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高质量供给 中国有研共性技术研究院成立
2025年09月18日 15:9 18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张弦 刘京青
9月17日,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性技术研究院成立暨有色金属行业共性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强化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的部署要求,正式揭牌成立中国有研共性技术研究院。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局长方磊,中国有研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晓晨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刘炯天作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屠海令、黄小卫,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黄瑜,科学技术部五司二处处长孙权,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崔智生,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李克纯,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少明,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兴权,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范巍,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海北,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总经理刘万超,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与信息化部总经理谢卫军,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忠良,云南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利民,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徐海龙,江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杨斌,昆明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潘学军等参加本次会议。中国有研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艾磊主持会议。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致辞
葛红林对中国有研共性技术研究院成立表示祝贺,对中国有研成立70余年来始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国防军工,服务国民经济和行业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肯定。他指出,中国有研不断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了创新发展新态势、新格局。此次共性技术研究院的成立,是国家科技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赋予中国有研的光荣使命,突破有色金属新材料关键共性技术,包括被卡脖子的行业技术,不仅将整体提升有色金属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将整体保障我国战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他提出4点期盼,一是勇攀高峰,不断攻克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聚焦战略性结构材料、稀土新材料、智能传感与先进功能材料、高品质原材料、新材料表征评价等关键领域,不断突破重大共性技术攻关,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根基;二是勇担使命,支撑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三是开放创新,释放协同创新的集聚效应。加快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突破体制机制和门户壁垒,联合集聚创新资源,全面提升体系化攻坚合力,加快构建有色金属行业的协同创新生态;四是深化变革,大力提升行业创新效能。勇于探索符合重大共性技术攻关规律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积极拓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行业研发和生产中的深度应用,提升行业数智化水平。通过机制创新与模式变革,不断提升行业整体创新效能。
方磊表示,转制院所要深刻认识高质量组建行业共性技术研究院的重要意义,加快提升创新体系能力、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和新兴产业培育能力,并对共性技术研究院提出期望。
中国有研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晓晨致辞
赵晓晨表示,共性技术研究院的成立是中国有研践行“国之大者”、履行“托底、引领、赋能”三大核心功能的重要抓手。下一步,中国有研将以成立共性技术研究院为契机,携手行业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形成“分可独立作战、合可聚力攻坚”的协同创新生态;加快突破一批原创性、前沿性、颠覆性共性技术,产出一批重大成果并依托重大任务培养一批科技人才;加速科技成果应用示范与转化推广,形成“突破一项、升级一类、带动一片”的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效应;推动共性技术研究院建设真正做到满足国家所需、回应行业所盼、引领未来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作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刘炯天作主旨报告
会上,举行了中国有研共性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发布了一批有色金属重大共性技术成果,为共性技术领域总师、青年总师颁发了聘书,中国有研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毛昌辉介绍了共性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
中铝集团、中国五矿集团、中国有色集团、中国稀土集团、矿冶集团、金川集团、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江铜集团、贵金属集团、广西华锡集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单位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