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为国找矿”的誓言写在雪域荒漠——江西省地调院基础所新疆分院的地质援疆故事

2025年08月14日 13:5 38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矿建设   作者:

517362
地质队员携手横渡加勒万河

在天山脚下,昆仑深处,活跃着一支骁勇的地质找矿队伍——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基础所新疆分院(以下简称“新疆分院”)。他们22年如一日,踏破缺氧高原,勘遍风沙荒漠,把“为国找矿、服务发展”誓言与行动写在新疆大地上。

22年间,他们是如何做到长期坚守、无怨无悔的?这得益于新疆分院党支部以党建为坚强引领。他们用信仰铸魂,以业务为基,在昆仑山下筑起一座红色的江西地质堡垒。

探矿先铸魂 找矿先看齐

“探矿先铸魂,找矿先看齐。”新疆分院党支部书记何国建的这句话,道出了新疆分院党支部扎根边疆的密码。这支常年奋战在雪域荒漠的队伍,始终把政治建设刻在心头,让理想信念成为穿透戈壁的一束光。

在西昆仑康西瓦烈士陵园的墓碑前,党员们一次次重温入党誓词,将“喀喇昆仑精神”揉进地质锤的每一次敲击中;在马兰基地的旧址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被他们写进每一份地质报告的字里行间。

扎根边疆15年的何国建,更是带着党员把这些精神转化为组织力量。作为找矿一线“领头雁”的何国建,是党建工作的“主心骨”,他与党支部委员会形成合力,用技术、意志、纪律为项目“上锁把关”,让党支部像精密的地质仪器般高效运转。

“党员带头干、队员跟着学”的传帮带传统,让这支队伍生生不息。野外帐篷里的“地质课堂”上,老专家手把手教年轻队员看岩心、绘剖面图。如今,1名正高级工程师、4名高级工程师组成的“技术尖刀班”成了新疆地质勘查的中坚力量。从红土圣地走出的地质队伍,正是靠着这股薪尽火传的劲儿,硬是在天山昆仑的崇山峻岭间扎下了根。

“党建不是虚功,要落在每块样品、每份报告里。”这是新疆分院党支部始终不变的信条。正是在这信条的指引下,他们把找矿报国的行动写进了昆仑山深处。

何国建带着队伍在西昆仑大红柳滩冒雪前行,党员们在零下30℃的帐篷里核对数据,用冻僵的手指在图纸上标注矿脉;新疆分院党支部委员朱昌杰带领队员顶着地表50℃高温穿行沙漠,背着20多公斤的仪器踏过滚烫沙丘,汗水浸透的衣衫结成盐霜。最终,经过该团队的共同努力,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党员在 阵地就在

在新疆分院党支部引领下,党员们带着队伍在雪域荒漠中书写担当,每个人的故事里都藏着团队成功攻坚的密码。

从青藏高原转战新疆雪域荒漠,何国建15年的地质边疆路,是新疆分院党支部扎根边疆找矿不止的真实写照。2015年,他和队员们挺进海拔5400米的西昆仑无人区。他们与暴风雪为伴,用冻紫的手指绘制地质图,让一个又一个找矿成果清晰标注在“生命禁区”。

党员朱昌杰10年的地质援疆路,写满“与天较劲”的坚持。在阿尔金山和帕米尔高原,他每天徒步15公里以上,在陡峻山路上手脚并用记录矿化点;在罗布泊的高温中,他带领队员背着仪器穿行,汗水结霜仍咬牙前行,最终啃下金铜矿普查这块“硬骨头”。

二次进疆的党员王斌,是年轻队员的“领路人”。在海拔3500米的木吉乡,他忍着高原反应建设基地,带着队伍攀悬崖、穿峡谷寻找“宝藏”。作为年轻的“老党员”,他总走在最前面、干在最险处,把新疆分院党支部传帮带的传统落在实处,年轻队员跟着他学的不仅是技术,而且是那份扎根边疆的韧劲与执着。

党员陈士海把党员带头干的要求变成了“向我看”的自觉行动。队员们跟着他顶风雪、踏寒冰,在异常查证和矿点检查中步步为营、稳打稳扎,让雪域下的党旗在风雪中愈发鲜艳。

在阿尔金腹地奋战13年的新疆分院领导班子成员王卓,带着小分队牵着驮物资的骡子进入无人区,饮用水没了,就用沟里的碱水做饭,稀饭熬成绿色也没人叫苦。

正是靠着党支部凝聚的向心力、战斗力,他们完成了一个个稀有金属矿区筛查。这支队伍用脚步丈量出近40000千米勘查路线,岩心样本垒起能源资源坚实保障的“长城”。

为新疆“添砖加瓦”

新疆分院党支部将服务新疆初心使命溶入血液,让地质工作成果处处透着服务新疆发展大局的温度。

新疆分院主动对接江西志存锂业、福建利欧集团等企业,推动“勘查+开发”联动。2025年,新疆分院计划实施的6个项目,从锂矿勘查延伸到非金属矿普查,形成援疆项目与市场项目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让新疆分院这座红色堡垒在产业报国中愈发坚固;阿克陶县多个项目的落地,为当地带来就业岗位;巴州10余个非金属矿普查,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建材支撑。若羌县稀有金属勘查成果,吸引企业投资形成产业链集群。这支队伍的找矿成果,代表着江西省地质人以特有的优势助力推动新疆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未来,新疆分院党支部将继续传承弘扬地质优良精神,带领团队奋力续写找矿报国、地质援疆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