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高温保生产 防汛情守安全洛钼矿山公司严阵以待应对极端天气
2025年08月12日 14:37 13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稀有稀土 作者: 王海波
一线职工在高温下挥汗作业
近期,持续高温、强降雨、雷电等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风险相互交织,安全形势面临严峻挑战。针对这一状况,洛阳钼业矿山公司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全力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序推进。
全员奋战“桑拿天”
持续的高温如烈火般炙烤着大地,在面积达2平方千米的露天采场内,处处呈现焦金流石、烈日炎炎之景。面对“桑拿天”的严峻考验,矿山公司全体员工无畏酷暑,坚守岗位,全力以赴保障生产安全稳定运行。
该矿山公司采矿车间310-1钻机加压链条因长期磨损急需更换。采矿车间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精心研究部署检修方案,并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安全预知预控工作,办理三级高处作业票。在更换过程中,即将退休的老师傅吕明珍和生产骨干周祥冲主动请缨,在做好充分安全防护后,攀至26.5米的钻架顶端进行操作。由于气温极高,无论是该矿山公司在钻架上部操作电动葫芦,还是在地面进行链条连接,工人们片刻之间便汗流浃背,工装被汗水浸透,但无一人叫苦叫累。经过全体人员两天的共同努力,1950节链条的更换任务圆满完成,为穿孔量的顺利达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受汛期多雨天气影响,水孔数量增加。穿爆车间和技术科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乳化炸药用量,采用快穿快爆的方法,增加爆破次数,有力地推动了生产有序开展。
生产服务车间为尽快完成北坑底部排水管架设任务,采矿车间副主任李向阳组织6名维修人员,从1197水平往1258水平蓄水池架设管道。受作业台阶限制,他们采用肩扛手抬的方式,将直径219毫米的管道运送至现场。为加快进度,参战人员主动加班加点,并在现场就餐,最终如期完成任务。
碎矿车间作为矿山公司的“咽喉”车间,为避免对下游选矿单位造成影响,需及时做好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近日,2号碎矿站利用选矿三公司停产检修的时机,组织人员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顺利完成动锥更换,并一次性试车成功,确保了设备的运转率和完好率。
与此同时,该矿山公司工会迅速行动,及时将防暑降温药品发放到一线员工手中。并结合生产特点和现场条件,科学制订防暑降温措施,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实施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环境下的休息频次,减轻劳动强度,最大限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切实将员工健康安全放在首位。
未雨绸缪防大汛
为扎实做好“七下八上”(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汛期防汛工作,矿山公司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提前谋划部署,压实各方责任,全力筑牢安全度汛防线。
排渣场和边坡是矿山公司的重大危险源。为避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该矿山公司对每个排渣场的引水排水系统和拦石坝进行严格排查,加强参数、变形、裂缝、滑坡等方面的安全稳定性分析。通过在排土平台设置2%~5%的反坡,及时疏浚排土场外截洪渠和排土场内的排水沟,确保下游拦挡坝安全;进一步加强位移监测,严防出现大裂缝、严重沉降及垮塌等重大安全风险;建立完善巡视检查制度,重点排查采场周边截排水沟(渠)设施、排水设备维护保养和运行情况、边坡参数与设计符合性等;严格控制地表水流入采场,避免采空区受地表水浸泡造成坍塌事故;强化边坡、排土场、采空区日常检查巡查和在线监控系统预警,发现坍塌或滑坡征兆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及时排查处置危岩、浮石、边坡滑移等事故隐患,对存在软弱构造面、地质灾害隐患的部位加强巡查力度和频度;当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预警等级达到二级以上或者可能出现威胁矿山安全的重大险情时,立即停产,并撤出所有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在险情未排除之前,不得恢复作业。
该矿山公司时刻关注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等预测预报,及时转发预警信息,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做好救援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准备,始终做到灵敏反应、超前预防、果断决策、有效应对。同时,全体中层干部必须全员在岗,防汛队员执行A、B组轮班备勤制,违者将按照《洛钼中国区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履职考核管理办法(试行)》进行处理。
面对高温“烤”验与汛期大考,该矿山公司全体员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战高温、斗酷暑、防大汛、保安全、促生产。他们用坚守和汗水,在极端天气下筑起了坚实的安全防线,诠释了矿山人的责任与担当,为实现该公司安全、高效、平稳运行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下一步,该矿山公司将持续保持高度警惕,以最严要求、最实举措、最优保障,织密织牢高温防汛安全网,筑牢矿山安全发展的铜墙铁壁。
(王海波)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