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邦股份:熔铸无氰冶金利剑 开启全新发展纪元
2025年09月01日 14:37 22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四秩风华 共铸辉煌 作者: 曲胜利
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主舆论阵地,40年来,《中国有色金属报》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以服务行业发展为己任,凭借权威性和专业性,成为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重要见证者、记录者和引导者。值贵报创刊40周年之际,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邦股份”)谨向《中国有色金属报》致以诚挚祝贺!向所有为报社发展辛勤付出的编辑、记者及工作人员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作为见证有色金属行业变革的权威媒体,《中国有色金属报》聚焦产业创新脉动,与有色金属行业同频共振,而黄金产业作为有色行业的重要分支,其技术创新的迭代之路恰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生动注脚。恒邦股份作为黄金冶炼头部企业,创建37年来,始终深耕技术创新,从地方小厂到行业标杆的蜕变,正是黄金冶炼产业技术突围之路的缩影。
黄金冶炼的百年困境
回顾过去,黄金冶炼技术已先后出现4次变革。从古代“重选法”“混汞法”的原始工艺到发明“直接氰化法”,使全球低品位金矿得以开发,黄金产量激增,成为“行业标准工艺”,奠定了现代湿法冶金的基础,但氰化物的剧毒特性也埋下了延续百年的环保隐患。第三代“一段焙烧-氰化浸出”工艺,解决了含硫、含砷复杂矿的提金难题,实现了“难处理矿”的经济利用,资源适配范围也从单一金矿扩展至多金属伴生矿,推动黄金冶炼从“单纯提金”向“多元素回收”转型。
“预处理-氰化法”提金,也是国内大部分黄金冶炼企业目前仍在沿用的第四代氰化提金工艺,虽具有资金占用少、金属变现周期短的优点,但产生的大量含氰废水和氰化尾渣对环境影响日趋严重,氰化尾渣量持续累积,已成为环境治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我国约70%以上的黄金使用氰化法提炼,2024年生产成品金534.1吨,估算使用氰化物超8万吨,产出超1.95亿吨氰化固废和3亿立方米含氰废水。同时,由于工艺本身的局限性,处理复杂物料时金银等有价金属的回收率低,伴生元素未能得到有效回收,导致矿产资源浪费。
可以预见,继续大规模沿用氰化提金工艺,氰化固废的产生与处理、安全生产等问题将面临“新旧账”叠加的双重压力,传统氰化法面临提金易、治污难、效益低的难题。
无氰冶金的技术突围
黄金是国家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石,也是全球竞相争夺的关键战略资源,恒邦股份自建厂之初就定位于服务国家战略,打造专业黄金冶炼企业。
如何甩掉前4代提金技术的沉重包袱,磨出一把真正无氰环保的提金利剑,曾困扰了一代黄金人。而恒邦股份的技术突围路线恰恰印证了一句谚语——打败你的不一定是同行,也许是跨界。聚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能耗、适配多元素复杂矿”三大核心目标,恒邦股份摒弃湿法冶金路径,以行业首创之姿,在“火法工艺”中追寻“无氰冶金”之道,成了黄金冶炼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探索者。
利用2008年上市后的第一笔募投资金,恒邦股份另起炉灶,首创了“氧气底吹熔炼造锍捕金”火法熔金新工艺,建成了国内首条“氧气底吹熔炼—造锍捕金处理复杂金精矿”无氰生产系统,并开创了“一次性开车成功、当年即达产”的行业壮举。这套系统的成功运行,不仅让黄金行业拿掉了氰化物这颗毒瘤,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行业之痛,还将黄金回收率提高了5%~13%,白银回收率提高了8%~38%,开启了国内黄金火法冶炼的新局面。
一犁耕到头,创新永不休。2011年,恒邦股份又在业内率先开始“底吹熔炼—熔融还原—富氧挥发”3炉连续高铅提金的攻关尝试。继造铳捕金之后又开创了高铅提金新工艺。2013年投产后,金、银、铅的回收率再次创下行业纪录,综合能耗降低了65%,二氧化硫减排95%,二氧化碳减排80%,并一举斩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黄金冶炼乃至整个有色冶炼行业,砷都是公认的难题。传统收砷工艺因烟气量波动、高氧化硫含量等问题常使系统经常无法正常运行。2010年,理念先行的恒邦人又一次开始了创新探索,经过5年攻关,成功开发出了“氧气底吹造锍捕金技术+烟气骤冷干法收砷”的一体化工艺,脱砷率达90%以上,彻底解决了高砷矿冶炼的世界性难题。同时,恒邦股份提出“资源化治砷理念”,自研“精三氧化二砷—金属砷—高纯砷”生产链条,将砷的治理与产业化融为一体,创立了全球砷治理的恒邦模式。该项技术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公司也因此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废资源化”重大专项支持。
