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实验室里的坚守与突破——记新疆有色大红柳滩采选项目8月份稳产背后的科研“护航者”

2025年09月11日 11:21 16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有稀土   作者:

518543
哈力甫和蒲苗做实验中

518542
叶尔那尔(左)、苟俊豪(右)与同事讨论实验数据

天刚破晓,在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有限公司“昆仑小分队”驻守的海拔4600米的实验室里,队员们已率先打破戈壁的寂静,开始悄然忙碌起来。随着第二批人员进驻,大红柳滩采选项目稳产达标工作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实验室一角,现场统筹负责人王晓正俯身检查球磨机的运行状况,呵出的白气迅速消散在清冷的空气中。自抵达高原之日起,他便不停穿梭于各个设备点之间,他深知,在这样极端的环境里,任何细微的偏差都可能被放大。他一边用手指划过仪器外壳,感知设备的震频与温度,一边向队员强调:“高原上的设备,就像人一样,需要重新适应,每一个参数都不能想当然。”他带领团队重新认识每一台关键设备,从球磨机到浮选机,从水力旋流器到自动取样机,逐一梳理它们在高原环境下的运行逻辑与协同节点。“我们不仅要懂设备,更要像齿轮一样紧密配合。”他反复叮嘱,要求大家主动与石美佳项目组及甲方单位对接,打破环节壁垒,让科研成果真正走出实验室、融入生产线。

此时,石美佳正站在浮选槽前,凝视着泡沫的生成形态——这已是她第二次上山。首次抵达项目现场时,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盛祖贵在动员会上的话语仍萦绕耳边:“要把大红柳滩当作锤炼能力的实战平台,以协作促成长,将科研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秉持‘慢工出细活’的态度,统一标准、规范流程,严控质量、沉淀经验。”她抿紧嘴唇,将目光移回槽体。上一轮调试中遗留的反应温度不稳定、药剂与高原气压不匹配等问题仍亟待解决。她伸手探入浮选槽液面,冰冷的矿浆瞬间裹住手指。凭着触感和观测,她迅速判断出这一批次的泡沫脆性明显偏大。“气压又变了,得补加抑制剂……”她低声对身旁组员说。这样的场景在她第一次抵达项目现场后的1个多月高压调试中不断重复。从工艺流程的顺畅度到回水达标率,从药剂制度适配性到设备稳定性,她坚持跟班生产、实时调控,经常为一组理想数据连续监测至凌晨。她说:“高原从不原谅假设,只认数据与耐心。”

哈萨克族青年叶尔那尔·加力肯的睫毛上凝着一层薄霜,他正盯着浮选槽内以反常速度破灭、与实验室截然不同的泡沫。“低海拔的实验现象到这里会发生变化。”经过长达1个月的反复摸索,他终于摸清了高原环境下的磨矿规律。在磨矿作业中,矿量和介质充填率是协同工作的“黄金搭档”,磨矿细度是浮选作业的“命门”,控制好磨矿细度,是实现高质量精矿(高品位+高回收率)和低成本生产的前提与基础。

同样与数据异常较劲的还有张飞。他蹲在储药罐旁,看着药剂在配药桶里缓缓凝成琥珀色。高原稀薄的空气使加药泵工作迟缓,昨天刚校准的给药泵,今天示数就漂移了15%。他走过储药罐到浮选槽的管廊,发现配药间的温度暗中影响着药剂的溶解度,温度成了影响浮选作业药剂效率的关键因素。

苟俊豪则专注于锂辉石浮选的泡沫层。经过多天观察,他找到了背后的“泡沫密码”。泡沫大小不均,以中小气泡为主,泡沫在浮选作业中要有韧性,且韧性要适中,既不能太脆,也不能太粘。泡沫颜色发黄,说明矿浆中含泥量高;泡沫颜色发黑,表明泡沫夹带的废石矿物增多;随着精选的深入,泡沫颜色应变得更亮。

在大红柳滩的半个多月里,哈力甫·阿布都热依木和蒲苗的实验记录本增厚了不少。此前在单位实验室,借助精良设备,数据能稳定呈现,然而,抵达大红柳滩后,复杂的水质成了浮选指标异常的“隐形杀手”。哈力甫带着蒲苗,从水源地到选厂,从配药的清水到浓密机的回水逐一取样化验,监测离子含量和pH值,通过反复实验修正回水处理药剂添加量,由原来的30克/吨调整为12克/吨。蒲苗发现,在单位实验室确定的最优搅拌速率1780转/分钟,在现场很难实现。于是他们尝试了1580转、1380转、1280转等多个挡位,最终确定1380转/分钟为最适配现场的方案。

盘磨机旁,制样工余海翔正用细毛刷仔细清理转盘缝隙里的矿粉,工装袖口沾着灰褐色粉末。盘磨机发出“咔嗒”声提示矿样磨好,余海翔快步过去倒出矿粉、迅速称取下一份,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转身他又帮负责样品检测的晁群整理原始记录。等晁群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前离开时,盘磨机旁已经码好了五排磨好的矿样,每袋都贴着清晰的标签,尽显细致。

张竣是研究所派来的司机,大家都亲切地喊他竣哥。他每天主要做三件事:开车、找东西、搭把手。从生活区到矿区,白班早九点、小夜班半夜两点半、大夜班次日十点,他的接送从未误时。有次晁群临时加班,半夜一点多走出实验室时,远远就看见张竣的车停在路边,昏黄的车灯在高原夜里格外温暖。大红柳滩买东西要去十几公里外的补给站,有次团队里有人说方便面没了,第二天一早,张竣从车后斗里卸下来两箱,还有矿泉水和饼干。他不光守好“驾驶岗”,还总往实验现场跑:设备调试时,谁喊一句:“竣哥,递个扳手。”他立马就递过来。有次管道堵了,大家忙着拆法兰,他不知从哪翻来旧桶,蹲在旁边接漏出的污水,弄得满身泥点也没吭声,只在有人打趣时咧嘴一笑。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爱与协作精神的团队,在高原之上,用一次次参数校准、一回回现场攻坚,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实验人生,也为大红柳滩采选项目8月份稳产筑牢了科研根基,在戈壁风沙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保驾答卷”。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