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实事 出实招 下实功——中金岭南高质量发展40年答卷
2025年09月01日 10:36 11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四秩风华 共铸辉煌 作者: 伍子涵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广晟控股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岭南”)于1984年诞生于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热土之上;1997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1999年与韶关岭南铅锌集团实现资产重组,正式更名为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经过40多年的沧桑巨变,中金岭南从区域走向国际,从产业链全方位延伸到实现绿色发展,业务已辐射至国内6个省(区)及澳大利亚、多米尼加等国家,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龙头企业。
值此《中国有色金属报》创刊40周年之际,中金岭南谨致以最诚挚的祝贺。四十载春秋,中国有色金属报始终与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同频共振、风雨兼程。作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权威舆论阵地和时代见证者,《中国有色金属报》承载着行业的荣耀与责任,也见证着中金岭南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壮丽征途。
站在4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中金岭南坚守“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实干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如今,从新的起点再出发,中金岭南正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深度践行广晟控股集团FAITH经营理念,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幅充满活力的高质量发展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实心为魂
强根铸魂显底色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实心实意抓党建,实打实谋发展。中金岭南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党建工作“实功实做”的理念,大力弘扬“抓党建从生产出发、抓生产从党建入手”的优良传统,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生产经营为核心,把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将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和群众组织力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广晟控股集团党委书记吕永钟到中金岭南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近年来,中金岭南党委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完善政治要件闭环管理,确保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落到实处;理论武装持续深化,干部员工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和政治上的清醒;基层党建紧扣主业、聚焦中心,推进“党建+生产经营”“党建+风险防控”深度融合,党员干部在技术攻关、产业转型升级等主战场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中金岭南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优化政治生态,深化纪检、审计等多维监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争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表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国有企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要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必须通过文化建设来强大企业,让文化成为企业赓续发展的厚重底色和强企兴企的不竭动力。中金岭南积极践行广晟控股集团FAITH经营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扛起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着力构建“聚焦主业(Focus)、行胜于言(Actions)、创新制胜(Innovation)、技术自强(Technology)、以人为本(Human-oriented)”的行为导向,以快速(Fast)、联合(Alliance)、内控(Inner-control)、策略(Tactics)、追求卓越(High-quality)为方法指引,指引各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转作风、显担当、抓落实、防风险、做表率。
实绩为本
多元突破铸高峰
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内部风险挑战加剧的复杂形势,中金岭南保持稳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98.62亿元,其中,实体营收占比79.23%,增幅19.29%;实现利润总额16.03亿元,同比增长34.35%,创历史新高。该公司位列2024年《财富》中国500强第283位。
广西矿业6000t/d采选扩产改造项目
矿产资源增储上产取得新突破。中金岭南坚持“资源为王”战略,深入开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一是加大自有矿业权勘查增储力度,努力实现矿山资源接替的良性循环。2024年,凡口铅锌矿、广西盘龙铅锌矿深边部新增铅锌金属量近20万吨;多米尼加斑岩铜矿探获铜资源金属量53万吨,伴生金36吨。二是加大现有矿山重点项目建设。凡口矿资源整合Ⅰ期采矿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和概算审核,预计新增铅锌金属量超60万吨;广西矿业6000t/d采选扩产改造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预计达产后年产铅锌金属量6.08万吨、建材89万吨,矿山服务年限可达25年。三是加大外部勘探项目并购步伐。2022年,成功取得韶关市万侯铅锌铌钽多金属矿普查、阳春市尧垌铜多金属矿普查两个探矿权并加大勘探力度,其中,万侯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勘查项目探获钨资源量1.65万吨、银金属量356吨、铅锌铜金属量4万吨,目前,已开展探转采前期工作;2024年,取得广东新兴县天堂铅锌铜多金属矿探矿权,预计新增铅锌铜等金属资源量超70万吨。
