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二冶:深耕国际化人才建设 助力海外业务蓬勃发展
2025年08月28日 9:55 185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李政权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纷纷加快海外市场布局的步伐。在中国中冶“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的引领下,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二十二冶”)以“四个坚定不移”战略转型为指引,以“城市营销”为引领,打造海外特色“区域国别营销+化工产业链营销”,全力推动“两个营销”落实落地,构建四责协同、各负其责的“整体强”市场营销体系,同时,采用“循环联动”模式整合资源,强化内外部协同,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实现规模、效益与质量的显著提升,助力打造“百亿”海外市场。
海外业务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坚实的人才支撑,随着海外市场布局的不断扩大,出海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中国二十二冶高度重视海外人才队伍打造,将其视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从构建海外人才大循环体系、深化五大举措等多个方面发力,积极构建海外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
坚持战略引领
构建海外人才大循环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体系至关重要。中国二十二冶以锻造梯次衔接、能力卓越的国际化人才梯队为目标,依托总部人力资源部的平台协调作用,强化海外事业部的统筹效能。根据海外业务的多样化需求,明确精准的人才标准,系统搭建起人才“蓄水池”。为打破人才流通的壁垒,中国二十二冶真正打通了国内单位、专业系统、境外机构与项目部之间的横向流通渠道,使人才能够在不同的板块之间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同时,配套专项培训及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人才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适应海外业务的复杂环境,构建开放共享的海外人才大循环体系,为海外业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深化五大举措
拓宽海外职业大发展通道
中国二十二冶通过完善薪酬制度、拓展晋升渠道、扩大人才引进、创新特色培训、推进属地化进程等5个机制,逐步建设了一支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多语能力的海外“先锋队”。
打造多元化薪酬福利激励制度。中国二十二冶始终坚持薪酬向海外一线倾斜的策略,通过统一基本工资,提升国外补贴标准,提高绩效占比等措施,增加境外薪酬的竞争力。目前,该公司境外常驻人员薪酬平均超过国内同职级人员的2倍。同时,中国二十二冶加快海外营销奖励及审批效率,通过即时激励机制,让员工的付出能够及时得到回报,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能。在休假制度方面,实施“3+10”驻外工作机制,员工连续驻外满3个月即享有10天全额带薪回国假,让员工能够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对于因工作原因不能休假的员工,全额承担直系家属国际差旅费的家属反探亲制度。以“实·干·家”的企业文化关怀,持续关注青年员工婚恋需求,连续5年精心策划浪漫温馨的青年员工集体婚礼,累计为422对新人缔结幸福姻缘,其中,海外新人40对,占比10%,切实增强了外派人员的归属感,有效提升了工作积极性和驻外履职热情。
完善多维度人才晋升通道机制。为了给海外员工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空间,中国二十二冶按照“四个优先、两个交流”原则,建立起完善的人才晋升通道机制。“四个优先”涵盖了干部提拔、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岗位安置等方面。优先提拔有海外经历的后备干部,让海外工作经历成为员工职业发展的重要优势;优先考虑境外员工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休养休假待遇,体现了对海外员工工作的高度认可;优先安置在境外连续工作3年以上的人员回国后的岗位,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境外员工配偶为该公司员工时,优先安排境内外工作岗位,彰显了公司对员工家庭的关怀。“两个交流”则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与培养。各专业系统人员定期与境外公司或境外项目交流轮岗,能够拓宽员工的视野,提升其跨区域工作能力;拟提拔至重要岗位的后备干部,有针对性地到境外公司或项目交流历练,让干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不遗余力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中国二十二冶深知,引进优秀人才是快速提升海外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建立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在“引进来”方面,2023年,中国二十二冶首次启动“百名优秀人才进海外”专项引才计划,坚持“内培外引”双管齐下。