创建37年来,恒邦股份始终把“持续创新”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专注革新黄金冶金工艺,彻底颠覆传统工艺逻辑,已构建起完善的“无氰火法环保冶金技术体系”,公司也因此荣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国家绿色工厂”“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成了现代黄金冶炼的“排头兵”。
提金工艺的每次迭代,都与人类文明进程同频共振。可以预见,随着全球矿产资源争夺战加剧,在“双碳”目标与大国博弈的双重背景下,无氰冶金工艺以其不可替代的综合优势,将成为全球黄金冶炼的主流。
“全”新冶炼的转型抉择
随着优质易处理金矿日益枯竭,难处理的多元素复杂金矿所占比重逐渐增大。根据相关数据,我国70%、全球38%的黄金储量为多元素复杂金精矿,已成为未来黄金生产的主要原料,如果只回收金、银、铜、铅等主要元素,无疑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与此同时,无氰冶金技术正经历跨越性发展,一系列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突破,为打破各金属冶炼之间的壁垒,创造了充分的硬件条件。在全球产业链条深度重构的浪潮之下,黄金冶炼行业面临空前强烈的转型升级压力,恒邦股份审时度势,面向未来,提出了“有价元素全产品化、绿色低碳零废弃物”的“全冶炼”转型方案。
2010年,随着“复杂金精矿综合回收技术改造项目”的成功投产,恒邦股份攻克了金、银、碲、铜、铁、硫等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正式推开了多元素综合回收的“大门”。
2013年,在建成世界首套以铅为载体回收金、银生产系统的同时,恒邦股份进一步拓展回收范围,将铅、锌、铋等元素纳入了综合回收版图。
2018年,“湿法黄金冶炼废渣无害化处理项目”成功投产,恒邦股份将金银湿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氰化尾渣变“废”为“宝”,回收其中的金、银、铜、碲等有价元素,实现了危险废物的无害化、资源化,进一步延伸了综合回收的链条,力争将资源吃干榨净;同年,为解决回收率低、能耗高等问题,稀贵金属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改造项目正式启动,通过与知名院校联合进行专题攻关,几经峰回路转,终于成功攻克铋、碲、硒、铂、钯等多种稀贵金属产品化和产业化。
依托无氰冶金主工艺,恒邦股份对矿产资源进行“全要素提取”的综合回收体系基本确立,形成了“黄金为主、多金属协同”的产品矩阵和“一矿多收、吃干榨净”的资源利用目标,把有限资源做到了无限利用。迄今为止,恒邦股份的“初级”产品矩阵已经覆盖17种元素。在传统黄金产业的发展模式之外,开辟了黄金冶炼的“第二增长曲线”。
持续创新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018年,恒邦股份继续延伸产业链条,向高纯半导体新材料、红外光学材料进军。心怀“恒邦高度就是世界高度、恒邦纯度就是世界纯度”的创新志向,恒邦股份十年磨一剑,目前已有七大系列29款高纯产品和红外光学产品问世,被认定为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已经成为全球高端金属材料的知名供应商和“国之重器”“大国智造”的重要参与者。作为一家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上市公司,恒邦股份将继续走好创新之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全球资源利用,面向人类社会发展,更好地推动黄金冶炼技术发展进步,让更多创新成果,造福黄金行业,造福人类社会。
对《中国有色金属报》来说,今年是创刊40周年纪念,对恒邦股份来讲,今年是全面迈向千亿元恒邦的收官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坚信,《中国有色金属报》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以更加敏锐的洞察力、更加专业的视角,为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恒邦股份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有色金属报》的工作,携手并进,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共同发展。我们坚信,在《中国有色金属报》的舆论引领和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