨)

9月份,我国进口碳酸锂2万吨,环比下降10.3%;进口均价6.1万元/吨,环比基本持平。其中,从智利进口碳酸锂约1.1万吨,占比约为55%。

520241 (6)
图6  我国碳酸锂进口量(吨)及主要进口国占比(%)

出口方面,9月份,我国出口氢氧化锂0.7万吨,主要出口国家为韩国与日本。氢氧化锂出口均价为7.7万元/吨,环比上涨1.6%。

图 7  我国氢氧化锂出口量(吨)及主要出口国占比(%)
520241 (7)

表2  2025年9月锂产品进出口量(吨)
520243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锂产品需求

需求端,9月份,电池与新能源车产销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动力电池产量及装车量继续上涨,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环比、同比“双增长”,呈快速增长态势。

(一)电池

产量方面,9月份,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51.2GWh,环比增长8.3%,同比增长35.4%。

销量方面,9月份,我国动力和其

他电池销量为146.5GWh,环比增长9%,同比增长42.2%。

出口方面,9月份,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26.7GWh,环比增长18.2%,同比增长28.3%。

装车量方面,9月份,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76GWh,环比增长21.6%,同比增长39.5%。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13.8GWh,占总装车量的18.2%,环比增长26.5%,同比增长5.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62.2GWh,占总装车量的81.8%,环比增长20.5%,同比增长50.4%。

520241 (8)
图8  近1年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产量(兆瓦时)

(二)新能源汽车

9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1.7万辆和16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7%和24.6%。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9.7%。

出口方面,9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22.2万辆,环比下降0.9%,同比增长1倍。

行业热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

《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提出主要目标,2025—2026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经济效益保持向好态势,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铜、铝、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在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方面,《工作方案》提到,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铜、铝、锂、镍、钴、锡等资源调查与勘探,形成一批找矿新成果。完善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方式,科学有序投放矿业权。支持低品位、共伴生、难选冶资源绿色高效采选冶技术及装备攻关,提高资源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强化废铜、废铝等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以及废旧动力电池、废旧光伏组件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

为避免产能重复建设、提高产能利用率,《工作方案》明确,有序推进项目建设。通过设立绿色通道等方式,依法依规加快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核准、备案、节能审查、环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等进程。科学合理布局氧化铝、铜冶炼、碳酸锂等项目,提高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在推动绿色化升级方面,《工作方案》提出,规范开展赤泥、锂渣、高铝粉煤灰等大宗固废的安全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建成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建设一批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推进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开展绿电铝等低碳产品评价,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工作方案》指出,要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制定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标准,实施有色金属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标准,完善数据管理标准体系。积极参与锂、稀土、镁等行业国际标准制定。

在推动大宗金属消费升级方面,《工作方案》提到,支持上下游企业通过签订长期采购协议等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担原料价格波动风险,合力维护供应链畅通稳定。

在稳定外贸与国际合作方面,《工作方案》提出要深化开放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指导和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国外不合理贸易限制措施,引导高端新材料及制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合规出口。优化矿产国际合作模式,支持有色金属企业与国外矿企、运输企业签订长期采购协议。支持符合要求的电池黑粉再生资源进口。稳步推进境外有色金属项目建设,支持与周边国家合作建设有色金属境外经贸合作区,引导产品与成套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等协同走出去。

《工作方案》提出3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细化落实稳增长目标任务,制定完善政策配套措施。重点企业要把稳增长、促转型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行业协会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及时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和提出对策建议。二是加强政策支持。统筹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有色金属资源开发、高端材料攻关、节能减污降碳、数字化改造等。适时丰富重要有色金属期货交易品种和金融衍生品种。实施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三是加强监测调度。加强重点地区、龙头企业、重大项目运行监测,定期组织召开行业运行分析会,发布行业景气指数和运行报告,引导行业预期,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运行中苗头性、潜在性、倾向性问题,适时开展稳增长效果评估。完善重点产品产能预警机制,加强对产品供需变化、价格波动、社会库存、产能利用率、在建产能等跟踪监测,引导企业理性投资。

《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

9月22日,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有效保障高效智能能源勘探开发、低碳高效能量转换、低成本高可靠能源存储、高效稳定能源输送等战略任务,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指导意见》部署了6个部分共13项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一是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二是提升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三是推动能源存储装备规模化应用,四是加强能源输送装备技术攻关,五是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六是促进能源装备绿色高端发展。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布

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技术创新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多元储能体系初步建成,形成统筹全局、多元互补、高效运营的整体格局,为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各类技术路线及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培育一批试点应用项目,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两部门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2025—202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

《方案》明确,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深入落实《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等文件,强化与投资、金融、安全等政策联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加快研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支持协会商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加强重点行业监测预警和风险提示,有序调整产业规模。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