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匠心传薪火 红色基因育新苗 长城铝业举办“开学第一课”暨品牌开放日活动
2025年09月15日 11:17 16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铝 作者: 常晖 王敏
9月4日,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长城铝业党群工作部联合职工工学院精心策划的“开学第一课”暨品牌开放日活动如期举行。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以河南省劳动模范王喜晔的工匠故事为纽带,将抗战时期的工业救国精神与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一脉相承,为新入校的技校学子们上了生动的入学教育课。
活动现场,王喜晔将“车间”带上讲台,用 “小视角”讲透“大主题”。“大家看这个集装袋自动打包机的杠杆结构,灵感就来自咱车间的马扎。”她举起模型教具,讲述着如何从日常工具中汲取灵感,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研发出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创新成果奖的自动打包设备。当讲到为解决裁剪计数难题,连续一周蹲守车间摸索出 “分层计数法”,使补料数量减少80%时,台下响起热烈掌声。这位拥有11项实用新型专利的创新达人,用车间里的真实案例,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王师傅,您遇到技术瓶颈时怎么坚持下去?”在互动预约宣讲环节,模具专业新生李阳的提问直击人心。这是活动前通过线上预约系统收集的热门问题。王喜晔分享了团队研发时数百次试验失败的经历:“就像抗战时期的工匠们在艰苦条件下坚持生产一样,咱们技术工人的‘阵地’就是操作台,只要难题没攻克,就绝不离开岗位。”
“原来工匠精神不是枯燥的口号,是马扎变设备的巧思,是数百次试验的坚守。”学生们的感言道出活动实效。这种“让有故事的人讲好故事”的形式,正是长城铝业党群工作部精心设计的育人载体——将劳模请进课堂传经送宝,把车间搬进学校实景教学。
“从抗战时期实业救国的赤诚,到如今技能报国的担当,生产技术在迭代升级,但劳模工匠们的爱国情怀始终滚烫。”长城铝业党群工作部负责人表示,作为国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文化浸润宣讲既播下“技能成才、匠心筑梦”的种子,也通过品牌开放日活动搭建了企业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品牌文化,为企业后续人才储备、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长城铝业党委将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持续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受益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滋养,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