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铜集团银珠山尾矿选铁记
2025年09月23日 10:56 22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曹文革
工作现场
凌晨五点半的银珠山,山风还裹着秋凉,江铜集团银珠山矿选矿车间早已灯火通明。车间主任周建平手持巡检本,轻声穿梭在设备之间。自尾矿选铁项目启动以来,他的作息就与车间运转同步了起来。
“危工昨晚又熬到半夜,说磁选参数有新发现。”副主任刘松迎上来,两人快步走向实验室。实验室内,技术员危志华趴在桌前,面前是一沓厚厚的试验数据:“原矿选铁虽能出铁,但铅锌损失率达到12%,主矿效益不能丢。”他嗓音沙哑地说道。周建平翻阅数据,目光在“锌尾选铁”一栏停下:“下午召集磨浮大班开现场会,听听一线同志们的意见。”
车间里,机器轰鸣未歇。磨浮大班班长刘明扯着磨损的矿样袋说:“我跟黄林波、唐枫他们盯了3天原矿流程,尾矿中的铁要是能提出来,每吨能多赚20块钱,但当前铁精矿中铅锌含量偏高,效率不够。”副班长黄林波补充道:“锌尾铁含量连续一周超过10%,流程若能打通,肯定可行。”
“锌尾选铁”由此成为银珠山的主攻方向。然而,试生产阶段,难题接踵而至。一天清晨,宋鹏发现磁选机溢浆,铁粗选的矿浆满地。周建平与刘松迅速赶到,只见刘明带着胡佳平、吴文根正往桶里铲矿浆,清理现场。
“给矿泵转速太快,磁选机处理跟不上。”刘松蹲在机器旁仔细察看,“得开孔,增大通过量,再调磁偏角。”周建平当即拍板:“刘明,你带黄林波、唐枫三班倒,盯着泵速;宋鹏,你跟维修组一起开孔,务必今天解决!”
那段时间,车间灯火常明。唐枫夜班守候磁选机,每10分钟记录一次转速;电焊技师余霖专注开孔,手套被火星灼穿也浑然不觉;黄林波反复调试磁偏角,每次调整都要等半小时看效果,直至凌晨3点才解决溢浆问题。
刚克服溢浆,铁精矿输送管道又发生堵塞。经验丰富的吴文根建议在弯道处加设高压冲洗水;年轻员工刘骁帅主动请缨,爬上2米多高的管道安装喷头,双手磨破仍坚持完成任务;紧接着,磁滚筒冲洗水管频繁脱落,胡佳平带领团队更换全部波纹管,并加强接口密封,杜绝隐患。
脱水环节成为最后一道难关。初期铁精矿含水率高,影响运输和销售。周建平正发愁时,刘明提出人工压实的“土办法”。于是,车间员工轮流上阵,手持压实板在矿池中作业,汗水浸透工装,却无人喊累。黄林波、胡佳平紧随其后,两人一组换着来。吴文根年纪大了,一边递水、递毛巾,一边给年轻小伙鼓劲:“加油!我们这是在‘变废为宝’!”
当第一车含水率达标铁精矿成功运出时,车间沸腾了。周建平望着远去的车辆感慨:“这些夜没有白熬。”刘明与班组成员相拥而庆,宋鹏、胡佳平等年轻人也兴奋地讨论着下一步计划。晨光透过窗户,照亮每一张沾满矿粉却写满自豪的脸。
如今,银珠山尾矿中的铁资源已实现高效回收。每当谈及该项目,周建平总是强调:“从刘明、黄林波到吴文根、刘骁帅,每个人都把项目当作自己的事。不怕熬夜、不怕受累,这才是真正的‘点石成金’。”
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矿山人用坚守和汗水书写的资源综合利用新篇章。经过数月的攻关,银珠山团队成功实现从尾矿中稳定回收铁精矿,品位达到46%,预计半年可增收100余万元。该项目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探索出了可持续的开发新模式,为同类矿山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银珠山的创新实践,正伴随着机器的轰鸣,持续传递着“吃干榨尽”的矿山智慧。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