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致远 向“新”而行——东轻全效赋能“质量强企”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2025年10月16日 11:7 19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作者:

519731
轧制工人正在用仪器检验铝合金板带厂表面质量

今年以来,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轻”)锚定“质量强企”战略,坚持以创新驱动破局工艺难点、以精益管理筑牢过程防线、以文化浸润凝聚内生动能,全方位推动自身质量控制能力与管理水平的长效升级,不断擦亮“中国一铝”银色品牌,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锻造强劲引擎。

创新攻坚

疏浚提质“源头水”

“质量强企”关键在创新。发力核心问题攻关,东轻以工艺技术革新精准突破现场制约瓶颈,让提质活水充分涌流。

肩负国家重点工程配套铝合金材料保供任务,东轻特材的“精品”之路从工艺制度创新起步。“从二季度起,我们深度聚焦用户需求,在统筹设备与产品匹配度、严格控制关键指标的基础上,对重点产品实行了全流程的工序步骤压缩与工艺优化升级,最大程度减少了生产线上的质量失控环节,也避免了物料在频繁周转中可能造成的损伤。”东轻特材副总经理于峰介绍。同时,面向高精尖挤压材性能、尺寸及截面控制等质量重点和难点,东轻特材技术团队自主研发出“阶梯模具挤压”“分段控速挤压”等专有特殊工艺,并利用跨设备的工艺移植与参数优化,进一步解决了长期多发的材料组织问题。截至目前,东轻相关国家重点产品成品率提升约18个百分点,新工艺经成熟固化后,现已作为范本推广至同类产品。

创新驱动同样为东轻高端民品铝合金的质量改进带来澎湃动能。在东轻中厚板厂,精整工序“拉伸钳口优化”项目面向不同规格板材,精确设定最佳钳口压缩量,钳口长度成功缩减1/3以上,废品损失大幅下降;热轧工序“立辊辊边工艺”通过精细化调整轧制下压参数,显著改善了板材边部组织的均匀性,不但取得国家专利授权,部分板材探伤成品率较以往一举跃升超50%。

精益改善

筑牢全线“防火墙”

“当前,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已进入‘纳米时代’,这注定是一场硬仗。对此,我们必须树立精益改善思维,把控好每一个生产细节,用无可挑剔的‘零缺陷’品质,切实赢得用户的认可与信任。”在东轻板带厂生产现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一级技师毕苍兆表示。

全面落实投产前技术交底、制订宣贯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升级智能系统采集工艺参数、设置“技术质量岗”每日监管全覆盖、构建质量追溯精益体系……从铝合金坯料成分控制到包装出厂环节,东轻各生产单位全程“系统布防”,将“精益求精”理念穿透至岗位一线,全力确保现场工艺执行到位、工序质量稳定受控。针对关键产品,东轻技术团队主动加码,采用高于国家标准的内控标准进行验收,并积极对标行业先进,重点消除因工序交叉及设备、人为等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近期数据显示,东轻新能源领域主导产品成品率提高约2个百分点,板带厂无规律辊痕等质量缺陷降至0.5%以内,重点产品一次保供率稳步攀升。

将精益融入“精品制造”,东轻质量管理模式正从“经验判断”加速向“数据引领、预防为主”转型。“通过规范实验检测方法、细化技术参数指标,我们在生产线上建立起一套可量化的工序质量管理标准。”东轻熔铸厂区域工程师李海仙说:“具体的数据让质量评价更为客观准确。这既能明确产品优化的后续方向,也为未来的新品开发积累了大量参考经验。”

文化凝心

厚培发展“精气神”

“质量强企”离不开文化力量的柔性支撑。厚培发展“精气神”,东轻坚持文化引领,将“质量第一”的管理实践深刻内化为全员的行动自觉与价值认同,不断推动企业行稳致远。

围绕“创新提质、精益增效”的质量月主题,东轻积极策划了一系列文化活动。“我的质量观”故事分享以职工亲身经历传递了对筑牢质量防线的理解;“红箱子行动”则广纳“金点子”,充分激发起广大员工的质量主人翁意识。结合“质量寄语”、质量缺陷警示展等活动,质量文化在东轻内部变得可见有感,“人人重视质量、人人追求卓越”的良好生态正逐渐形成。

让一线职工“唱主角”,东轻持续夯实质量文化的群众基础。以QC小组活动为抓手,东轻人立足生产实际选题攻关,今年3项优秀成果在上级单位选拔赛中获得表彰。中厚板厂“创新求强”QC小组通过优化轧制工艺,成功将板材波浪废品率降低0.21个百分点,该项目荣获黑龙江省QC成果二等奖,成为全员参与质量创新的生动典范。

做实“学考结合”,东轻进一步促进提质增效“入脑入心”。依托“学习大讲堂”“班前小课堂”及线上线下各类答题竞赛,东轻着力构建系统化的质量培训体系,聚焦操作规程、检验标准、精益工具等实用内容,全级次靶向施教,推动干部员工质量意识从“要我提升”转变为“我要提升”,使创新、精益、卓越的质量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