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 绘就绿色矿山新画卷——中铁资源认真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矿山绿色发展纪实

2025年09月02日 10:21 40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有稀土   作者:

518141
中铁资源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的布桑加水电站

2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安吉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20年后的今天,这一理念已根植华夏沃土,凝聚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与行动自觉。作为肩负使命的中央企业,中铁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资源”)始终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将绿色基因融入矿产资源开发的每一条脉络,以“人不负青山”的执着,谱就“青山不负人”的壮美诗篇,打造了一座座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矿山,让绿色成为了高质量发展最亮丽、最动人的底色。

制度筑基 让绿色成为企业

高质量发展的“基因密码”

“不能只顾及企业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我们要在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积极创造生态效益,还当地一片绿水青山。”这不仅是中铁资源对“两山”理念的深刻体悟与坚定践行,更是企业对守护一方生态的庄重承诺。

顶层设计是绿色低碳管理的“源头活水”。“自中铁资源成立以来,我们始终以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杜绝污染为目标开展各项工作。”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学军表示,企业成立之初,便设立了以主要负责人挂帅的安全质量环保委员会。近年来,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2022年,该公司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组建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从安全质量环保委员会到专项工作小组,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实现了绿色矿山建设从战略决策到一线执行的全链条贯通,确保每一项生态环保举措精准落地、开花结果。

“绿色发展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选择题,而是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答题。”张学军强调,这一深刻认识已内化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底层逻辑。在中铁资源的战略布局中,安全质量环保工作与生产经营、科技创新并驾齐驱,共同构成了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三驾马车”。

近年来,该公司紧密围绕非煤矿山行业特点,构建起一套覆盖全流程、全周期的生态环保管理制度体系。《碳达峰行动实施细则》《关于加快绿色发展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细则》为该公司的绿色发展指明了总体方向,如同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节约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定》规范了体系建设,细化了考核要求,明确了责任与奖惩机制,使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据了解,该公司每年的1号文件必定锁定生态环保,锚定年度目标,部署具体行动。2025年,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保低碳工作暨下达2025年度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考核指标的通知》,进一步强化了对生态环保指标的考核力度。这些硬指标被科学分解至每一座矿山、每一个季度,形成了层级清晰、责任到人、压力层层传导的考核体系,确保绿色发展目标从“纸面”落到“地面”。

“三端”发力

重塑矿山“生态脉络”

走进位于黑龙江伊春的中铁资源所属鹿鸣矿业,让人不禁感慨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环顾四周是翠绿的草坪、蜿蜒的幽径,各种花草小树盎然招展,构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花园式绿色矿区。

“今天,我们看到的绿色矿山建设成果,正是集团公司‘前端预防、中端优化、后端治理’系统部署的生动实践。”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琦欣慰地说,“通过全链条的绿色革新,我们不仅提升了工艺效率与资源利用率,更显著降低了开采能耗,实现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重塑了矿区的‘生态肌理’。”

518142
中铁资源华刚矿业选矿生产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绿色矿山的根基,始于规划设计的源头。在矿山建设伊始,中铁资源便将低碳理念深植于装备选型、布局规划等每一个初始环节。无论是地处中国东北严寒区域的鹿鸣矿业,还是远在海外的华刚矿业、新鑫公司等矿山企业,均全面采用国家节能认证电气设备,从“第一度电”开始为能耗做减法。

“针对东北气候特点,我们在总平布局、建材选择、建筑结构乃至物流路径上,都严格遵循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四节一环保’原则进行设计,力求每一处细节都达到绿色环保要求。”鹿鸣矿业总工程师陈荣健指着厂区模型解释道。如今,该公司配套完善了环保设施体系,精准适配当地的极端气候,确保污水处理、废气净化等系统在严冬中也能稳定运行。同时,通过水循环利用、尾矿资源化等技术创新,将“四节一环保”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态效益,让矿区的每一次排放、每一方水土都经得起检验,成为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

