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伟大历史胜利 凝聚正义和平力量】在731废墟上崛起的中国“一铝”:勿忘国耻砥砺奋进
2025年09月08日 11:4 30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铝 作者: 刘海付 吴士强
东轻大门口
东轻板带厂热轧卷智能仓储物流正在运输铝卷
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中铝集团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轻”),一场绿色革命正悄然发生:1956年安装的万吨水压机依旧轰鸣,但身旁多了位“邻居”——世界首台MW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
银色长方柱体内,超导线圈让铝锭在10分钟内升温至500摄氏度,而传统工频炉需要用9个小时。据东轻特材主管工程师袁清泉介绍,更让人惊喜的是能耗账单:用电单耗降53%,一年少用电40万千瓦时。
这家有着“祖国的银色支柱”称号的老牌国企,正在新征途上取得新突破,焕发新生机。
一家供全国、全国靠一家
1952年,中央作出决定:在哈尔滨南部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废墟上,建设代号“101”的新中国第一个铝镁合金加工企业(东轻前身),并列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项重点工程中。
1956年11月5日,东轻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并经过国家验收,形成2.6万吨年生产能力。新中国第一张铝板在这里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铝镁合金材料的历史。面对外国专家撤走、技术资料不全的挑战,东轻自力更生,于1966年二期工程全面投产,年产能增加到3.62万吨,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铝镁合金加工企业。
从开工生产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东轻一直承担着“一家供全国、全国靠一家”的使命。国产第一架飞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座核反应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远洋巨轮等国之重器所用铝合金材料,均是东轻研制生产。建厂以来,东轻为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和国民经济建设贡献300多万吨高精尖铝镁合金材料,荣获国家质量管理奖等300多个荣誉,被誉为“中国铝镁加工业的摇篮”。
扛起服务保障国家战略使命
20世纪80年代,东轻加快装备引进改造和技术消化吸收,商品产量和品种规格迅速增长。1987至1989年,东轻连续3年利税突破1亿元,成为中国铝镁加工业的一面旗帜。
70年来,东轻始终扛起服务保障国家战略使命,完成长征系列、神舟系列、天舟系列、天宫系列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独家生产提供80个型号1000多个规格产品,在国家和行业内有了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当前,作为中铝集团的所属企业,东轻已发展为同时拥有3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的企业、黑龙江新材料产业领军企业,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是行业标准的主要制定单位和标样的主要生产单位。
现在,东轻承担了民机用铝合金材料研制任务14项,其中8项获得中国商飞产品工程批准书(QPL),聚焦材料自主可控,为C909、C919大飞机插上银色翅膀遨游世界,为“神舟一号”到“神舟二十号”锻造银色铠甲冲向苍穹,为国家科技进步和国防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锚定“一体两翼四基地”
面向“十五五”,东轻在中铝集团领导下,牢牢把握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新中铝”建设和中铝高端“12345”发展战略、“33585”经营目标,坚持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坚定不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
东轻锚定“一体两翼四基地”总体定位,即“一体”——以打造铝合金头部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多元发展为一体,“两翼”——做强做大军品、做精做优民品,“四基地”——引领行业发展研发基地、国家战略需要保障基地、高端合金产品制造基地、国企党建工作示范基地,建设“六个新东轻”——标杆东轻、创新东轻、高端东轻、绿色东轻、数智东轻、活力东轻,发挥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国内机翼壁板“专业户”优势,建设百亿东轻、打造百年东轻,成为龙江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示范标杆企业,中铝集团支持东北全面振兴高地,锻造服务国家战略的排头兵与主力军。
勿忘昨天的外侮、无愧今天的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
在建设一流轻合金加工企业的宏伟征程中,东轻以产业报国立发展之志,以一铝当先扛时代之责,以创新自强铸硬核实力,创造新的荣光。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