2024年12月27日,中金岭南科技公司中金新材料项目合作启动仪式在山东省东营市举行。
产业结构加快优化。朝着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中金岭南积极调整发展战略,进军铜冶炼及加工领域。通过参与山东方圆有色等20家公司的重整投资工作,于2022年底正式接管方圆系企业,获得了70万吨阴极铜产能指标。在巩固扩大铅锌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优势的基础上,中金岭南立足“国家战略所需、行业发展所向、企业自身所能”,大力发展金、银、镓、锗、铟、硒、碲、铋、铂、钯、铑等稀有稀散稀贵金属产业,把小金属培育成大产业,为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贡献;韶冶厂稀散金属综合回收与高纯制备,中金铜业铜阳极泥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投产,提升了镓、锗、铟、金、银等金属回收能力。聚焦铅锌铜等有色金属及精深加工,加快重大项目并购,实现延链、补链、强链的新突破。2023年6月,成功并购国内最大的热双金属生产厂家——佛山精密,完成了在新材料板块跨越式布局,实现了与现有产能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成为高端金属复合材料行业“国内第一、国际前列”龙头企业。2024年,低价、低风险重整山东天圆铜业公司,打通了铜冶炼板块与新材料板块的上下游通道,产业协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实效为要
提质增效强动力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因此,“降本增效”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措施之一。
降本增效,顾名思义,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等手段,实现资源使用的高效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中金岭南将2024年确定为“降本增效年”,坚持目标导向、效益导向,以月度生产经营分析会为抓手,全面启动降本增效专项行动,从增量增效、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创新增效、协同增效等5个维度制定26项重点举措,统筹推进矿山、冶炼、新材料、供应链等板块协同发力,优化生产管控模式,加强成本费用管控,科学调整营销及套保策略,推动企业各项经济指标逆势增长。2024年,该公司降本增效超2.5亿元,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4%,多项核心经营指标再创新高。
深化改革激发企业活力。中金岭南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持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目前,该公司总部职能部门由18个压减至12个,降幅33.33%;全面实施公开竞聘,岗位能上能下,推动人才年轻化、专业化。2024年,该公司超320个管理及技术岗位人员公开竞聘,首次提拔“90后”干部,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重塑薪酬管理体系,修订所属企业负责人和总部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办法,中层薪酬与业绩、任务、班子绩效高度挂钩,收入分配向业绩突出、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关键岗位倾斜,构建个人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事业共同体。
完成提质整改后的凡口矿井下巷道整洁而明亮
风险防控夯实发展基础。中金岭南建立健全安全、环保、职卫、消防“风险四色图”,狠抓隐患排查整治,投入6000余万元用于凡口矿安全提质整改,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深化合规管理建设,编印《中金岭南风险四色图》并对照开展排查整治,丹冶厂、中金铜业、中金科技等单位通过合规管理体系国际国内双标准认证;狠抓境外企业管控,多次召开境外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会,重塑境外企业总部职能和定位,加大国际化人才选拔、外派力度,提升海外企业管控效能。
一系列提质增效措施的实施,使得中金岭南在面对产能下降、供应紧张、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时,仍保持稳健向好的发展势头。
实新为翼
数智创新开新局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项任务,提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东风浩荡,万物奋发,中国制造业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发展核心,迎来全面革新,传统产业实现“老树焕发新芽”。作为勇立转型大潮的排头兵,扎根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重镇深圳的中金岭南,坚持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积极拥抱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矿山、冶炼等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中金岭南通过聚焦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不断增强锻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硬实力,实现“数智科技”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中金岭南年投入科研费用超4亿元,联合兰州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等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揭榜挂帅”项目,对矿产资源综合回收、“三稀”金属综合回收及高纯化、新材料产品开发等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取得良好成效。2024年,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绿色矿山科技奖2项,新增专利授权57项;“无汞电池锌粉”荣获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韶关冶炼厂获评“标准领军企业”。截至目前,中金岭南累计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5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四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拥有国家专利595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
