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市场仍将为锡价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09月09日 11:18 38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有色市场 作者: 许克元
全球锡矿产量(单位:吨)
数据来源:Mysteel 广州期货研究中心
中国锡矿加工费
数据来源:Mysteel 广州期货研究中心
今年以来,锡价呈现“冲高—回落—震荡偏强”走势。年初,受缅甸佤邦矿山复产延期影响,矿端供应持续紧张,驱动锡价冲高。4月,美国“对等关税”政策超预期落地、刚果(金)Bisie矿山分阶段复产,锡价快速回落。随后,缅甸复产但进度缓慢,锡矿供应紧张压制冶炼厂产量释放,国内外锡锭库存去化至中下水平,支撑锡价重心缓慢抬升。今年以来,沪锡期价涨幅约10%,强势于其他有色金属品种。
供给侧缺乏弹性及成本上移
依然是支撑锡价的主要矛盾
全球锡矿资源相对稀缺,产量增速缓慢
全球锡资源较为稀缺,供给约束主要来自矿产端,全球锡矿每年产量处于26万~32万吨水平。从长期来看,传统主产地锡矿品位逐步下滑,同时,海外供应扰动频繁,行业资本开支不足导致长期供应增量有限。USGS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锡矿产量达到30.5万吨,1994—2023 年复合增长率达1.95%,整体处于缓慢增长趋势。其中,中国、印尼、缅甸、秘鲁、刚果(金)锡矿产量分别为7.0万、6.9万、3.4万、2.6万、2.0万吨,占比23.3%、23.0%、11.3%、8.7%、6.7%。
成本上移抬升价格中枢
ITA数据显示,2030年,全球锡矿完全成本的90%分位数将抬升至 53974美元/吨。随着矿山资源品位下降、能源成本上升、人力成本增加,锡矿开采成本持续上升。ITA 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锡矿山完全成本在 50%、75%、90%分位数分别为15562 美元/吨、22634 美元/吨、25581 美元/吨,较2010年和2020年完全成本水平显著提升。预计到2030年,锡矿完全成本在50%、75%、90%分位数将继续抬升至22158美元/吨、31408 美元/吨、53974 美元/吨。锡矿开采成本上移,矿商挺价意愿增强,且全球锡矿行业集中度较高、矿商议价能力较强,为锡价提供强有力支撑。
缅甸佤邦锡矿复产节奏偏慢,对锡价压制相对有限
2012—2015年,缅甸佤邦曼相矿区主要开采地表高品位富矿,露天矿的品位高达5%~10%。2017年,该地区全面进入地下开采阶段,随着缅甸锡矿的持续大规模开发,当地锡矿品位目前已经下降到1%~2%,带来采矿成本大幅上升。USGS数据显示,缅甸锡矿产量由2018年的5.46万吨下降至2023年的4.7万吨。在当前锡价下,原矿品位0.8%左右为保本矿,1%以上才会产生少许利润。因此,需要较高锡价才能刺激当地较低品位矿山复产,为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锡矿供应量难以回到2016—2018 年的高峰期。
海关数据显示,中国1—7月锡精矿累计进口量为7.24万吨,累计同比下降32.32%。自缅甸的进口量持续低迷,尽管采矿证审批通过,但雨季阻碍复产,及泰国陆路禁止借道运输,锡精矿短期供应难改善。1—7月,来自缅甸锡矿进口量1.42万吨,累计同比下降77.1%。1—7月,来自缅甸以外国家进口锡矿总量5.08万吨,累计同比下降1.78%。刚果(金)Bisie矿虽复产,但全年产量指引从2万吨下调至1.75万吨。此外,锡精矿加工费持续探底,云南地区40%锡精矿加工费降至1.1万元/吨,江西60%精矿加工费跌破8000元/吨。
半导体周期回升持续
成为锡需求主要增长动能
ITA 数据显示,锡全球消费量在近年来保持平稳,2024年消费量37.3万吨,同比增长2%。锡的消费结构中,焊料仍居首位,占比53%,锡化工占16%,马口铁占11%,铅酸蓄电池占7%,其他占比13%。锡的下游应用中,焊料和化工领域的工艺已有多年历史,在商业应用领域呈现稳定状态。但近几年,半导体和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锡的消费。
电子行业是焊料最主要的应用方向,包括消费电子、通信、计算机、汽车电子等领域。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从2023年底开始呈现出显著的修复态势,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转正,2025年6月销售额599.1亿元,同比增长19.6%。随着AI应用的落地,消费电子产品不断创新升级,带动全球半导体周期回升。
展望后市,伴随传统锡产区资源品位下降所带来的开采成本中枢上移趋势,以及行业资本开支不足导致长期供应增量有限,未来锡供给端弹性预计仍然偏低,这仍将成为锡价调整过程中的有力支撑,半导体周期回升持续成为锡需求主要增长动能。
(作者单位:广州期货)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