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筑标杆 匠心擎未来——五矿二十三冶中国电科48所半导体装备创新大楼项目建设纪实

2025年09月09日 11:23 124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518361
中国电科48所半导体装备创新大楼航拍图

在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环保工业园,一座总建筑面积43038.51m2的现代化建筑群拔地而起。作为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的承载平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电科48所”)半导体装备创新大楼项目不仅是中部地区半导体装备原创技术的策源地,更是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矿二十三冶”)向半导体洁净室建设领域进军的“立身之战”。从入选“2024年湖南省智能建造项目清单”,到获得“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等多项荣誉,这座融合智慧与匠心的建筑,书写着新时代建设者的担当与突破。

科技赋能:

打造智能建造新标杆

让图纸走在施工前面,让每一张图纸都成为“预演剧本”,是该项目团队对智慧建造的深刻践行。作为五矿二十三冶智慧建造云平台升级的试点项目,这里看不到传统工地的“粗放式”管理,取而代之的是BIM技术全程模拟、智慧平台实时管控、物联网设备精准联动的“数字化”管理图景。

通过BIM技术,该项目实现了建筑结构、管线布置的全周期数字化模拟。结构建模提供的精准预算量,让模板排模、砌体墙排砖不再“凭经验”,直接减少材料浪费30%以上;管线碰撞检测提前发现并优化300余处潜在冲突,避免了后期返工造成的工期延误。智慧建造云平台则像工地的“神经中枢”,整合了人员实名制管理、塔吊监测、TSP扬尘检测等12类数据,工人进出场、材料消耗、设备状态等信息实时更新,真正实现“一屏管项目”。

该项目在绿色施工方面同样亮点频现。红外线自动感应节水系统让现场用水效率提升40%;线管预埋砌体及装饰工程深化排版技术减少建筑垃圾150余吨;结合《绿色建造实施方案》,喷淋降尘系统实现环境数据自动监测、自动启动,全年降低扬尘排放60%。截至竣工,该项目已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的8大项31子项,其中,新PC预制砖胎膜施工技术将基础承台施工时间从3天压缩至1天,全铝合金模板工艺使混凝土成型合格率达99.5%,多项创新技术被纳入该公司技术标准库,成为智能建造的“活教材”。

攻坚克难:

破解“不可能”的建设密码

“工期仅有300天,还要预留5个月的洁净区施工窗口。”该项目启动时,这块“硬骨头”就摆在面前。作为该公司首个最高洁净度为十级的“洁净区”项目,3600m2的洁净厂房涵盖万级、千级、百级、十级多个等级,对温度、湿度、微振控制的要求精确到微米级,施工难度远超普通建筑。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该项目推行“第一视角”攻坚17项,从场地平面布置到设备机具摆放,每一处细节都追求最优解。该项目团队创新采用“量化工期+立体穿插”模式,将总工期分解为12个关键节点,土建、安装、洁净施工多工序同步推进、立体穿插,高峰期12个作业面并行施工,单日投入工人超800人;针对洁净区特殊要求,引入新型网片式全钢防护外架、四轮激光地面整平机器人等设备,将地面平整度误差控制在2mm内,完美满足十级洁净度对微振的严格标准。

极端天气与场地限制同样挡不住攻坚脚步。为应对复杂地质条件,该项目采用预铺反粘防水卷材技术,卷材与结构底板混凝土满粘,成功抵抗软弱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防水合格率达100%,为工程筑牢“地下防线”。

安全筑基:

织密生命防线“防护网”

“安全是建筑的脊梁,脊梁断了,楼再高也是废墟。”项目经理郭子文的这句话,成为该项目部安全管理的“铁律”。为筑牢安全防线,该项目部首创“网格化责任包干制”,将工地划分为36个网格,每个网格由党员或骨干担任“安全管家”,每日巡查、每周汇报。

安全主管李伟的办公室堪称“智能安全指挥中心”:墙上的智慧建造大屏实时显示工地全景,桌上的智能安全帽定位数据跳动,角落的无人机随时待命巡检。“以前靠腿跑,现在靠‘眼’盯。”李伟指着屏幕上闪烁的红点介绍,AI监控能自动抓拍未系安全带等违规行为,塔吊防倾覆系统已拦截多次强风险情,VR安全体验馆则让工人“亲历”虚拟事故,强化安全意识。

科技之外,更重“人心”。面对部分工人对智能设备的抵触,李伟打出“温情牌”:带着智能安全帽进工棚演示心率监测功能,通过“一人一档”系统关联工人家庭信息。木工班组长金钰从“安全旁观者”变为“践行者”,他提出的移动脚手架防脱轨装置等建议被采纳,凭147分安全积分当选首个“安全之星”,如今,他成了用方言讲安全的“土专家”。2025年,该项目共拦截安全隐患237起,实现零事故目标,连续18个月获评“长沙市考评优良工地”。

匠心筑梦:

用责任托起“芯片自主”的希望

“这座楼里装的不仅是混凝土,还有几百个家庭的盼头,更有国家半导体产业的未来。”郭子文的这句话,道出了该项目团队的初心。作为破解我国半导体领域“卡脖子”难题的重点实验室工程,该项目以五矿二十三冶董事长胡建军提出的“五大标杆”为靶心——安全质量创优标杆、成本管控标杆、洁净区专业优势标杆、信息化展示标杆、智慧化管理标杆全面创优。

2024年7月,该项目启动“奋战40天、确保主体封顶”劳动竞赛,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冲锋在前,800余名建设者昼夜奋战。当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该项目比计划提前3天实现主体封顶,为后续洁净区施工赢得宝贵时间。2025年8月1日,经五方责任主体严格审查,该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这项承载着国家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希望的工程圆满落地。这一刻,所有的汗水都化为了骄傲。

如今,站在这座集半导体装备研发、实验、生产于一体的创新大楼前,仿佛能看到国产芯片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未来。从智能建造的技术突破到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从安全筑基的精细管理到产业报国的初心坚守,中国电科48所半导体装备创新大楼项目不仅为五矿二十三冶在高精尖领域树立了品牌旗帜,更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印证着一个真理:唯有凝心聚力、勇闯敢创,方能筑就经得起历史与良心检验的时代丰碑,为民族产业崛起擎起希望之光。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