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追“技”三十年 毫厘之间夺桂冠—— 记“陕西省机械冶金建材系统技术状元”周学忠
2025年08月18日 11:49 19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于晓宁
傍晚,西北有色地矿集团权属西北资源铅硐山矿业公司(以下简称“铅硐山矿业公司”)采矿厂退去了白天的喧嚣,在维修车间一角的灯光下,仍有一个身影在忙碌。他时而从容翻动图纸核对数字,时而快速挥舞锉刀修整配件,他就是被工友们誉为“钳工牛人”,代表西北有色地矿集团参加第四届“陕有色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荣获“陕西省机械冶金建材系统技术状元”称号的周学忠。
“哪有什么天生‘牛人’?取胜常在毫厘间。”谈及“钳工牛人”这个称号,周学忠憨厚一笑:“我父亲当了一辈子的维修工。我受到他的影响,干这一行快30年了。”
三十年磨一剑,从青春年少到鬓角泛白,周学忠在钳工岗位上深度参与各个重要项目,攻克了无数个技术难关,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用行动诠释着“匠心”的执着追求。
苦心学技怀“匠心”
“在比中学、在比中干”是周学忠精进的法宝。
1996年,从陕西有色金属技工学校毕业的周学忠被分配到机修厂成为一名维修工。面对陌生的设备维修、安装、调试,初出茅庐的他没有退缩。白天,他泡在车间里钻研设备性能;夜晚,研读《机械制图》《高级钳工实用技术》等教材,消化师傅们传授的操作要领。汗水浇灌结硕果,2010年,他成功获取了高级钳工技师资格证书。
此次能代表铅硐山矿业公司出战“陕有色杯”,周学忠倍感珍惜。他表示:“公司十分重视技术工人培养,‘师带徒’、‘揭榜挂帅’、‘五小革新’和岗位练兵等举措为我们提供了广阔舞台,激励我们不断磨炼技艺、提升自我。”
奋力克难锻“匠功”
学以致用,方显价值。周学忠凭借独当一面的高超技艺不断刷新职业成长轨迹。
1999年,入职仅3年的周学忠主动请缨,承担井下首次安装放矿机的工作。井下空间狭小,对钳工打磨安装和设备调试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周学忠回忆道:“溜井滴水顺着安全帽流下,汗水和着井水,刺得眼睛生疼。经过36小时,终于调试成功,出井时,皮肤都被泡皱了。”这次的成功,充分检验了他3年的学习成果。
2001年,凭借过硬技术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周学忠成为铅硐山矿业公司当时最年轻的钳工班长。因表现突出,2006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他便迎来一场硬仗——选矿一分厂锌浓缩池爬架老化频繁出现故障,急需更换爬架和电耙子。周学忠立即带领7名维修工投入工作。他带头跳入4.5米深的锌浓缩池精确测量拆除旧件、安装新装置,进行绘图、切割、打磨、组装,每个环节都做到了精益求精。
周学忠介绍:“钳工被誉为‘万能工种’,要敢于打破工种界限。我带出来的班组成员,个个都是 ‘多面手’。现在,我是一个有20年党龄的老党员,面对急难险重问题,冲锋在前是我的责任。”他坚信,只有不惧怕困难,方能战胜困难。
勇于创新守“匠情”
勇于攻坚、敢于革新是周学忠的工作常态。
2023年,铅硐山矿业公司全尾砂胶结充填站调试遇阻。原设计每日需50立方米清水冲管道,远超清水池的供应能力。周学忠领命负责技改。他经过严谨勘查、科学规划,选定深锥内生产水作为新水源,巧妙地运用虹吸原理构建基础引流架构,结合加压技术克服输送阻力,成功增设一支稳定、高效的水源线路。仅耗资1万元,就大幅提升了厂内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企业离不开创新。职工要善于发现问题,去研究、去攻关、去改变。”这是周学忠对创新的理解。
2025年7月9日,第四届“陕有色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竞赛在铅硐山矿业公司举行。周学忠凭借高超的技能水平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在毫厘之争中脱颖而出,勇夺钳工组第一名,荣获“陕西省机械冶金建材系统技术状元”称号。“一战成名”的周学忠,用30年蓄积的实力,完美诠释了劳动之美、工匠风采。
“择一事,终一生。我将继续脚踏实地,与工友并肩前行,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赛后,周学忠动情的话语,道出了一位扎根矿山三十载的老钳工最质朴的初心与承诺。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