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那年两会时—— 写在《中国有色金属报》创刊四十周年之际
2025年09月15日 11:40 9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我与有色报 作者: 蔺健
2006年,我作为《中国有色金属报》(以下简称“有色报”)特派记者,参加了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报道工作。那是一个令人激情燃动的春天,也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报道两会,作为一个刚刚取得记者证的新人,这个任务让我激动不已,紧张更甚。
在政协礼堂参加完新闻发布会,我领取了和会议相关的证件和材料,随即投入到紧锣密鼓的准备中:翻阅历年合订本,揣摩往届两会报道的文风与要求;向报社前辈请教现场采访的技巧与注意事项;梳理本行业政协委员的提案内容,针对性地拟定采访提纲……要做的事太多了,前方都是未知,充满了向往和忐忑,初生牛犊不怕虎,冲就是了!
震撼与自豪
当国歌在人民大会堂奏响,2006年的两会正式开幕。庄严肃穆的会场内,有领导人掷地有声的报告、有代表委员神圣慎重的投票、有全场人员欢声雷动的掌声,目睹着眼前的一幕幕,我心潮澎湃,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时此刻,手中的笔与相机仿佛有了千斤重——我要用它们描绘时代蓝图,记录历史瞬间。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国际劳动妇女节当天,正值会议中期,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的女代表、女委员们身着绚丽的民族服饰走出大会堂,她们笑容自信,步履铿锵,构成了一幅风华绝代的美好群像,中外记者纷纷举起“长枪短炮”,将这一幕永久定格。
辛苦与欣慰
行业报的两会报道需聚焦行业相关议案,为此,我必须在会场精准捕捉有色行业委员的身影,若会场错失,则需赶往委员驻地约访。代表们往往是按照省份来安排住宿,所以一个行业的委员们的驻地分布在北京的东南西北。20年前的社交媒体和地图导航都远没有现在发达,为了尽可能多地将委员们的议案报道出来,我每天都要奔波往返于报社和不同的委员驻地,走错路时有发生,最多一天从东五环到西五环打个来回,日行百公里不在话下,实实在在践行了新闻工作者的“脚力”。
终于,在有色报编辑们的悉心指导下,我的第一篇两会特稿见报了,登在了头版的位置上。对于一个心怀新闻梦想的年轻人来说,这一时刻的份量无比沉甸,像运动员站在了奥运会的赛场,是一种对职业追求的最高呈现。在随后的会程里,我又陆陆续续刊发了多篇稿件,每一篇都倾注了我对两会的敬畏和对新闻工作的热爱。13天的会期结束,我的任务也告一段落。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闭幕那天春寒料峭,我激动的心情却丝毫未减,请同事帮我在会场拍了一张两会现场的工作照,这张意义非凡的照片俨然成为定格我职业初心的“人生照片”。
怀念与感恩
流光瞬息,如今我已离开中国有色金属报社14年,但那段岁月依旧历历在目,让我心怀感恩。
有色报见证了我从一个青涩的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记者。2007年,我再一次参加了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报道工作;2008年,到贵州走访在雨雪冰冻灾害中受灾的企业;2010年,到满洲里深入生产现场进行为期一周的沉浸式采访……我走遍全国20多个省,走访了几十家有色企业,深入矿井下与炼炉旁,见证了有色金属行业的风雨历程,也读懂了产业工人的坚韧与奉献。
万卷书中寻智慧,万里路上见乾坤。在有色报的数年里,我以“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践行着新闻人的职业素养。这一方飘着墨香的报纸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实现新闻梦想的舞台,更让我看见了气象万千的广阔世界。
值此《中国有色金属报》创刊40周年之际,谨祝老领导、老同事安宁喜乐,愿这份承载着行业记忆的报纸,续写华章,再谱新篇。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