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铜价走势难言明朗

2025年08月12日 14:47 20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有色市场   作者: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公告,宣布自8月1日起对进口铜半成品及铜含量高的衍生产品统一征收50%的关税,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铜价大幅下跌,美铜与伦铜价格套利空间关闭。与此同时,国内“反内卷”政策情绪有所降温,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回落。有色金属板块淡季特征愈发明显,高企的价格抑制了下游采购意愿,铜价自高位展开回调。

全球铜矿供应偏紧

精炼铜产量持续走高

今年上半年,多家大型铜矿企业产量未达预期,并相继下调全年生产指引。6月,艾芬豪矿业公司因卡库拉矿区发生地震,宣布将年度产量指导下调15万吨。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球精矿产量同比增加约30万吨,预计全年精矿产量将增长40万吨。然而,受冶炼环节利润承压影响,全年精炼铜产量预计仅增加45万吨,而消费量预计增加至60万~70万吨。供需格局由年初预期的小幅过剩,调整为小幅短缺。市场预计,2025—2028年,全球铜市场将维持紧平衡或小幅短缺状态。根据主要矿业企业发布的2025年产量指引,并结合潜在的矿山运营扰动因素,预计2025年全球铜矿产量增速或低于1%。

Antofagasta与中国冶炼企业于2025年中旬达成的铜精矿加工费(TC/RC)为0.0美元/千吨及0.0美分/磅,远低于市场预期,凸显铜精矿供应紧张格局将持续至2025—2026年。目前,铜精矿现货加工费(TC)延续跌势,已进入负值区间。尽管部分冶炼厂仍处于亏损状态,但计入副产品硫酸收益后的综合冶炼利润已有所回升。尽管上游矿端供应受限,但精炼铜生产节奏保持稳定,废铜供应亦未出现明显收缩。

SMM数据显示,7月,中国电解铜产量达117.43万吨,环比增长3.5%,同比增长14.2%。电解铜产量再度增加至历史高位,反映出在矿石供应制约背景下,冶炼产能仍维持强劲释放态势。

需求转入淡季

由于此次美国的关税政策未涉及铜原料进口限制,COMEX铜的溢价迅速消失。今年,美国的铜进口量已超过去年水平。其中,74.3%为不受关税影响的铜精矿等原料,预计贸易商将不再持续向美国市场运输铜金属。未来,铜资源将更多流向欧洲和亚洲等非美国消费市场。在此背景下,伦敦金属交易所与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价的定价逻辑将逐步回归基本面。当前,LME库存持续累积,而国内市场处于传统消费淡季,需求的韧性或将成为下一阶段铜价走势的关键变量。

下游加工企业对高铜价普遍持谨慎态度,采购以满足刚需为主。在淡季背景叠加价格高企的双重压力下,市场需求表现疲软。电线电缆企业开工率已降至七成左右,大型电网项目建设进度在三季度初出现放缓迹象。从电网投资端看,重点项目推进节奏趋缓。7月,铜缆企业开工率徘徊于70%附近,工程、地产类线缆订单及轨道交通用线缆需求同步走弱,房地产竣工端同比降幅仍未见改善。空调排产高峰期已过,铜管产量逐步下滑,后续增速将显著放缓,今年三季度的淡季效应较往年更为突出。铜板带方面,下游消费整体表现稳健,尤其新能源汽车连接器需求旺盛,增速远超年初预期。然而,考虑到汽车行业“反内卷”政策推进及货款支付周期缩短等措施的落实,车企可能倾向于控制产量,预计下半年汽车产量将维持相对稳定,难有显著增长。

总结

海外主要矿山持续面临运营中断,而国内精炼铜产量维持高位,进口量稳步上升,供应端边际趋于宽松。我国传统用铜行业呈现明显淡季特征,终端订单放缓,加工企业采购节奏以刚需为主。COMEX铜交割窗口关闭,全球铜库存小幅回升。铜价定价逻辑正从宏观情绪驱动转向基本面主导,市场乐观情绪趋于理性。铜的现货市场回流压力与季节性需求疲软,预计短期内铜价将以偏弱运行为主。

(作者单位:中金财富期货研究所)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