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5年有色金属先进冶金技术装备与资源综合利用研讨会在滁州举办

2025年08月19日 13:20 41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517563
会议现场

8月12日—13日,2025年有色金属先进冶金技术装备与资源综合利用研讨会在安徽省滁州市举办。

本次研讨会以“科技赋能 高质发展”为主题,围绕当前有色金属先进冶金工艺技术进展、应用技术和装备、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等内容进行了深度探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有效路径。

北京安泰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稀散金属分会副会长、铂族分会副会长、金银分会秘书长唐武军,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樊士璐,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世彬出席会议并致辞。湖南方恒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智龙,中南大学资源循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于大伟,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环境工程研究设计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林星杰,汉中锌业有限责任公司一级专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正民,湖南达诺智能集团首席执行官梁建军,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如意,国投金城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南君芳等嘉宾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安泰科铅锌事业部经理张志伟主持。

唐武军在致辞中表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已转向质量提升的新阶段,行业增加值、收入、利润在全国工业领域名列前茅,行业已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超大型双熔池炼铜成套技术、低品位矿综合利用技术、红土镍矿湿法工艺等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关键矿产资源保障仍是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参差不齐,绿色低碳发展仍任重道远;高端产品供应不足,新兴产业需要的关键新材料、关键装备依赖进口。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措施,除了对资源战略进行顶层设计外,还要持续推动有色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和关键装备水平的提高,要提高原料适应能力、绿色低碳能力和资源高效利用水平。

朱世彬在致辞中介绍,受益于全球科技和能源产业链的重构以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稀散金属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未来,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和回收提纯稀散金属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行业需要共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深耕稀散金属领域多年,不断夯实“材料+系统解决方案”的“双轮驱动”格局,持续完善红外材料、红外镜头、红外探测器、红外系统等全链条产品的供应体系建设,构建成本控制体系,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提升市场价格竞争力。近年来,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优化生产工艺的智能化水平,提升AI智能化应用技术和装备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与智能环境效益的双赢,也为行业的技术进步贡献了力量。

樊士璐在致辞中介绍,“十四五”期间,滁州市琅琊区坚决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发挥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优势,着力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他表示,技术创新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绿色低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要深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向实际生产力转化;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广节能降碳技术与循环经济模式,守护好绿水青山;要全面深化开放协同机制,汇聚合力共筑产业高地,打造安全、有韧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琅琊区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强化政策支持与要素保障,为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在主旨报告环节,于大伟以《有色金属先进冶金工艺创新发展》为题,对有色金属冶炼概况、未来发展方向、“金属捕集”和“协同处理”工艺创新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他介绍,金属捕集法作为高温过程金属富集分离的有效手段,可在金属二次资源处理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通过原料协同、过程协同,以及金属一次资源和金属二次资源的协同搭配,也可实现高效的金属分离。

在专题报告环节,林星杰,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涛,梁建军,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仝一喆,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冶金事业部副部长、正高级工程师张岭,南君芳,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铅系统负责人田发辉,王正民等8位专家,分别以《有色金属绿色低碳环保进展》《金属电解行业的红外数字化监测应用与发展》《有色金属智慧冶炼工厂》《湿法炼锌工艺流程优化与装备大型化》《富氧侧吹强化熔池熔炼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三热连炉”造锍捕金技术处理复杂难处理金精矿应用实践》《铅锌联合冶炼综合回收稀贵金属》《湿法炼锌渣高效绿色低碳综合回收利用技术》为题作报告。张志伟、安泰科铅锌事业部副经理杨珺婷分别主持。

本次会议由北京安泰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特邀协办,还得到湖南方恒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先进光电子材料及系统产业创新研究院的支持。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科研院所及投融资机构代表100余人参会。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