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政治与市场的双重特性 做好混改国企青年思想教育

2025年10月13日 10:31 39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有稀土   作者:

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以下简称“混改国企”)的青年员工思政教育,需立足“国有属性”的政治底色与“混合所有制”的市场特性,既要坚守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又要适配青年员工的认知规律和企业经营发展需求。其具体可从政治引领、价值融合、载体创新、机制保障四个核心维度切入,形成“思想有高度、内容有温度、形式有活力、效果有保障”的教育体系。

锚定“政治引领”

混改国企的本质是“国有控股”,青年员工思政教育首要任务是强化政治认同,确保企业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同频。为此,首先要避免出现“重业务轻思想”“重市场轻政治”的倾向,将政治引领融入教育全流程。一是聚焦核心理论的“精准滴灌”。针对青年员工“碎片化学习”“重实用轻抽象”的特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企业能感知、青年能理解”的内容。二是聚焦理论的实际应用。譬如结合企业参与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科技创新攻关等实践,编写专属于青年员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手册,用“项目故事”解读“国家战略”,用“岗位贡献”诠释“初心使命”。亦可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金句青年说”活动,鼓励青年员工结合岗位职责分享对“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等论述的理解,让理论学习从“被动听”变为“主动讲”。

推动“价值融合”

一方面,要在“企业使命”中锚定青年价值。将思政教育与企业核心业务、战略任务相结合,让青年在“干事创业”中感受个人价值。譬如围绕公司的战略性新兴布局,开展“青年科创先锋行动”,将“思政学习”与“技术攻关”结合,设立“党员先锋岗”“青年突击队”,鼓励青年围绕“卡脖子”技术难题攻关,同步学习“科技强国”相关论述,让青年从实际工作体会“个人研发成果”与“国家产业安全”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要在青年员工的“职业成长”中融入思政要求。青年员工最关心“个人发展”,要把思政表现与职业晋升、培训机会、评优评先挂钩,建立“青年员工思政表现评价体系”,将“政治学习参与度”“岗位责任履行”“团队协作意识”等纳入考核,让“思想进步”成为青年成长的“加分项”,传递企业价值观和国企责任。

创新“载体形式”

混改国企青年员工多为“Z世代”,相较于传统“开会念文件”“集中听报告”的模式,更习惯数字化、互动化、场景化的学习。混改国企政工部门要树立“数字化”思维,着力打造“现代化”思政阵地利用好企业内网、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青年高频接触的渠道,构建“线上思政生态圈”。如开发“青年思政学习小程序”,设置“理论闯关”“岗位故事”等方式,将学习数据纳入个人思政考核,提升参与感。也可制作“微党课”“思政动漫”等轻量内容,用青年熟悉的“网络热词”“视觉语言”降低理解门槛,减少“说教感”。

健全“机制保障”

做好青年员工思政工作,首先要构建“党委主导、多部门协同”的责任体系。明确企业党委对青年思政教育的“主体责任”,纳入党委年度工作要点、党建考核指标,定期研究青年思想动态。要打破“党建部门单打独斗”的现状,推动人力资源部、工会、团委、业务部门形成协同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和考核标准。其次,也要保障“资源投入”与“效果评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条件允许时,可以设立青年思政教育专项经费,用于阵地建设、师资培养、激励表彰等工作。在效果评估时,应建立“过程+结果”双维度评估体系,过程评估关注青年参与度,结果评估关注思想变化和实际表现,并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避免“形式主义”。

言而总之,混改国企的青年员工思政教育,关键在于把握“国有属性”与“混合特质”的平衡、“思想引领”与“青年需求”的契合、“传统优势”与“创新形式”的融合。通过以上4个维度的实践,既能确保青年员工坚定政治方向,又能激发其在混改企业中的创新活力和责任感,最终实现“青年成长”与“企业发展”“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