在生产中端环节,中铁资源旗下矿山企业纷纷发力,着力优化选矿技术与工艺,积极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全力开足绿色生产的马力。“看,这就是我们的‘秘密武器’!”中铁资源所属华刚矿业总工程师陈兴海指向庞大的湿法冶炼设备,“我们应用的‘富氧焙烧—直接电积湿法冶炼技术’处理硫化铜精矿,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传统火法,它流程更短、成本更低,不仅能高效回收铜钴,同时将焙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回收利用,转化成硫酸用于湿法浸出,有效地避免了大气污染,实现了真正的节能减排!”陈兴海补充道,“华刚矿业全部采用布桑加水电站的绿色清洁能源,生产出的铜堪称全球最低碳的铜,在绿色生产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末端治理,是绿色发展闭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鹿鸣矿业环保成果展厅里,光洁的瓷砖、细腻的水泥微粉样品以及精巧的产品外包装格外引人注目,让人很难将它们与矿山开采产生的尾砂联系起来。“尾矿资源再利用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陈荣健说。当前,鹿鸣矿业已经联合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围绕尾矿资源再利用的核心技术转化与产业落地开展持续攻关。

矿区生态修复与植树造林同样是后端治理的重要内容。在海外,中铁资源新鑫公司的复垦成果显著。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矿山周边复垦13.3公顷,生态复垦10.8公顷。一位参与植树多年的蒙古国当地员工动情地说:“我们积极响应蒙古国‘种植10亿棵树’的国家号召,年复一年地在这片土地上种下希望,累计已超过1万棵。看着小树苗长高,绿意蔓延,我们和这片土地的联系更深了。”如今,从高空俯瞰新鑫矿区,云雾缭绕之下,鲜花遍地,绿草如茵,一座现代化的绿色矿山在草原上熠熠生辉,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典范。

数智赋能

打造绿色矿山“升级版”

走进鹿鸣矿业,调度指挥中心那120平方米的超高清曲面屏像一块巨型水晶,将露天矿坑的层叠台阶、选炼厂区的机器轰鸣、尾矿库区的碧波荡漾,都化作实时流动的画面铺展眼前。选厂中控室里,操作员指尖轻触触控屏,远处的破碎机群便应声联动,自主研发的“AI钼光大模型”日均吞吐近万条数据,正朝着覆盖“采矿-选矿-尾矿处理”全流程的数字孪生系统稳步生长。

“作为自然资源部智能矿山建设贯标试点单位,我们在数字化领域正迈出坚实步伐。”鹿鸣矿业总经理孟庆胤介绍,从2024年起,该公司全面启动智能矿山建设,涵盖生产、安全、经营等28个子系统。目前,已有16个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数智化的种子在矿区生根发芽。

鹿鸣矿业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实践背后,是中铁资源以数智化转型驱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层战略——数智技术为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绿色低碳则为数智升级锚定方向。中铁资源旗下的华刚矿业、鹿鸣矿业等骨干企业,正经历一场“智慧换脑”的变革。“老矿山有老矿山的升级法,新厂区有新厂区的智能招。”张学军笑着对比道。鹿鸣矿业作为建成较早的矿山,正一步步完成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逆袭升级”;而几年前刚建成的华刚矿业二期,从一开始就植入了“智能基因”——自动行车与自动剥片机组高效运转,剥片作业又快又稳,真正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用工装护工艺、用工艺保质量、用质量守安全。

“我们要锚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数智化升级先驱者、绿色低碳发展领头雁的发展定位持续发力。”今年6月,在黑龙江伊春召开的第四届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暨2025年智能矿山发展大会上,孟庆胤对未来智能化矿山建设充满信心,言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和宏伟的愿景。

如今的鹿鸣矿业,智能应用触手可及。在选厂数百米长的传送带旁,智能巡检机器人“小遛”沿轨道稳步移动,接过人工巡检的“接力棒”;检测室内,自动定硫仪、碳氢分析仪已正式上岗,煤质检测迈入智能新时代;变电站里,“钼宝3号”智能四足机器人24小时不知疲倦,其红外热成像镜头能捕捉0.1毫米的异常热源,声学成像可识别发丝般的异响。

站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这一意义非凡的历史节点,中铁资源将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切实行动书写央企的使命担当,为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与磅礴动力,在绿色发展的壮阔征程中,留下更加坚实的足迹。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