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红林:砥砺同铸有色魂 谱写报社新篇章
2025年09月02日 9:43 264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 葛红林
砥砺同铸有色魂 谱写报社新篇章
——摘自在《中国有色金属报》创刊4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党委书记、会长 葛红林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有色金属报》创刊40周年。我谨代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向报社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40年来为报社发展付出辛勤努力的老领导、老同志、老报人,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有色行业新闻宣传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40年淬炼
与时代同频 与行业共进
1985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由陈云同志亲笔题写报头的《中国有色金属报》诞生。这份报纸始终与行业同呼吸、共命运,忠实记录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从弱到强、从跟跑到领跑的伟大历程。40年来,作为行业主流权威媒体,记录了几代有色金属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动人篇章。
把牢正确导向,唱响时代强音
作为行业主流媒体,《中国有色金属报》始终把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首要任务。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报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报社认真学习、总结、集纳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推出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有色金属工业的嘱托 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总书记的指示,我们落实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23”重要讲话精神,有色行业在行动》《有色行业的八个维度》等一系列有深度、有分量的文章,有效发挥了主流媒体的思想引领作用。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0年来,电解铝行业所取得的产能“天花板”改革成果保证和促进了铝工业乃至整个有色金属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报社刊发的《党领导下的电解铝法治化市场化改革回顾和启示》《电解铝这5年》等文章,记录了有色金属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的伟大成就。
深入基层一线,积极传递行业声音
报社始终把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宣传中主动作为、精准发力。
在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报社派出优秀记者团队,深入会场驻地,围绕行业关切的资源保障、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民营经济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采访,积极传递行业声音,推动政策完善。
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报社推出了大量有温度、有深度的报道,真实展现了基层一线职工的奋斗风采和行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极大增强了行业凝聚力和向心力。2020年初,报社记者深入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采写了近7000字的通讯《飞越彩云之滇——脱贫路上的中色“印记”》,真实记录了央企扶贫的艰辛与成效,展现了脱贫攻坚一线的动人图景,在行业内引发了强烈共鸣。报社多名职工获得中宣部、中国记协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多个新闻作品获得全国行业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优秀作品奖。
在发生重大公共事件时,报社发挥新闻监督作用,彰显了行业媒体的担当。在2001年7月17日发生的广西南丹矿区特大透水事故中,报社记者在其他媒体无法进入事故现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深入事故核心区域调查。历时11天,冒着极大的危险,获取关键证据,在《中国有色金属报》首发4个整版的连续报道——《触目南丹》,向全国揭露了事故真相,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最终推动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公开与追责。
展现媒体担当,讲好行业各界故事
报社始终立足行业、服务企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大议题,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专题策划。
面对2020年新冠疫情的重大考验,报社展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疫情期间,报纸坚持正常出版,第一时间刊发了《协会主要领导对本报记者发表谈话 就有色行业防控疫情提出四点要求》等报道,对有色行业防控疫情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报社一位记者被困湖北老家期间,积极作为,连续撰写抗疫日记,为当地防疫救灾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事迹被中国经济网刊载。《中国有色金属报》为有色行业战胜疫情、稳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2020年,报社记者深入铁山垅钨矿,挖掘“共和国第一国企”的历史意义,发表了多篇通讯和评论,反映了铁山垅钨矿从中华苏维埃时期的中华钨矿公司到现在的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不断发展,一路前行的历史进程,第一次明确了该企业作为“共和国第一国企”的历史地位,企业也在2024年被列为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
2021年,围绕“双碳”目标,报社推出《辩证看待高耗能行业》等重磅评论,全网阅读量超20万次,被《科技日报》等多家媒体转载,引导行业科学认识、积极应对。报社长期关注行业绿色发展,开设“保护母亲河 铝企在行动”等专栏,系统报道黄河沿岸铝企业在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成效,用事实回应社会关切,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形象。
2024年,报社组织策划“新质生产力在有色”“奋进强国路迈向有色新征程”等专栏。生动展现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激励有色行业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更加绚丽的有色篇章。
近年来,我国“新三样”的崛起展现了有色金属工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强支撑。报社见证了“新三样”的崛起,刊发了《中国锂电金属是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构建晶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态》等文章,通过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有效连接了市场、资本、政策与企业,为“新三样”产业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支撑。
报社高度关注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多年来,通过开辟“民营企业家话发展”等专栏,组织撰写了《民营经济的春天来了》等有影响力的系列文章,积极宣传魏桥、信发、海亮等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突出贡献,营造了尊重企业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服务国家战略,积极拓展国际影响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报社推出《有色行业“走出去”成果显著》等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我国企业在海外资源开发、工程承包、产能合作等方面的成就,讲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走出去”的故事。
面对中美贸易摩擦,报社连续刊发《应对贸易战,我们准备好了》《对稀土相关物项加强出口管制体现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等评论文章,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行业尊严,在国际舆论场发出了响亮的中国声音。
特别是在保障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方面,报社围绕镓、锗、锑、钨、稀土等关键矿产,组织专题报道,深入解读其战略价值和管控意义,增强了全社会对资源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拓展服务功能,助力行业发展
报社积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大力推进中国有色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网络电视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多种传播媒介协同发力,实现了新闻产品的多平台分发、多形态呈现、多渠道覆盖,行业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覆盖面、影响力显著提升。
报社不仅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还积极承办行业会议、培训等活动。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文化研讨会、中国钛民品论坛、全媒体新闻培训班等,搭建行业交流合作平台。
有色协会钛锆铪钒分会秘书处在报社设立后,分会工作稳步推进,会员数量持续增长。2023年,报社接收《资源再生》杂志后,积极拓展再生资源领域宣传服务。
报社还编辑出版了《辉煌十年有色巨变》,2022年以来历年的《中国有色金属发展见解》等重要书籍,为行业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理论成果。
守正创新 勇毅前行
谱写报社新篇章
40年来,报社对行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报社的使命依然光荣,责任依然重大。行业对报社工作寄予厚望。在此,提出几点工作希望:
把牢政治方向,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其贯穿到新闻策划、采编、发布全过程。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行业中心工作,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有效引导社会预期,凝聚行业发展共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色篇章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树立专业权威,提升影响力和感染力
媒体的核心在内容,生命力在于专业性、权威性、时效性。要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深度报道、权威解读、系列评论。要打造品牌专栏,提升传统栏目的影响力。围绕新质生产力、重大技术突破、优秀企业文化等主题,策划推出更多有分量的专题报道和特稿。要改进文风,倡导“短、实、新”,让新闻报道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影响力和感染力。
坚持融合创新,构建全媒体格局
要顺应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步伐。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做强做优中国有色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网络电视等新媒体平台,探索发展短视频平台,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坚持改革开放,提升服务行业水平
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切实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与重点企事业单位的协同联动,畅通信息渠道,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办好品牌活动,发挥平台优势,延伸服务链条,深化与中央主流媒体的合作,扩大行业影响力。稳中求进拓展经营,探索新的运营模式,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人才强社,塑造一流员工队伍
要大力实施人才强社战略,加快培养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队伍。要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引导编辑记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成为专家型新闻工作者。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注重引进和培养熟悉有色金属行业、精通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中国有色金属报社的建设与发展。希望报社全体同志以创刊40周年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更好地讲述有色故事、传播有色声音、展示有色形象,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有色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