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黄金产业发展大会暨黄金矿业技术大会在山东招远举行

2025年09月02日 10:26 45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有稀土   作者:

518143
会议现场

8月28日,2025国际黄金产业发展大会暨黄金矿业技术大会在山东招远举行。

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洲,中国矿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程利伟,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海,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乐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世界黄金协会首席执行官泰达维,世界铂金投资协会首席执行官特雷弗·雷蒙德,伦敦金银市场协会CEO露丝·克罗韦尔视频致辞。

周洲在致辞中指出,2024年,中国黄金产业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开放合作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重构。在此背景下,黄金产业面临着资源安全保障、技术创新突破、成本效率优化、社会责任履责等多重考验。他表示,要攻坚核心技术,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聚焦深部地压监测、无氰提金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大研发投入,依托矿山场景与院士专家团队合作,在深井制冷、大型凿岩装备等前沿领域率先突破,培育发展新引擎,以创新引领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深化产融协同,加快创新黄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黄金租赁、套期保值等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多元化发展需求;深度挖掘黄金文化投资价值,推动黄金珠宝设计创新,提升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引领力;规范回购市场,完善流转机制,促进黄金资源高效循环,激活发展新动能。要深化开放合作,在加强黄金企业协同联动的同时,持续深化与国际黄金企业、机构在资源开发、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塑造新发展格局。

程利伟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消费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在全球黄金产业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新形势下,中国黄金行业肩负着保障战略资源供给、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大使命。中国黄金行业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强化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绿色发展等方面与黄金产业全链条深度融合,让智慧矿山从个别变为普遍,让深地资源成为可期的宝藏。

张晓海指出,“十四五”以来,山东省黄金行业坚决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主要指标增长显著,整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优、优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为山东省工业经济稳定运行和全国黄金行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山东黄金集团始终牢记产金报国初心使命,强化为国找矿责任担当,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守牢守住安全发展一排底线,树立责任国企良好形象。面向“十五五”,山东黄金集团将站上新起点、整装再出发,全面提质效、努力创一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山东黄金集团愿意秉持优势互补、双向奔赴、彼此成就的原则,全面加强与相关方的务实合作,携手开创共赢发展新局面。

王乐译表示,作为中国黄金行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招金集团深刻把握黄金产业变革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全面开启了国际化进程。展望“十五五”,招金集团将全面实施“资源国际化、品牌国际化、供应链国际化”三大战略,力争“十五五”末实现矿产金年产量50吨、金金属资源储量2000吨的发展目标。在资源国际化方面,聚焦黄金、有色两条开发主线,持续加大海外优质项目并购与开发力度,不断扩大海外招金资源版图;在品牌国际化方面,深度践行《负责任黄金开采原则》,塑造兼具社会责任与生态价值的中国黄金企业品牌形象;在供应链国际化方面,聚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保障,构建技术、产能、人才协同的全球运营网络,筑牢全球资源配置与运营根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贵金属产业生态体系。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以《中美博弈背景下黄金产业发展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为题作主旨演讲,从全球视角剖析黄金产业在复杂国际格局下的发展路径。大会开幕式还进行了招金银楼“蝶囍东方”新品发布会与中国金都·国民黄金珠宝首饰超级美学工厂项目推介会。

此外,大会还举行了签约仪式。本次大会为期2天,由中国黄金协会主办,世界黄金协会、世界铂金投资协会、山东省黄金协会支持,烟台市黄金珠宝协会、招远市黄金协会、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中矿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大会围绕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产业政策解读及前沿技术,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行业前沿技术进行交流,就宏观经济形势、黄金等贵金属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并共同探讨如何通过金融创新赋能产业,推动黄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专家,中国黄金协会各副会长,各省(区、市)黄金管理局(公司、协会)主要负责人,国内外各大黄金生产、加工、零售企业、黄金交易市场、金融机构的高层代表等600余人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