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写】笃行不怠锻匠心——记洛阳钼业矿山公司采矿车间钳工班班长刘占备

2025年09月16日 10:51 22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有稀土   作者:

弧光闪烁,火星飞溅。在洛阳钼业矿山公司巨大的电铲、牙轮钻机旁,总能看到一个专注的身影——采矿车间钳工班班长刘占备。

从青涩学徒到技术骨干,再到独当一面的“技术大拿”,近四十载寒来暑往,这位老师傅手中的工具,早已不只是冰冷的钢铁,而是他淬炼匠心的刻刀。他以一身过硬的本领,诠释着“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钻研创新、忠诚务实”的深刻内涵,在平凡的岗位上镌刻下不平凡的印记。他将“责任、敬业、节约、创新”融入血液,把青春与智慧默默奉献给了沸腾的矿山。

“不但会干,而且会想。”这是刘占备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面对设备故障,他从不满足于简单的“修好”,而是化身设备的“诊疗专家”。每次接到任务,他总要深究故障根源,反复推演,制订出几套维修方案。最终敲定的,往往是最省时、最便捷、最节约的“最优解”,让设备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寒来暑往,他带领钳工班的兄弟们,解决了数不清的“疑难杂症”,一次次“啃下”了艰巨的维修“硬骨头”,为车间的稳定生产和降本增效立下汗马功劳。

“一个企业的壮大,靠的是广大员工坚定的责任心、爱岗敬业的精神、强烈的节约创新意识。”刘占备深谙此理。他视规范为生命线,“不达标就重来”是他的铁律。在日常工作中,他精打细算,对一颗螺丝钉、一根焊条、一团棉纱都斤斤计较,杜绝任何形式的浪费。这份刻在骨子里的节约和创新意识,结出了累累硕果。

电铲铲斗后臂提梁是一个容易被磨损的部件,他经过反复琢磨,潜心设计改造方案,成功将铲斗寿命延长了一倍以上;面对焊接齿条易脱落的问题,他发明的专用压焊工具,让焊接牢固无缝,彻底告别故障;电铲铲斗加固,过去需耗费大量昂贵的不锈钢焊条,他反复试验,创新采用“普通焊条打底+不锈钢焊条镀耐磨层”的焊接工艺,不仅延长了铲斗寿命,单台铲斗平均节省不锈钢焊条近百公斤;牙轮钻机风帽极易磨损,他的革新方案解决了顽疾,并被生产厂家技术部门采纳推广;他主导改进的KY310钻机钻杆架锁紧装置和KY250钻机回转小车三瓣卡紧固定装置等10余个攻关项目,效果显著,被公司评为创新项目奖。多年来,他带领班组承担大型设备大中修10余台次,制作、修复关键部件百余台(套),年均为公司节约成本数百万元。其中,“一种矿山可方便拆装的移动电线杆”“一种矿山运输车辆倒车限位报警装置”等5项凝聚智慧的创新成果,成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这些项目和专利的推广应用,极大地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设备运转效率,受到该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

刘占备深知,工匠精神需要传承。他积极响应公司“师带徒”号召,毫无保留地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悉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术骨干。他的徒弟周军如今也成长为能带徒弟的师父,这便是他“传、帮、带”成效的最好注脚。面对设备更新换代的新挑战,他不断梳理优化设备维保思路,力求“早发现、早处理”,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时光荏苒,近40年的坚守与磨砺,为刘占备赢得了沉甸甸的荣誉:集团公司“首席员工”“岗位标兵”“技术标兵”“优秀师傅”……这一项项称号,是汗水浇灌的勋章,更是对他“笃行不怠锻匠心”精神最生动的诠释。在矿山之巅,在设备轰鸣中,刘占备用一双巧手、一颗匠心,继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荣光。他那专注的身影,仿佛一束永不熄灭的弧光,照亮着岗位,也点亮着后来者的方向。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