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矿区生态“绿洲”——中铝山西新材料践行“两山”理念20周年工作纪实
2025年08月28日 9:57 50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杨红 王震
牛槽沟矿区
3 万余亩矿山复垦土地化作绿浪翻滚的生态长廊,昔日沟壑纵横的矿山“创痕”如今已被郁郁葱葱的植被全面覆盖……从过去资源开采与生态保护的艰难博弈,到如今生态效益与发展效益的协同共赢,在黄土高原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迫切生态期盼的土地上,中铝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以国企担当为笔,以生态实践为墨,成功重塑了黄土高原的地貌色彩,让曾经的矿山“伤疤”蜕变为生态“绿洲”,以具体实践深刻诠释了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核心责任与主动担当。如今,这片重焕生机的土地,已成为“美丽中国”建设蓝图中一抹极具代表性的亮眼绿色。
激活引擎
驱动复垦责任落地
“矿山生态修复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须答好的政治题。”中铝山西新材料党委书记王辛成的话,道出了企业践行生态责任的坚定立场。作为国有企业,该公司领导班子深刻地认识到,矿山复垦不仅是环保要求,更是践行“两个维护”、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政治任务。为此,该公司党委将矿山复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红色引擎”激活生态治理动力,让生态优先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共识。
在顶层设计方面,该公司主要领导牵头搭建覆盖所有生产矿山的生态治理体系,将复垦目标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确保生态修复与生产经营同部署、同推进;一线督导方面,分管领导每月定期深入孝义、交口等矿区现场办公,对照复垦标准逐项检查,协调解决土壤改良、植被养护等实际问题;机制保障方面,通过党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明确“矿山实施、矿部督导、公司监管”三级责任链,把复垦任务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
如今,在各矿区显眼位置,矿长们签署的《复垦承诺书》与迎风挺立的油松林相映成趣。“这不仅是一份承诺,而且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担当。”后务城矿矿长李磊表示。生态优先理念已深植矿山全员血脉,常态化考核机制的建立,让每一项复垦工作都有标准、有监督、有考核。
迎接挑战
破解矿山治理难题
走进中铝山西新材料西河底矿区的梯田式复垦区,可以看到洒水车缓缓驶过,清澈的水流滋润着新栽种的核桃苗,嫩绿枝叶在阳光下舒展。“每亩复垦成本从2019年的0.6万元增至现在的1.2万元,我们投入力度只增不减。”矿区负责人手持生产报表中的翔实数据,展示着该公司对生态修复的坚定步伐。
面对用地规模大、后期养护成本高等矿山复垦挑战,该公司克服生产经营压力,持续加大复垦资金投入,从2020年起,经过5年时间的稳步推进,完成从单点修复到系统治理的跨越,真正实现了“采治同步”。“以前觉得复垦是‘花钱的事’,现在看到土地重新变绿、能产出果实,才明白这是最有价值的投资。”西河底矿区矿长裴世宏表示。
除了资金投入之外,工艺革新还为矿山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克俄、西宋庄等主力矿山,“采—填—覆—绿”4步治理法正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的同频共振:第一步,表土保全,剥离50公分肥沃表土单独存储;第二步,及时回填,利用开采废渣回填采空区防控地质灾害;第三步,同步复绿,优选苜蓿草、油松等适宜作物改良土壤、覆盖地表;第四步,动态管护,建立定期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长效机制,确保“保种更保活”。
定期养护巡查与精准灌溉措施,让牛槽沟铝矿每一片复垦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企业生态修复的最好证明。近年来,该公司累计投入数亿元用于矿山生态治理,针对历史遗留损毁土地逐一制订修复方案,实现“应复尽复”,目前,累计复垦率已接近90%。
山河焕新
荒山蝶变惠及民生
清晨阳光漫过吕梁山脉的沟壑,在中铝山西新材料复垦的万亩土地上,新栽的油松幼苗挺着稚嫩枝干,嫩绿新芽从松针间悄然舒展——正是有了企业连续多年的深耕,让这里实现了从“光山秃岭”到“绿水青山”的华丽蝶变。
从资源枯竭到生态屏障,15000余亩耕地重焕农桑生机,3000 余亩乔木林筑起绿色屏障,5000余亩灌草织就水土保持绿网,曾经的废弃矿山成为涵养生态的“宝库”;从开采断面到惠民工程,西河底千亩玉米地硕果盈枝,复垦土地产出的果实不仅丰富当地群众“菜篮子”,更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从矿山独奏到企地协奏,企业与地方政府携手推进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形成“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以前这里全是裸露的黄土,现在出门就能看到绿色,夏天还能在树下乘凉。”家住矿区附近的村民王大爷笑着说。如今,漫步复垦后的土地,既能看到长势喜人的农作物,也能听到林间鸟鸣。
从一寸土地的修复,到万亩山河的焕新,中铝山西新材料用责任与匠心,在黄土高原刻写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这份绿色答卷,既是大型央企对生态承诺的兑现,也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