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优秀-标杆”中色科技靠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三级跳
2025年08月26日 10:27 135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铝 作者: 郝豪
中色科技
自2021年入选“科改企业”以来,中色科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铝集团、中铝国际决策部署,聚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根本任务,以“科改企业”等改革专项工程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实现考核评价从“良好—优秀—标杆”的“三年三阶跳”提档升级。
科技创新动能澎湃
硬核实力铸就标杆
科技创新是驱动中色科技晋级标杆的核心引擎。中色科技以“1+4+3”科技创新体系为核心框架,聚焦有色金属加工装备“卡脖子”技术难题突破及新能源材料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2024年,实施科研项目48项,创历史新高。其中,800mm六辊铜箔轧机被成功认定为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与中南大学联合攻关的“铝板带冷粗轧智能化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获得高度评价;与中铝材料院共同研发的超宽幅高精度铝合金板带冷轧技术,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越国外先进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收入达15.4亿元,成效显著。
作为国家工业设计中心、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中色科技高质量完成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编制的《有色金属加工高端装备发展研究报告》任务,代表中铝集团成功申报应急管理部有色行业安全风险防控专业研究室,中色科技首个国家级实验室获批建设,行业影响力大幅提升;先后获评“河南省智能车间”“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自主研发的“慧眸智检”有色金属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在行业AI大模型发布会上引发关注,“5G+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入选河南省重点产业链5G规模化应用典型案例,以“平台+技术+场景”三重创新持续巩固行业数智化领跑地位。特别是行业首创的“中色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直接服务企业21家,辐射服务企业超900家。例如,为安徽楚江打造的供应链协同平台,高效管理9个分厂近千家供应商,年交易量超1.5亿元,备件采购效率提升近一倍。
市场化改革动真碰硬
内生动力激扬迸发
中色科技以优化治理结构和完善体制机制为抓手,纵深推进市场化改革,充分激发内生动力;修订公司章程,明确党委、董事会、经理层功能定位,制订配套管理制度;深化董事会建设,规范运作流程;全面加强ESG建设,建立健全ESG指标管理和信息披露机制,加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体系建设。
动真碰硬深化市场化机制,任期制契约化刚性执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落地,“一协议两书”严格执行。2023年度,中色科技15名经理层成员考核结果刚性兑现,充分诠释“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原则。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高达93%,中色科技本级及3户子企业实现全覆盖。“能上能下”机制有效落实,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全覆盖。2023—2024年,中色科技累计退出管理人员27人,其中,10名经理层成员因考核未达标退出岗位且绩效年薪/任期激励为零,彻底打破“铁交椅”。收入分配差距合理拉开,各层级不同岗位管理人员收入差距倍数达3.7倍,精准体现岗位价值与业绩贡献差异。
党建引领把舵定向
凝聚攻坚磅礴合力
为确保改革工作高质量推进,中色科技党委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中色科技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通过修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党委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完善重大事项的权责清单和决策流程,确保党建引领深化改革等中心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规范召开党委会并跟踪督办决策事项,督导所属企业建立健全党组织机构,选强配优基层党务干部。
创新党建促经营活动载体,依托“两带两创”“5+8+X”特色党建活动,深化“党建+”,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效能。坚持“党建+生产经营”,助力中色科技2024年度利润总额创近10年新高。坚持“党建+科技创新”,助力中色科技打造集团首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内首个铝板带加工“黑灯工厂”,800mm六辊铜箔轧机被认定为河南省首台套装备,填补国内高端铝轧制设备空白,主编国标2项,6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铝国际科技创新贡献奖。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2025年,中色科技将备加珍惜“标杆”荣誉,以“归零心态”再出发,锚定“1341”发展目标与“技术+业务”模式,聚焦短板弱项,聚力攻坚克难。同时,将持续在激发科技创新动能、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党的领导等方面动真格、出实招、见实效,全力推动“科改行动”纵深发展,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中铝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优秀有色金属集团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