借助每年召开的科技创新工作大会,来自该公司各条战线上的科技工作者代表及来自科研院校的各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科技创新大计。以此为契机,中金岭南产学研协同持续深化,一批应用型科技项目创效显著、一批高水平创新主体成“群”崛起、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搭建成功、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获得认可、一批高水平研发计划辐射行业,创新成果亮点频现。2024年,该公司累计发放科技激励金380万元,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潜力,攻克了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稀有稀散稀贵金属高纯化等“卡脖子”难题,让“撤手锏”技术在产业链中持续释放效能。
在中金岭南位于老工业基地韶关的“两厂一矿”(丹霞冶炼厂、韶关冶炼厂、凡口铅锌矿),数智化升级正在推动生产方式革新和生产效率提升——宽敞明亮的无人车间、精准翻转的机械臂、电子屏幕上实时滚动一条条生产线的各种数据……依靠“数字大脑”进行生产,“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已提上日程。该公司财务共享、生产运营管理等数字化平台上线,智能矿山、绿色工厂、无人工厂等典型场景纷纷亮相,特别是凡口铅锌矿实施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升级改造等项目,下井单班人数从400余人下降至315人,入选国家矿山安监局2024年矿山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
实绿为美
绿色安全筑底线
绿色安全是中金岭南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线。该公司持续夯实安全环保基础,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环保政策要求,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狠抓隐患排查整治和安全培训教育,建立健全“风险四色图”,全方位提升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能力,确保企业安全环保稳定可控。
韶冶厂健康企业建设优秀案例成功入选国家优秀案例名单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绿色矿山、绿色工厂、绿色产业链建设。凡口铅锌矿通过持久的生态修复,实现了“荒山复绿”,成为国家矿山公园、3A级景区典范;韶关冶炼厂率先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连续多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环保诚信企业,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减污降碳突出贡献企业”;丹霞冶炼厂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在废渣中高效回收“芯片粮食”镓、锗等稀贵金属,打造循环经济新模式。
此外,中金岭南大力推进全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持续提高镓、锗、铟等稀有金属回收率,推动渣物料、废水、蒸汽等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聚焦社会责任,扎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2024年,投入约4.65亿元用于产业帮扶、400万元用于韶关等地的乡村建设,组织志愿者开展植树护绿、民生帮扶等行动,为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企业盈利与社会责任并重,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中金岭南将继续以实际行动守护好绿色发展和安全生产两大底线,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才为先
广聚英才启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把人才队伍建设好,将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构建优势、抢占先机、勇攀高峰打开新通道,增加新动能。中金岭南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和激励机制,打造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的发展生态。
在选人用人方面,中金岭南竭力打通人才晋升发展通道,落实《中金岭南“1+3+6+X”人才强企工作方案》,注重“传帮带”,鼓励创新和实干,不唯学历、不拘一格,大胆选用善谋发展、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年轻人才,让一大批青年才俊和技能工匠脱颖而出。
广聚知名高校英才。中金岭南先后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等知名院校开展校园招聘,2024年以来,累计招收730余名大学生,其中,博士12名、硕士156名、本科389名。
创新机制柔性引才。中金岭南通过“揭榜挂帅”等项目,加大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院士团队合作,柔性引进中南大学、兰州大学、上海大学16名专家为该公司特聘专家,2名专家为公司荣誉总工,快速联合开展“三稀”金属综合回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势。
内培外训精心育才。2024年,中金岭南选拔20人参加集团青年英才班和海外英才班培训;分批选派多名专业人员到澳大利亚佩利雅公司所在矿山进行海外现场实践跟班培训;对矿业、冶炼、新材料、供应链等板块318名后备人才进行系统培训;建立300人后备干部库,新增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省市级人才、29名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正高级4名)、高技能人才407名。
3月17日,中金岭南举办“博士团”授旗仪式。
截至目前,中金岭南拥有研发人员千余人,其中,地方级领军人才4人,教授级高工23人,高级工程师375人,形成一支由国家级人才、行业及地方领军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组成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各类英才在关键领域“敢啃硬骨头”,把“卡脖子”问题当科技创新突破口,不懈探索“从无到有”新可能,不断攀登“人有我精”新高度,合力书写中金岭南人才强企、实干兴企的新篇章。
岁月如歌,四十载风雨兼程。中金岭南一路走来,初心不改,步履坚定。雄关漫道,今朝再启新程;栉风沐雨,来路愈见辉煌。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奋楫正当时,奋进自有为。中金岭南将继续传承和弘扬“实”字精神,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行动、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力谱写世界一流多金属国际化全产业链资源公司的新篇章,为中国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