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液淬炼匠心——记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华仁新材料有限公司电解工胡永发

2025年09月09日 10:50 79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作者: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习近平总书记2025年新年贺词里的这句话,像一盏灯,照亮了无数追梦人的路。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华仁新材料有限公司电解车间技术骨干胡永发就是这样的追梦人。从职场新人到技术先锋,8年时间,他用坚守扛起梦想的担当,把电解槽的铝液锻造成劳模勋章。

熔炉淬火铸精兵

时光回溯至2017年那个滚烫的盛夏,怀揣着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的毕业证书和对专业的热忱,胡永发回到家乡贵州,入职刚刚发展壮大的贵州华仁新材料有限公司电解车间。电解厂房里高温烘烤、电解质粉尘、高强度体力劳动组成的“三重门坎”,曾令许多同期入职者望而却步,然而,在胡永发眼中,却是成长的“试金石”。入职第一天,他便在随身携带笔记本上写下:“电解槽旁无捷径,唯有一步一脚印,精勤方致远。”这不仅是一句宣言,更是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此后每个班次,他都在槽间工作行走超过2万步,酷暑时节,工作服被汗水反复浸透又晒干,结满盐霜。

白天,他紧跟在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身后,虚心求教。阳极更换操作、电解质清理捞渣,导电母线的稳定提升调整,每一个动作他都仔细观察、反复揣摩,力求精准。夜晚,宿舍的灯光总亮到深夜。《现代铝电解》《铝冶金原理》等厚重的专业书籍被他翻了一遍又一遍,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技术要点、操作心得,以及对白天遇到的难题的思考分析。这种“干中学、学中思、思中进”的恒心毅力,成为他快速成长的坚实基石。

2018年,仅仅入职1年后,在公司组织的岗位技能大比武中,胡永发就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远超同期员工的娴熟操作,一举崭露头角。这次崭露头角并非偶然,而是他日积月累、刻苦钻研的必然结果。随后,凭借优异的政治素养和过硬的技能,他成功入选中铝集团首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思想与技能得到同步淬炼。2020年,他在中铝集团“中铝工匠赛”铝电解工(换极方向)竞赛中斩获优胜奖,同年又以绝对优势夺得贵州省电解工技能比武桂冠,被授予“冶金工匠”“技术能手”称号。这一路,他以汗水浇筑根基,用坚持锻造锋芒,完成了从青涩学徒到技术骨干的蜕变。

毫厘之间破困局

2023年,贵州遭遇罕见电力紧张,贵州华仁新材料有限公司212台电解槽被迫停摆。当电力恢复时,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安全、高效、低损地重启庞大的电解槽群,成为摆在公司面前关乎存亡的巨大考验。

危难关头,方显担当本色。作为技术骨干,胡永发主动请缨,成为复产技术攻坚团队的核心带头人。摆在眼前的第一道难关是巨量电解质回收难题。传统回收方式效率低、损耗大、成本高。胡永发和他的团队大胆提出并实践创新“分区量化回收法”,将复产区域科学划分,通过制订并严格执行标准化回收流程,将每台电解槽的电解质回收量稳稳地提升至6吨以上,远超公司目标,为公司节省下巨额的电解质成本费用。

然而,困难远不止于此,面对停槽产生的600余块旧阳极,能否安全有效地“复活”,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其状况并合理修复。胡永发带领团队,对每一块阳极进行“体检”,并针对每块旧阳极的“身体状况精心‘诊断’,制订出差异化的“个性化复活方案”。

一次夜班巡查阳极过程中,他发现在阳极块体与钢爪连接处,有一道比头发丝还细的暗纹,约有2厘米。经验告诉他,这绝非普通的表面划痕,极可能是内部应力裂纹的一部分。“复产是大事,但安全稳定是底线。”胡永发斩钉截铁,当即下达指令,暂停该批次阳极装槽,并立刻找来超声波探伤仪复查,并发现一条深度达5厘米的内部裂纹。他紧急召集技术骨干,针对问题阳极重新制订了更精细的加固焊接方案,确保隐患彻底消除,并对同批次其他阳极也进行了更加严格的检测。

在日常工作中,胡永发将这种精细化管理理念贯彻始终。在关键的阳极更换环节,他总结并提出严格执行“三查四比”工作法(查裂纹、磨损、导电性;比安装精度、电解质覆盖度、极距均匀度),有效杜绝了因操作粗放导致的阳极使用周期缩短、效率降低等问题。据统计,仅2023年,通过精细化管理为公司节约新阳极采购量就达600余块,直接降低成本超过300万元。

2024年,随着厂区内早期建设的一批“一代槽”逐渐老化,电解运行开始面临电压升高、效率下降、维护频繁等难题。胡永发深入分析每台老旧槽的历史运行数据、破损程度、现存缺陷,提出了“一槽一策”精细化管理法,通过阴极修补、阳极调整、电解质配方优化等“组合拳”,实现13台旧槽平稳退役、新槽启动成功率100%,用智慧破解生产困局。

匠心薪传启新程

科技飞速发展、产业日新月异,胡永发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触角。他深知“守成者必败,创新者自强”的道理。他密切关注着行业前沿技术动态,深刻理解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紧迫性。2024年,公司首次引入全石墨化阴极技术,胡永发主动请缨担任“试验田”负责人。针对电压控制、阴极预热等技术难点,他带领团队逐项攻关:优化工艺参数、细化过程管控、建立动态监测体系。最终,试验槽吨铝直流电耗降至12220kWh以下,各项指标均达设计水平,为企业绿色转型开辟新赛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技术带头人,胡永发深谙技术传承的重要性。作为技能传承的“火炬手”,牵头建立“师徒结对+班组微课堂”培养体系,他不仅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技巧倾囊相授新同事,还把宝贵的操作经验和工艺诀窍凝练编写成标准化的《作业指导书(SOP)》和《故障诊断手册》,让知识得以固化、传播。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