通过广泛的宣传和严格的筛选,吸引了来自中建、中国港湾等多家企业的人才,累计引进涵盖技术、预算、商务等专业共122名优秀人才,为海外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在“走出去”方面,着力培育年轻海外人才。2024年,实施新入职大学生内部专项选拔,通过举办宣讲会、英语能力测试及综合能力面试等环节,精心遴选64名新员工纳入海外板块。这些新员工具有良好的语言基础、专业全面、事业心坚定,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已分批次赴境外一线岗位开展实践锻炼,为海外人才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丰富内涵构建海外特色培训体系。针对复合型人才匮乏的问题,中国二十二冶创新融合多种培训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进阶式”培训机制。在语言培训方面,聚焦外语筑基,连续两年邀请北外、辽科大等权威师资,打造“基础英语—商务英语—专业英语”三维递进课程体系。2024年,组织开展的为期3个月的64人全封闭式海外专项人才培训,是目前规模最大、用时最长、投入最多的专项培训,成效显著。2024年,中国二十二冶将外语能力纳入员工年度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员工用擅长的语种同台分享工作心得,涵盖中、英、俄、法、蒙、阿拉伯等多语种,外语述职率达50%,极大地提升了员工的外语水平。在专业培训方面,中国二十二冶整合行业内外智库及专家资源,持续开展“一带一路”政策研究、境外合规经营及税务筹划等领域专题培训,同步嵌入专业知识精进、跨文化交际实战等模块,为投身海外工作的员工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提升了员工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风险防控意识。
多措并举推进海外属地化进程。为更好地融入东道国市场、降低运营风险,中国二十二冶在属地化经营中持续提升人员、管理、资源属地化,注重品牌与文化融合,增强可持续经营能力。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百千万”人才培育工程。在马来西亚地区,推进“百千”管理人员计划,依托当地华裔双语人才优势,有效化解专业技术人员语言障碍问题,管理人员属地化率达40%;在印尼地区,重点推进“千万”技术工人计划,与当地技工学校合作定向招收印尼籍技工,通过中方技术骨干“师带徒”机制,培育多专业领域印尼籍班组长。截至目前,印尼属地化用工规模已突破1900人,覆盖焊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木工等工种,已为1000余名属地工人发放工作卡,正式编入劳务用工体系。在校企合作方面,深化融合机制。印尼公司聚焦属地化就业需求,主动深入万隆理工等大学开展校企合作交流;马来西亚公司重点对接拉曼大学等中国留学生集聚高校,吸纳通晓语言文化、熟悉国情政策、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俄罗斯办事处与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建立定向选拔机制,重点引进专业匹配的中国留学生及属地高校人才,择优入企实习,持续强化企业品牌影响力。
中国二十二冶海外人才队伍建设坚持高效用人原则,贯彻落实“四位一体”责任体系,不断完善考核体系,制定严格的海外人员回国考评及淘汰机制,对无法适应海外业务发展需求的人员坚决实施淘汰,以“选、用、育、留”为支点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海外干部人才队伍。下一步,中国二十二冶将聚焦国内外项目双向管理能力提升,发挥平台优势组建专项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内部专业单位深度参与海外项目前期投标与履约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加大海外专项人才引进,再次启动“百名优秀人才进海外”专项引才计划,构建以内部招聘为主导、校园招聘作补充、社会招聘为延展、属地化招聘为突破的多元引才体系;升级“三位一体”海外人才专项培训体系,通过实施百名海外人才专项培训、青年骨干外语强化集训、国际化人才专题研修多轮次多层级培训,将人才培养与国际化发展战略深度绑定,系统提升境外项目管理、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及商务谈判等核心素质,全面强化海外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实施属地化人才双向培养计划,遴选优秀属地员工赴国内观摩交流,系统学习企业发展历程与管理流程并依托国内项目部开展岗位实训,培训后,以本土化视角进行宣贯,切实增强属地员工文化认同感与团队凝聚力。
中国二十二冶将继续秉持创新、开放的理念,不断优化海外人才发展战略,为实现海外业务的持续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相信在优秀人才的推动下,中国二十二冶在海外市场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